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債主”追上門我才明白:聰明的家長,會盡早進行金錢教育
作者:繁星(爸媽精讀作者)
前幾天,兒子的小夥伴跑來跟我告狀。
他情緒激動地跟我說:“阿姨,安安(兒子)欠我180塊錢,一直不還。”
兒子一看事情敗露便主動坦白。
原來是他想買零食、玩具,手頭沒錢,就讓小夥伴幫他買。
他看人家電話手表一刷就付錢了,就沒在意,沒想到幾次下來欠了這麼多。
我們一直覺得兒子還小,擔心他在外面買垃圾食品,一般都是直接給他買東西,他也不怎麼開口要錢。
我們也就沒想過,要主動跟他談“錢”。
沒想到這竟讓他學會了拆東牆補西牆。
事後反思才意識到,覺得孩子還小,就不跟他談錢,是多麼錯誤的認知。
金錢教育,比我們想象的重要多了。

孩子對金錢沒概念,不是好事
英國曾對3-8歲的小孩子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超過6成的孩子覺得,錢是從爸爸媽媽身上變出來的,有3成的孩子認為錢是從銀行來的,隻有不到1成的孩子知道,錢是工作賺來的。
這也回報出,如今的小孩子大多對金錢沒概念。
演員霍思燕和嗯哼參加一期節目時,嗯哼看到咖啡店櫃台上有餅幹,便直接拿了。
霍思燕問他:“這個餅幹給錢了嗎?”
嗯哼一臉認真地說:“這個不要錢。”
網友直呼:“他是不是不知道買東西需要花錢的啊。”
很多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父母也不是很在意,有時聽到孩子童言童語還覺得挺可愛。
但孩子不認識錢,不知錢為何物,就無法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
看過一個新聞,河南鄭州14歲的男孩康康,短短幾天給遊戲充值了8萬塊。
這8萬塊,是康康爸爸的救命錢,這對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一開始,康康隻是覺得遊戲皮膚好好看,就想買一個試試,當時感覺也花不了多錢。
沒想到,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等反應過來,卡裡餘額隻剩3毛6,而等着這筆錢去化療的爸爸,也隻能借錢去治病。
雖然後來這筆錢被追回了,但這也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
孩子對金錢沒有什麼概念,并不是好事情。
生活中,常常聽到父母這樣說:“你要錢幹什麼,你想要買什麼跟我說就好了,我給你買。”
因為父母下意識地覺得孩子還小,與其給錢讓他亂花,還不如直接給買東西來得實際。
殊不知,這樣的處理方式,時間久了會讓孩子體會不到金錢的價值,對他們而言,100、1000乃至10000,隻是一個單純的數字而已。
他們不會意識到,随意充給遊戲刷給主播的幾萬塊,需要父母辛苦好幾個月甚至一年。
不會規劃“錢”,容易淪為金錢的奴役
曾看過一則青少年财富認知調查,結果顯示,10個孩子裡,至少有7個孩子有零花錢但不懂如何科學配置設定,多數家長隻管給錢卻忘了教孩子如何用錢。
紀錄片《等一等,網際網路》中,有個男孩成績很好,考上了985,但沒想到,他差點就被錢給毀了。
大學之前,都是父母幫他置辦一切。
上大學後,他開始自己管生活費,漸漸嘗到了花錢的快感。
他不斷買新款手機,經常出去旅遊,學校宿舍沒有空調,他就去校外租了3000塊一個月的房子,隻為住得舒服。
就這樣,大學四年他欠債超過20萬。
為了還清這筆債,他花了五六年時間。
無獨有偶,豆瓣有位網友分享:
自己表妹從小沒怎麼吃過苦,經濟方面,隻要能力範圍内,家人都滿足她。
結果上大學後,一開始她隻是對生活費沒規劃,不等月末就花光了,漸漸地,她錢不夠了就借,甚至網貸。
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她已經欠了5萬還不上,被無良平台要求拍裸 照來償還。
真是慶幸發現地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知乎上有個問題:不會合理支配金錢,會怎樣?
有人回答說:不懂支配金錢的人,容易反過來被金錢支配。
雖然孩子現在小,接觸錢的機會并不多,但總有一天,他會長大,需要自己去掌握支配錢。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金錢,長大後,金錢會變成他的好幫手和奴仆。
反之,如果孩子從小沒接受過正确的引導,不懂得使用金錢,長大後,可能會為之勞碌或是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金錢教育,宜早不宜遲
教育家默克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教孩子認識金錢,了解如何擷取金錢,如何使用金錢,不會讓他變得市儈,反而可以幫他樹立正确的金錢觀念。
對孩子的金錢教育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1、給孩子“花錢”的機會
現在小朋友對錢的概念弱,根本原因是電子支付盛行,孩子接觸不到現金,自然沒有花錢的實際感。
對此,我們可以給孩子現金,讓他去采購,體會花錢的感覺,對錢有實際的概念。
春節期間,看到侄女的課本上剛好有學認識紙币一課。
于是我們去超市換了不同面值的紙币,交給侄女,讓她幫忙置辦年貨。
一通操作下來,侄女很開心。
她說:“100元最大,可以幫奶奶買肉和蔬菜,1毛錢很小,隻能在小賣部裡買一顆糖。”
給孩子現金讓他去采購,可以将虛無的金錢面值兌換成實際的物品,給孩子更直覺的感受。
2、賦予孩子一定支配權
身邊一位媽媽,每月除了給女兒零花錢,還會設定一次200元支配權給女兒。
這200元主要用于家庭日常采購,由女兒來配置設定。
一開始,女兒也會買不實用的東西,但慢慢地,她越來越熟練,竟然還學會了貨比三家,将200塊用得明明白白的。
有人說:孩子隻有在有錢,并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這個錢的時候,他才會關注金錢的價值。
給孩子固定零花錢或是參與到家庭采購中,可以讓他感受到金錢的價值,學會合理支配金錢。
3、教會孩子定時記賬複盤
網友陳晨每周給兒子20塊零花錢。
一開始,兒子一拿到錢馬上就花掉,常常是錢在手裡還沒捂熱就沒了。
對此,陳晨并未着急糾正,而是帶兒子一起記賬複盤。
通過複盤,兒子發現自己的錢都花在了零食上,導緻後面想買個文具或是玩具,都買不起。
于是,兒子開始有節制地花錢,後來還學會了攢錢。
記賬相當于盤點過去,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消費習慣,并加以改正,讓金錢的配置設定變得更合理。
4、給孩子創造“賺錢”機會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常常跟孩子說:“爸媽賺錢不容易。”
但孩子好像并不了解,花錢依然大手大腳。
後來她看到霍啟剛為了教育孩子,曾讓女兒打掃衛生賺零花錢得到了啟發。
在暑假時,她告訴孩子去撿瓶子賣錢,可以買雪糕吃。
孩子一聽吃雪糕,幹勁十足。
結果兩個人撿了整整一上午,才賣了兩塊錢,隻夠買一個雪糕。
當時,孩子自己感歎說:“賺錢好難啊。”
教育隻有在真實的生活中才有力量。
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通過付出去“賺錢”,比直接告訴他,感受要深刻得多。
教育家羅伯特·清崎曾在《窮爸爸富爸爸》裡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将來有其他人取代你。
這個人,可能是債主,可能是奸商,可能是警察,也可能是騙子。”
無論是上述的哪一位,都不是一件好事。
是以與其等别人來教,不如我們自己來。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可以擁有正确的金錢觀念,以後不管是路遇鮮花還是荊棘,都可從容面對,不被金錢所困。
作者簡介:繁星,富書專欄作者,5年教育工作經驗,新媒體寫作愛好者,因熱愛而堅持,因堅持而與衆不同,文章:爸媽精讀,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