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1、《李時珍深山采藥圖》

新春佳節之際,讀了著名女作家遲子建老師新作《關于年貨的記憶》,分享了她三四十年前在大興安嶺山林小鎮過年置辦年貨的喜悅,久違的年味撲面而來。她和鄰居女孩搭伴冒着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進城買年畫一事,勾起我小時候過年買年畫、貼年畫往事的回憶。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2、《草船借箭》

年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新年(春節)張貼,故稱年畫。宋代已有記載。傳統年畫,多為木刻水印,線條單純,色彩鮮明,畫面熱鬧;題材多以五谷豐登、春牛、嬰兒、風景、花鳥等。清代中葉,以直隸天津楊柳青、山東濰縣、江蘇蘇州桃花塢等地等地出品流行最廣。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年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豐富多彩,為廣大人民群衆所喜愛。四五十年前,過大年看不到電視節目,過年貼幾張鮮豔的年畫就感到真的過年了。買年畫簡直可以和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相提并論,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3、《三打白骨精》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4、《紅樓夢》

我家買年畫,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三小年前後,買早了也舍不得貼。那時,在鐵路工作的父親整天忙于上班,在家忙年的母親幾乎沒空置辦年貨,自打我上國小五級,過年家裡買年畫的事就由我承擔了。每次出門前,母親總會囑咐我,要買有錦鯉和胖娃娃的,寓意家丁興旺,生活富富有餘;要買有花有草的,顯得屋裡有書香氣;還要買學生熱愛祖國、用功學習的,母親望子成龍,盼望我們長大成才。母親平時生活節儉,恨不能把一分錢掰成兩瓣花,但每年買年畫卻很大方。之後,我便和鄰居小夥伴搭伴,不顧天冷路滑,興高采烈地奔向南崗新華書店。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5、《狼牙山五壯士》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6、《司馬光的故事》

哈爾濱市南崗新華書店,一到過年人頭攢動,年畫櫃台被圍得水洩不通,百餘張五彩缤紛的年畫挂在大廳上空,題材豐富多樣,令人眼花缭亂,顧客可按畫上的編号挑選。有中國四大古典故事《草船借箭》《三打祝家莊》;有革命故事《狼牙山五壯士》;有曆史人物故事《李時珍深山采藥圖》,神話故事《嫦娥奔月》;有曆史故事《司馬光的故事》,還有新風尚故事《顆粒歸倉》等。 我和小夥伴們置身于年畫大廳,品味畫上的故事,遨遊在知識的殿堂,憧憬美好的明天,久久不願離去。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7、《嶽母刺字》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8、《嫦娥奔月》

記得有一年,我還在書店發現兩張鐵路題材的年畫,一張畫名叫《三少年英勇機智救火車》,畫上三名手捧鮮花少年的臉蛋像蘋果一樣;另一張畫名叫《英雄三少年》,三名揮舞紅領巾的少年,不懼腳下的濤濤洪水,奔向迎面開來的火車。我對這兩張年畫倍感親切,毫不猶豫地買回家裡。時隔幾十年,兩張畫的畫面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裡。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9、《年年有餘》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10、《姑嫂選筆》

臘月二十五,撣塵掃房土。我家掃房子之後,母親開始張羅着貼年畫。我精心買回的年畫,父母都十分滿意。特别是我買回《三少年英勇機智救火車》《英雄三少年》年畫那年,父親下班看見了,誇我買得好。父親告訴我們,兩張年畫取材于同一個真實故事,畫的是黑龍江省海林縣二道河子公社西沙國小三名“紅領巾”勇救森林旅客列車的故事,是著名年畫家李慕白、著名國畫家陳緣督,分别以此為素材創作的。父親讓我們向畫上的三位少年學習。我登高把散發着油墨芬芳的年畫貼在牆上,屋裡立刻亮堂起來,蓬荜生輝!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到我家拜年時,對牆上的年畫贊不絕口。那時副食品匮乏,過年時雞魚肉蛋憑票供應,唯有年畫帶來喜悅和精神上的滿足!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11、《三少年英勇機智救火車》

年畫,留在記憶裡的年味

圖12、《英雄三少年》

歲月更疊,年畫漸行漸遠。随着人們住房條件的改善,年畫逐漸被挂曆取代,電影明星、俊男靓女成為主角。後來挂曆也漸漸隐退了。遲子建老師在文中感歎:“至于貼在牆上的年畫,它已成為昨日的風景,難再尋覓其燦爛的容顔了。”我懷念小時候買年畫、貼年畫時濃濃的年味,懷念買年畫出門時母親的囑咐和叮咛,懷念貼年畫時弟弟妹妹們的笑聲,更懷念家人圍桌吃年夜飯時歡樂的時光!

(年畫圖檔均來自網絡)

2022年春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