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1941年7月,岡村甯次接替多田俊擔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他剛一上任,就把矛頭指向了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大掃蕩”和“三光”政策。

自從“七七事變”以來,岡村甯次成為了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的第6任司令官,他曾經在中國活動多年,十分熟悉中國的國情民情,為人兇狠狡猾。

1941年8月13日,經過一番周密的策劃,岡村甯次調集了華北地區的全部機動兵力約7萬餘人,對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空前規模的秋季“大掃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狼牙山戰鬥。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狼牙山

當時,被日軍圍困在狼牙山區的有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的黨政機關和當地群衆,共約4萬餘人。在突圍的過程中,第1軍分區的第1團7連擔任阻截敵人,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重任,一場關系到數萬群衆生死存亡的戰鬥在狼牙山打響了。

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依托恒山和五台山,位于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和張家口、承德以南的廣大地區,是中國共産黨在敵後上司建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也是堅持華北抗日戰争的重要戰略區。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内徹底摧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所屬的北嶽、平西地區,岡村甯次親自指揮8000多名日軍,采取“鐵壁合圍”的戰術,連續圍攻河北省易縣管頭為中心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所屬地區。

日軍所到之處,瘋狂屠殺村民,搶奪糧食,燒毀房舍,制造了一個又一個慘無人道的“無人區”。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岡村甯次

這一次,日軍的“掃蕩”不僅規模大,時間長,前後共持續了兩個多月,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針對晉察冀根據地的黨政軍機關和主力部隊。

9月23日,狡猾的岡村甯次将進攻的矛頭,突然指向了位于易縣縣城西南區域的狼牙山區。

狼牙山山勢險峻,奇峰林立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東大門,占據着重要的軍事位置。日軍首先在狼牙山的進出口布置重兵,随後沿着東水村和西水村一步步向狼牙山推進。

狼牙山區隐藏着第1軍分區的黨政機關人員和當地群衆約四萬人,可是這裡的八路軍部隊人數卻不多,隻有區區一個編制不全的團。

與日軍相比,這個團無論從武器裝備上,還是部隊人數上,都處于絕對的劣勢。若是直接與敵人展開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9月23日淩晨,在飛機大炮的轟鳴聲中,日僞軍約3500人向着狼牙山地區快速撲來。

中午時分,日僞軍把狼牙山區域團團包圍了起來,他們的先頭部隊攻占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并制造了屠殺多名村民的慘案。

面對殘暴的日軍,被圍困的八路軍黨政機關和人民群衆必須盡快突圍出去。可是,這裡還有數萬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八路軍也必須把他們全部帶上,這就造成了突圍的困難。

根據對敵我形勢的分析,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制定了一個“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并取得了成效。

當天黃昏,楊成武派出位于狼牙山外圍的第1軍分區第3團和第20團同時出擊,進攻管城、松山、甘河一帶的日軍,促使包圍狼牙山的日軍從東北方向回調增援,進而在東北一帶撕開一個幾公裡長的大缺口。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夜幕降臨,正在山洞裡養病的第1團團長邱蔚負責指揮,帶領狼牙山區的部隊和群衆,迅速組織突圍。

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大部隊要想順利突圍出去,就必須需要拖住日軍的追擊,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戰鬥力最強的7連。

領受了任務,在當地民兵遊擊隊的配合下,7連戰士利用狼牙山的天險和改造過的地形,在敵人上山的道路上提前埋好地雷。

戰鬥打響後,7連連長劉福山指揮三個排的戰士輪番阻擊日軍,交替掩護。

于是,日軍又發起了更加猛烈的攻擊。一時間,崇山峻嶺之中,地雷的爆炸聲和雙方的槍炮聲不絕于耳。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在敵衆我寡的形勢下,7連的戰士趁着夜色巧施妙計,僞造了滿山遍野都是八路軍的假象,而被圍困的八路軍黨政機關和人民群衆向着那片空出的口子悄悄突圍轉移。

雖然大部隊和人民群衆已經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但都還沒有走遠,一旦被發現,敵人就會馬上追擊。是以,7連必須盡量拖延時間,保證大部隊和人民群衆完全脫離危險。

9月25日上午,在激戰了數小時後,7連的兵力傷亡過半,連長劉福山也身負重傷。

上午10點,7連按照作戰計劃,開始分組撤退。然而,追擊的敵人就緊随在後面,而且逼得很近,要想徹底擺脫敵人,就必須有人負責斷後,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交給了6班。

7連6班一共有五名戰士,分别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福才、胡德林和宋學義,這五名戰士作戰經驗豐富,而且都很年輕。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狼牙山五勇士塑像

為了吸引敵人的火力,連長劉福山指令将機槍組的兩個人也留給6班,掩護作戰。

就在這個時候,500多名日軍向狼牙山發起攻擊,機槍組的兩個火力點将敵人吸引。敵人誤以為山上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于是往山上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沖鋒,6班的五位戰士和敵人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

當時,進攻狼牙山的日軍是一支山地部隊,也就是專門受過山地戰訓練,對山地作戰比較有經驗。

馬寶玉、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和宋學義五個人利用險要地形,打退了日軍的四次猛攻。此時,機槍組的子彈快要打光了,但敵人進攻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

馬寶玉迅速對兩名機槍手說:

“你們馬上走,要把重火力機槍完整地交給連隊。”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9月25日中午,五位戰士也該撤離了,面對在後面窮追不舍的敵人,擺在他們面前的隻有兩條道路,一條通往大部隊撤離的方向,另一條通往三面懸崖的山頂。

他們深知,大部隊和人民群衆還沒有走遠,一旦被日軍發現,日軍就會馬上追擊。為了人民群衆的安全,他們五人毅然決然選擇了與7連大部隊撤離相反的方向,朝着沒有退路的山頂棋盤坨跑去。

狼牙山上地勢險峻,通往山上的路隻有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到處都是懸崖絕壁。五位戰士一邊射擊後面的敵人,一邊沿着山崖攀登,吸引着敵人的火力。

五個人互相鼓勵着堅持戰鬥,敵人又一次發起了攻擊,這一次日軍的炮擊特别猛烈,甚至還調來了飛機轟炸。在太陽偏西的時候,他們已經退到了三面懸崖的山頂。

當班長馬寶玉把最後一顆手榴彈扔向了敵人,也就意味着他們已經彈盡糧絕了,于是就開始搬起身邊的石頭砸向敵人,但石頭很快也用完了。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幸存下來的宋學義、葛振林

日軍一步步逼近山頂,山的四周是三面陡峭的懸崖,懸崖下方是深不可測的谷底,五位戰士已經無路可走,敵人此時高喊着:

“要抓活的”

看着逐漸靠攏過來的日軍,五位戰士砸毀手中的武器後,果斷跳下陡峭的懸崖,甯死不當俘虜。

從此,五位戰士甯死不屈的身影,永遠镌刻在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曆史上,我們應當永遠銘記住他們的名字。

班長馬寶玉21歲,河北蔚縣人;

副班長葛振林24歲,河北曲陽縣人;

胡福才28歲,河北保定容城縣人;

胡德林24歲,河北保定容城縣人;

宋學義23歲,河南沁陽縣人。

根據史料中的記載,當時有一個農民躲在附近的山洞裡,親眼目睹了這一場戰鬥。幾百個日軍沖上山崖後,發現和他們激戰一天的竟隻有五個戰士,他們整整齊齊地排好隊,面對着五個戰士跳崖的地方,深深地三鞠躬。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

在狼牙山戰鬥中,班長馬寶玉、胡德林和胡福才三人壯烈殉國,而副班長葛振林、宋學義被挂在了半山腰的樹枝上,二人幸免于難。

宋學義和葛振林脫險後,朝着主力部隊撤退的方向艱難地走去,在路上遇到了易縣青年救助會的幹部餘藥夫,并于第二天送他們去尋找主力部隊。

1941年10月18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下令,将馬寶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等五人命名為

“狼牙山五壯士”

,并在《晉察翼日報》上面報道了五位戰士的英勇事迹。

1942年1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決定,在狼牙山的棋盤坨頂峰上修建紀念塔。

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衆撤離,跳崖也不當俘虜,日軍向他們三鞠躬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當年9月底,足足有三層樓高的烈士紀念塔基本建成,塔的正面镌刻着聶榮臻司令員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九個大字。

方冰、李劫夫根據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創作了歌曲《狼牙山五壯士歌》,他們的英雄事迹伴随着歌曲迅速傳遍了中華大地。

《狼牙山五壯士歌》激勵着抗日将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也正是由于千千萬萬個像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戰鬥英雄,才最終赢得了抗日戰争的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