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寫在前面

為什麼隻要我們一提到學習,孩子就會表現得很抗拒?為什麼不管我們怎麼催,孩子都無動于衷?為什麼我們常常無計可施,必須靠怒吼或動手,才能讓孩子“聽話”?

“因為孩子不自覺啊!”估計99%的爸媽會脫口而出這樣的答案。那究竟該如何激發孩子的自驅力,讓孩子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角度比較獨特,或許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和思考。

作者川媽是人大管理學博士,是一位二胎媽媽,也是公衆号“小闆牙”的創始人。在我看來,川媽一直在用寫專業論文的态度寫育兒文章。她借由在管理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和積累,總結出了很多獨特的心得體會,為3-15歲家長的育兒困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和方法。

在“小闆牙”,你可以看到更多幹貨内容:

孩子的能力與思維培養、習慣與性格養成;

學科學習的資源及方法技巧;

紀錄片、電影、動畫等資源的推薦與分享;

父母的自我學習與成長;

獨家設計的旅行活動;

……

如果你想跟着二胎博士媽媽一起學育兒、看世界,就一定要關注:

文末還為大家準備了10部數理化紀錄片的觀看資源。請點選名片關注公衆号“小闆牙”,在“小闆牙”背景回複“紀錄片”,便可獲得觀看連結。

最近的文章,好像不少都是自我檢討的。

多年的學習研究經曆,某些觀念和思維範式已經慣例化,甚至潛移默化地侵入生活。

當企業管理遇到問題時,理性決策範式指導我們先分析問題、發現原因,再找解決方案。類似地,面對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時,我也會習慣性地先分析原因,再找解決辦法。

本身,這套思路沒有問題。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當孩子沒按時寫完作業時,我們不可能不問青紅皂白就打罵他。因為“沒寫完作業”背後,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貪玩不想寫、磨蹭寫不完、作業太多、家裡發生突發事件等等。不弄清楚原因,簡單粗暴地根據孩子“沒寫完作業”的行為,就打罵他,是無效甚至會弄巧成拙的。

這也是行為主義學派被批評的主要原因。

但是也有很多時候,想要精确找到确切原因,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就拿孩子學習不主動、不自律這件事來說,很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綜合影響的結果。

這使得尋找原因這條路更加艱難,想要把它掰扯清楚,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資源。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如果原因都找不到,那我們該怎麼做,難道就此放棄?

最近,有一本書,幫我打開了思路。這本書就是《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它裡面介紹了一種非常有效又簡單的心理療法——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文中我會将其稱為焦點解決法),不僅能幫大家解決心理問題,也适用于普通家庭,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行為。

它不再死磕産生問題的原因,也不糾結現在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因為這樣不但沒用,還容易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而是将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舉個例子,有的父母總會數落、抱怨孩子的種種不是,越說越上頭,似乎孩子已經無可救藥,聽到這些時孩子要麼垂頭喪氣,要麼左耳進右耳出。

這時的數落沒有任何用處,一切都還在原地踏步。

但如果我們轉換思路,不糾結孩子的種種不是,而是着眼于“希望孩子做出什麼改變”時,問題似乎不再那麼絕望,而是有了轉機。

我們會努力尋找可以做出改變的事情,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局。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了解,和大家聊聊焦點解決法中那些有趣又有用的核心理念,以及一些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

向前看,才能創造奇迹

不被過去困住

我認為, 焦點解決法提出的最颠覆之前思維方式的觀點是:事出并非定有因。

許多問題發生的因果關系其實很難确定,甚至有不少問題都是互動下的産物,原來的因演變成後來的果,後來的果又變成因,不斷循環下去。

比如,有的孩子情緒很容易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崩潰、大哭,如果找理由的話,能羅列出十萬八千條,而且很有可能是孩子發脾氣,大人訓斥,孩子發更大的脾氣,大人再訓斥,循環往複。

再比如,有的孩子膽小怕事,是因為小時候嘗試新事物失敗或受到過驚吓,留下了陰影,不敢再接觸新事物。當他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硬着頭皮上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失敗,這會導緻他今後更膽小……

這些原因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那怎麼才能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引導呢?

我們來看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問題導向思維方式:

最近什麼事情讓你非常困擾?

這個問題最開始發生的時間?

你覺得是什麼造成的?

什麼時候你覺得這個問題最嚴重?

焦點解決思維方式:

做什麼可以讓你覺得好受一些?

什麼時候這個煩惱不會出現?

當你做了什麼,這個問題看起來不嚴重了?

成功避開問題的時候,你是怎麼做到的?

相信大家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其中的差異,當我們分别思考這兩種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感受和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是以我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調轉一個方向,用探究此時此刻可以做些什麼的問句,去取代探讨過去原因的問句。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不要再問“你為什麼發脾氣”,而是要問“你是想表達自己很難過,想讓自己心裡更舒服一些對嗎?”,進而尋找用什麼方法可以不發脾氣,就讓心情變好。

也不要再問“你怎麼這麼慫”,而是要問“你希望自己能做好,做對,一下子成功對不對?”,進而探讨怎樣一步步地把事情做好。

問題也有好的一面

焦點解決法認為:一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它隻代表弱點或非常不好的事,有時也存在正向、積極的功能。對任何問題保持積極的期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給大家看一張非常經典的圖,不知道大家從這幅圖畫裡看到了什麼?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選擇将視線聚焦于黑色部分,看到的是惡魔;聚焦于白色部分,看到的則是天使。

其實每一個問題,都像這張圖一樣,有天使與惡魔兩個面,隻是很多時候看起來隻有不好的一面。

就拿最最常見的失敗來說,不論是成績考砸了還是事情沒做好,就一定毫無益處嗎?

前斯坦福大學新生院長朱莉·萊斯科特·海姆斯曾經建議,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困難就是我們的成長方式,她稱之為“正常化鬥争”。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當父母把失敗看作學習機會,而不是需要回避的難堪時,孩子們更有可能主動迎接挑戰。

比如當孩子在數學上遇到困難時,不說“也許數學不是你的長項”,而應該說“你覺得數學難,說明你的大腦在努力吸收知識,在成長”。

再比如孩子總是不聽話,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有時甚至故意把事情搞砸,報複父母…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一定隐藏着重要的資訊:孩子有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意願,渴望被尊重、被認可。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導孩子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表達自我。

如果我們能多看到孩子的正向力量,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陷;多強調他們成功的經驗,而不是複述失敗;多發掘孩子的可能性,而不是圈定他們的局限性,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變得容易了起來。

孩子是自身問題的專家

其實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才是最應該被重視的專家。

因為,隻有他們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況,以及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應該更多強調孩子自身的資源,尊重孩子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要做的隻是“引發”孩子運用自己的能力改變現狀,而不是“制造”改變。

無論孩子想的辦法好還是不好,都要先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式。

甚至可以根據孩子提出來的方法列出一個清單,總結這個方法的優點和缺點,讓孩子自己做比較、做決策。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稱之為“優先喚醒自身資源意識”(優勢覺悟)。

比如我家二寶有時晚上不肯睡覺,每次都需要哄很久。我前前後後試了很多方法都沒用。

後來我直接和二寶說:“你每天睡覺太晚,對身體不好。你要媽媽怎麼做,才願意早點睡覺呢?”

二寶想了想說:“媽媽,讓哥哥陪我吧。”

有幾次,大寶很快把妹妹哄睡着了,讓我們驚訝不小。

其實,孩子思考與了解世界的方式,和焦點解決法的假設是非常相似的。

很少有孩子想知道造成問題的原因,而是在不斷嘗試-錯誤-再嘗試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

雪球效應,小改變有大價值

很多時候一個孩子身上會同時存在好幾個問題,甚至某一個問題還特别複雜。

如果我們試圖一次性解決太多問題,就會手忙腳亂,還會因為做了大的變動,增添新的困擾。

這時就需要我們從簡單易行的地方開始行動,從小的改變開始,事情會進展得更順利,更容易成功。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比如,對于一個國小生來說,“争取一個月内考好一次單元小測”,遠比“幾年後考上好高中”的目标更加實際。前者可以立即行動,而後者讓你覺得還有很多時間準備,而不急于開始。

關鍵是,前者的成功經驗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有信心和力量去處理更困難的問題,進而徹底發生改變。

也能減輕孩子對于“改變”這件事本身的不安和抗拒。

比如想讓孩子養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直接說要在某時間段讀多少本書是不現實的,尤其對本身不喜歡閱讀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這就好比和一個肥胖的人說,你要是想減肥應該每天最少跑步 10 公裡,減少攝入一半的食物,很容易把人一下子吓退。

正确的做法是:先從孩子最感興趣的短小的材料入手(比如報刊、雜志,甚至是他喜歡的玩具的說明書),讓孩子先習慣閱讀文字,再閱讀短篇文章、書本。

這種從小事改變的力量,就如“水滴石穿”一樣,最終會實作大的飛躍。

找到例外,解決方法就在其中

焦點解決法的創始人之一 Insoo 女士,将“陰陽太極魚形圖”中白的部分設定為“問題不發生時的情況”,把黑的部分設定為“問題發生時的情況”。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一般我們想讓一個問題得到解決,慣常的做法是從黑的部分入手,努力思考該怎樣盡量減少黑的部分。而焦點解決法則是從白的部分入手,想的是怎麼努力擴大白的部分。

因為“整個系統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擴大一些,黑的部分自然就減少一些,是以一旦白的部分擴大,整個系統的改變也就發生了”。 

是以白色的部分再少,再怎麼是“偶然”、“例外”,也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可以仔細觀察,并努力尋找出孩子的“高光時刻”。

大寶班上有個同學上課時總是調皮搗蛋,不遵守紀律,但隻有在科學課上從不搗亂。

班主任了解到,科學課老師經常在課上提問這個孩子,還會在孩子身邊認真指導他如何做實驗。

孩子就認為其他老師都很嫌棄自己,隻有科學老師很尊重和認可自己,問的問題也比較簡單,都能答對。

于是班主任和其他老師溝通後,所有老師都會在課堂上提問這個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很快這個大寶這個同學上課再也不搗亂了。

其實,說得簡單些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用就多做,沒用就停止。

二寶有時不好好吃飯,在飯桌上坐不住,我發現如果我給她少盛一些,她就能快些吃完不亂跑,有時候還會主動再要一些,這個方法就是有效的。

但如果我吼她“你怎麼吃個飯這麼費勁,坐好了,不吃完不許亂動,不好好吃飯的是壞孩子!”,她根本不為之所動,照樣在那兒晃來晃去地不好好吃飯,我就知道這是無效的,再也不吼了。

我們可以把這些極少發生的“偶然”、“例外”看作是“奇迹”的種子,同樣需要我們精心澆灌,這樣才能結出美好的果實。

優勢在精細的稱贊中形成

除了颠覆思維的理念,焦點解決法也提出了一些實操性很強的使用技巧,其中有兩個我覺得特别贊的方法:評量詢問和振奮性鼓舞。

評量詢問(scaling questions)

評量詢問是指利用數值的評量(如:0 - 10 ),把最想達成的正向目标定為 10 分,然後确定當下做到了幾分,想要進步 1 分需要做些什麼。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進而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當下狀态、未來預期狀态以及改變的程度。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舉個例子,針對寫作業磨蹭這一件事,讓孩子自己以 1 到 10 分來評價,并且自己制定每個分數的具體狀态:

10 分是非常理想的完美狀态:如,寫作業的時候很順暢、輕松、專心,很快就能完成作業;

1 分是完全相反的狀況:如,總是寫寫停停,寫一會就煩了,總是卡殼,遇到不會的題目,即使寫到深夜不睡覺也完不成。

再讓孩子評定現在自己在幾分的位置,并且思考——

怎樣維持在現在這個分數,不會讓分數變淂更低?

若再漲 1 分時,你會跟現在有什麼不同?

這個方法幾乎可以應用在任何事情上,可以很好地引導孩子主動審視、思考。 

振奮性鼓舞(cheerleading)

振奮性鼓舞是說我們可以用一種興奮、喜悅的聲調和表情,表達出對孩子的支援與鼓勵。賦予孩子能量,強化孩子繼續積極行動的動力。

說白了,就是誇孩子,但是這個誇也有門道,可不是瞎誇。

這種誇必須是我們發自内心的一種欣賞,是有感而發的。

如果我們跟演戲似的尬誇,就算用詞再華麗也沒用。畢竟娃也不傻,反而可能會心生反感,加重不良情緒。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振奮性鼓舞可以是:

當孩子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方法時,我們可以說:“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能想到這個辦法,說明你很用心!你這麼用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當孩子并不服輸,願意再次努力時,我們可以說:“你真是太不容易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的,你很棒!”

當孩子說起自己以前的成功經曆時,我們可以說:“你看,你有成功解決的時候!這真的太棒了!”

當孩子有所進步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你的進步真的很大!有人這麼說過你嗎?是誰先發現了你的進步?他怎麼說的?當時你的感受是什麼?”

僅靠一個句式,我誇出了兒子的自驅力

一定要注意的是,我們隻誇贊事件本身就好了,不要增加額外的目的,像“你很努力,但如果你能……就更好了”這樣的稱贊,就讓人很不舒服。

有一個很好用的振奮性鼓舞的公式:

名字 + 具體的好行為 + 家長的感受和肯定 + 啟發式反思 / 鼓勵

比如:大寶,你今天很快就獨立完成了作業,媽媽好開心,你太棒了!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自主性越來越強了!

二寶,你今天自己吃飯吃得很好,媽媽真高興,你真厲害!你是怎麼吃得這麼棒的?

有一次我輔導大寶學習一個課堂上沒教過的數學概念,這個内容确實有點難,大寶學着學着就有不耐煩了。

然後我突然想起,以前大寶玩邏輯狗,總是做得很好,就對他說:“你看之前玩邏輯狗,你就做得非常好,尤其是遇到不會的題,你也堅持思考,不放棄,真的非常棒。這次的題,其實沒有邏輯狗複雜,你一定可以的。”

大寶逃避的感覺減輕了很多,雖說積極性也不沒有一下子變得很高,但還是願意繼續學習概念了。

評量詢問和振奮性鼓舞可以結合着使用,每當孩子提高了分數等級時,都可以及時使用合理的稱贊、鼓勵,來激發孩子持續進步的動力。

其實,生活中的一點點不同、一點點進步,都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開始,因為,一小步永遠勝過原地踏步。

大家以後可以試着把焦點解決法用起來,相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

[1]《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四川大學出版社,作者(美)茵素·金·柏格、特蕾西·史丹納.

[2]《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 個關鍵點與技巧》,化學工業出版社,作者(英)哈維·拉特納、埃文·喬治、克裡斯·艾夫森.

[3]《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導論》,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作者(美)彼得·德·鐘、茵素·金·柏格.

在這裡,你會挖到更多寶藏資源,收獲更多前行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