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最近,“我的父母為什麼如此掃興”引發熱議,從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到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大家似乎都有過被父母掃興的經曆。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知乎問答

有女生開心地和父母分享工作中的成績,媽媽卻說:“這有什麼可得瑟的?你一個女孩子,工作再好,還不是沒人要。”

有的孩子用自己攢下的錢給爸爸買了生日禮物,卻被指責浪費錢、不懂得節儉。

還有人帶父母一起出去玩,爬山、逛公園,本以為是快樂的旅程,沒想到父母全程都在抱怨:“這不就是個湖嗎?還不如在家待着。”

那些被父母掃興的孩子,無一例外感到委屈和難過,覺得自己對父母的信任被辜負了,以後遇到開心的事,也不願意再和父母分享。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電視劇《文森佐》

然而,大多數父母卻意識不到自己是令人掃興的,甚至還會指責孩子的沉默。

親子溝通的大門,就這樣被掃興的父母,結結實實地關上了。

01

不曾被愛的父母,也不會表達愛意

在很多孩子的心裡,分享快樂、外出旅遊和贈送禮物,都是令人開心的事。為什麼我們的父母卻總是用一句話,讓所有人都不開心呢?

有句話說得紮心又誠懇:“令人掃興的父母,曾經也是被父母掃興的孩子。”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電視劇《财閥家的小兒子》

一次和閨蜜聊天的時候,聽她講起了自己的母親。從小,她就不了解媽媽為什麼一直在指責她,好像無論她做什麼事都是錯的,無論她怎麼努力,都不能讓父母滿意。

直到有一天,媽媽無意間看到家裡的舊錄音帶,對她說:“小時候,你外婆帶我去買錄音帶,讓我在兩盤錄音帶中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我選了一個之後,她一定會買另一個。”

看着媽媽落寞的神情,閨蜜突然就不忍心再責怪她了,也逐漸開始了解媽媽。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是大家長、掌控者。一種慣性的權威心态,讓父母排斥所有不能掌控的事情,以及認知範圍外的觀念。

很多中國式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應該投入100%的精力來學習,金錢隻能滿足生活必需品,不應該追求享樂,女孩到了年紀就該談婚論嫁。

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試圖用自己的方式來生活,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于是立刻用言語來打壓孩子。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電視劇《黑暗榮耀》

同時,這樣的父母不會覺得自己對孩子不好,也不會察覺到自己的掃興。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在說真話,正所謂“忠言逆耳利于行”,隻有這麼說,孩子才會謙虛謹慎。

上一輩人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中成長的,是以他們才會這樣面對孩子。

孩子所要求的愛意,也許父母都不曾體會,又怎麼能傳遞給孩子呢?

02

擁有不掃興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在過去,掃興的父母是一種常态,沒有人知道或感受過,不掃興的父母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然而,随着社會結構的飛速變化、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年輕人的眼界和觀念也在改變。孩子們逐漸意識到,家庭生活其實可以不那麼令人掃興。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電視劇《請回答1988》

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金正煥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掃興的父親。他總是用誇張又有趣的姿勢和孩子們打招呼,每天換着花樣誇贊妻子和孩子,溫暖又幽默,是劇裡的氣氛擔當。

他會把孩子們當作朋友一樣相處,會精心準備妻子的生日宴會,會把好吃的帶回家裡分享。隻要和他在一起,每個人都會感到莫名的喜悅。

不掃興的父母最珍貴的地方就在于,他們能夠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情緒價值,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把孩子的快樂變成雙倍。

這樣,孩子就會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樂于分享和贊賞的習慣,以及更加健全的人格。

面對優秀的人,孩子不會産生強烈的嫉妒心,而是會由衷地為别人感到高興;看到他人身處困境,也不會瞧不起别人,而是平等地尊重每個普通人。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家庭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縮影,不掃興的父母能夠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孩子将來人際關系的處理。

比如說,同學帶來了新的文具、同僚做了漂亮的美甲、老公在職場取得了成績,掃興的人可能會不屑一顧,甚至指責對方,不掃興的人卻會真心地誇贊對方。

前者很難和别人産生健康的親密關系,後者卻能夠輕松被周圍的人接納,和很多人成為朋友。

03

原諒父母、治愈自己、擁抱孩子

如今,網際網路對于“掃興式父母”的讨論,不失為一件好事。

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對父母的控訴上,還試圖讓掃興、控制和傲慢,終止在這一代人身上,從自身開始,做出改變。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與其一直沉溺于傷害之中,不如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不掃興的人。”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電視劇《文森佐》

那麼,當曾經被壓抑的孩子成為了爸媽,我們要如何成為不掃興的父母?

一是學會自我滿足。父母隻有認可自己、愛自己的生活,有意願和能力自我滿足,才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才有充足的精神能量來供給孩子。

二是使用正向的表達。不輕易批判孩子的想法和行為,避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分享欲,用鼓勵和誇獎來代替批判,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情感支援。

三是了解孩子的需求。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不用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來了解孩子,明白孩子在他們所處的年齡段,需要怎樣的關愛、交流和遊戲。

曾經看到過一個視訊,90後媽媽帶娃,陪着愛玩水的孩子一起踩水、跳水坑。

雖然他們的鞋子上沾滿了污泥,但臉上卻是無與倫比的開心笑容。

當“掃興”成為一種家庭頑疾,如何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

圖檔來源:短視訊截圖

有人說,這屆父母正在憑一己之力,原諒上一代、治愈下一代。

正是因為我們曾經感受過父母的掃興、覺察到自己的失落,才不願讓孩子再經曆一遍那樣的童年。

為人父母,就是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讓他們成為幸福有愛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