天天看點

國産手機“全員” 接入DeepSeek,除了它

人人都有智能體的時代即将到來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妍

編輯/ 郝俊慧

DeepSeek “飓風 ”來襲。

它席卷了AI 圈,國内外超30家雲服務廠商與近20家國産晶片企業接入适配;它席卷了手機圈,國産手機廠商争先恐後地接入DeepSeek,目前僅剩小米沒有官宣跟進。

2月13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确認,蘋果和阿裡巴巴将合作為中國 iPhone 使用者開發AI功能。此前有消息稱,蘋果也曾接觸過DeepSeek,但DeepSeek 團隊缺乏支援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

這股 “飓風 ”還會往哪裡 “卷 ”?不僅是AI手機 ,AI PC也想借DeepSeek “爆炒 ”一把。但更令普通人興奮的是,DeepSeek拉低了AI創新的技術門檻,降低了企業卷入 AI浪潮的成本 ,AI硬體 、AI Agent(智能體)創新平民化的新時代即将到來。

蘋果落子阿裡 三星牽手智譜

在所有接入 DeepSeek 的手機廠商中,華為的動作最為迅速,2月5日就已官宣接入。但《IT時報》記者體驗發現,目前隻有使用純血鴻蒙系統 ,且小藝 App 版本更新到11.2.10.340及以上的華為手機裝置,才能通過與小藝語音助手直接對話喚醒 DeepSeek。

2月8日,榮耀官宣接入,跟華為類似的是,同樣可以通過YOYO智能體喚醒 DeepSeek-R1。

中興通訊旗下的努比亞則在内測将DeepSeek内嵌至系統中。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倪飛在2月10日表示,比起簡單快速地用“智能體方案”接入,我們選擇的是更深度地将DeepSeek内嵌至系統中,并且是6710億參數量的全尺寸嵌入!這需要大量研發工作的投入,但誰不想要一個滿血的DeepSeek呢?

除小米之外,國産手機廠商幾乎都已接入DeepSeek。由于落地合規化要求,國外手機AI功能落地的“連續劇”還在上演。

2月11日晚間 ,三星與智譜合作AI Agent的消息得到智譜的确認,雙方合作開始于2024年10月,推動智譜大模型直接嵌入三星手機系統層,而在三星推出上一代 S24 系列時, 深度內建了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多項能力。2月12日,蘋果落子阿裡的消息不胫而走,直至第二天被确認。

在DeepSeek出現之前,國産手機廠商多選擇自研大模型,包括華為的盤古、小米的MiLM、vivo的藍心等。

“主流手機廠商不可能把命交給别人,自研端側大模型是他們的唯一出路,而且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接觸過多家手機廠商的一位AI廠商認為,此前絕大多數模型無法解決存量手機适配 AI的問題,但模型要适配晶片、系統,硬體要新開一條産線,軟體要研發,砸下去動辄千萬甚至過億的成本,能有多少收益?

在考慮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沒有手機廠商敢大踏步邁進 AI。

AI 手機從2024年興起,蘋果、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 等手機廠商無一不推出各自的 AI 技術,試圖将其轉化為使用者換機的驅動力。

但是,AI 并沒有大幅拉動手機的銷量。

2024 年全球手機銷量為12.2億部,僅實作7%的同比增長。更遺憾的是,蘋果和三星兩大品牌成為唯一入選前十的手機品牌,國産手機品牌沒有一個機型能在這個榜單中脫穎而出。

究其原因,AI 并沒有在手機端帶來颠覆性體驗,目前實作的主要功能隻有 AI 修圖、文檔摘要、實時翻譯、個人助手等 。争議和讨論最多的一個功能是榮耀推出的 AI 自動點咖啡,隻要對着榮耀手機自帶的 YOYO 智能體說一句“點一杯喝的,我有點困了 ”,智能體便會立刻開啟外賣 App,點開某咖啡店鋪,選擇某款咖啡飲品,加入購物車等待結算确認。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者動手,隻要動動嘴就行了。

接入DeepSeek後,AI手機的功能體驗是否會被颠覆,業内普遍反映還在體驗、 驗證,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

“AI界拼多多”

推動AI硬體平民化

除了AI手機外,AI PC也被DeepSeek帶火。

近日,聯想宣布個人智能體“小天”接入DeepSeek,使用聯想AI PC的使用者,可以通過聯想小天喚醒DeepSeek。

聯想占據AI PC的先發優勢,一直穩居市場前列 。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聯想集團在AI PC 市場的份額為20%,出貨量為1330萬台,占該季度PC總出貨量的 20%。 而且對聯想來說,AI PC對其在高端筆記本的市場佔有率拉動明顯,2024年上半年,800 美元以上的高端産品市場佔有率同比增長4.6個百分點。

此外,聯想正在與DeepSeek探讨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性。DeepSeek的開源大大拉低了企業邁入人工智能浪潮的門檻,政府和企業級應用有望在2025年出現裂變式增長。衆多企業想要通過DeepSeek本地化部署,從傳統的IT服務轉型為AI智能體應用。發現這一趨勢後,聯想第一時間開發了基于DeepSeek的一體機。

“一般PC上隻能部署DeepSeek量化模型,效果不會太好,滿血版還是需要智算伺服器,比如兩台H800。”大模型開發者開源社群開放傳神公司創始人陳冉告訴《IT時報》記者。

自出圈以來 ,DeepSeek便被稱為“AI界的拼多多”,以拉低大模型的成本驚豔了全球。在極少标注資料的情況下,DeepSeek-R1做到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方面的性能比肩 OpenAI o1,而且定價僅是o1的約3%,最具成本效益,而且完全開源。

目前,手機廠商僅在旗艦款手機上搭載 AI功能,AI PC的價格普遍超過1萬元 。廠商們隻有尋找最具成本效益的AI大模型,才能把價格打下來,最終推動AI硬體平民化。

在短視訊平台上,部落客們在巴掌大的開發闆上插上麥克風和喇叭,直接語音對話AI,查天氣、控制智能家居等。向來嗅覺靈敏的中國産業鍊迅速反映,在淘寶等平台上,攢一個AI音箱等DeepSeek硬體的成本低至百元。

有媒體報道 ,國内外開發者論壇已有400多個DeepSeek魔改AI硬體項目,比如菜市場 AI計價秤可以防止缺斤少兩,帶自動編曲功能的AI音箱成為廣場舞大媽們的生産力工具。

搭載AI快船的手機、PC正在突破摩爾定律。“ 回顧過去幾百年的曆史,創新的本質是成本下降與生産力提升。”2月11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迪拜WGS上與阿聯酋 AI 部長談及DeepSeek時說道,如今,創新速度比以往都快得多,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經典計算的性能翻倍而成本減半,但大模型推理成本每年降低 90%以上。

如果說DeepSeek的創新始于大模型成本的下降,DeepSeek的開源則加速了AI硬體的平民化,拉低了全民AI創新的門檻。

新時代光速到來

DeepSeek改變

AI Agent發展路徑

雖然DeepSeek-R1的幻覺率被質疑高達14.3%,不僅是DeepSeek-V3的近4倍,也遠超行業平均水準,其應用于AI手機等硬體的體驗還有待優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DeepSeek有實力打破端側AI的“不可能三角”,讓大模型向更多AI裝置普及。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資深咨詢顧問于清揚提到,目前端側AI的應用存在諸多挑戰:成本效益不明确,機關算力的應用成本較高,使用者對實際價值的預期與實際投入之間存在差距;端側算力資源受限,端側計算能力與存儲容量難以滿足大模型的微調和推理需求;模型性能表現不佳,由于模型經過壓縮、輕量化處理,可能導緻模型預測準确率較低。

成本、算力、性能形成的“不可能三角”是否能被DeepSeek打破?在于清揚看來,DeepSeek通過算法和工程優化,推動模型訓練和推理成本指數級下降,進而降低了大模型對端側算力的要求,端側AI能更廣泛地部署,比如在AI監控攝像頭、智能無人機、智能家居、智能眼鏡等智能裝置上應用,有望進一步加速端側AI的普及發展。

“DeepSeek改變了AI Agent的發展路徑。”達觀資料CEO陳運文表示。

有一個實驗證明,在魚缸中間插一塊玻璃,當越來越多的魚撞上玻璃後,即便把玻璃撤了,也不會有魚敢越過那條隐形的界限。傳神語聯創始人何恩培評價DeepSeek是那條打破玻璃的魚,他非常認同梁文鋒的觀點,中美AI之間的差距,在于創新與跟随之間的差距。

行文至此,想起梁文鋒去年在朋友圈寫下的一句話:“ 舊世界分崩離析,新時代正在光速到來。”一個人人都有智能體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排版/ 季嘉穎

圖檔/ 微網誌 華為 聯想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

E N D

請加「星标」不錯過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