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孩子是天然的接收器,時刻都在感應着父母的氣息和磁場。

生活在父母正向磁場下的孩子,才會茁壯成長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作者 | 珍珠媽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跟不同人相處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人給你充電,和他聊兩句,你就滿血複活了;有的人隻會耗電,你跟他說一句話,感覺能少活好幾天。”

其實,家庭成員之間也是如此。

孩子需要補充能量,就像手機需要電量一樣。

而一個家庭的能量場,正是由父母親手締造的。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用磁場來滋養孩子,為孩子充電。

書香磁場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曾有人統計過2007到2016這十年裡,各省聯考狀元父母的職業。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結果發現,占比最高的就是教師,高達35.09%。

和其他家長相比,教師父母雖然不是收入最高的,但卻是最懂得營造讀書氛圍的。

正如今年聯考考了700分的一位崔姓考生。

他爸爸在談到育兒心得時說:自己很少幹涉孩子,但很喜歡買書,家裡相當于有個小型圖書館。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平日裡,他也很少使用手機、平闆。

真正的匮乏,從來不是物質的不足,而是精神的貧瘠。

在一個人人都愛讀書的家庭裡,孩子不僅能沾染書香氣,還會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還記得彜族小夥蘇正民的故事嗎?

他出生在四川大涼山,全國有名的貧困區,母親懷他時,常常要靠野菜充饑。

但是蘇父極其嗜好讀書,迎着全村人詫異的目光,他堅持把孩子送進學校接受教育。

隻是,上了學的蘇正民并不輕松。

他每天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到學校,而坐在教室,又因為從小說彜語,根本聽不懂老師講課。

但蘇正民始終沒有放棄,在經曆了辍學、複學等一系列波折後,最終考入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成為村裡第一個211大學學生。

在蘇世民心中,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父親的鼓勵和書本的熏陶。

2022年畢業時,他寫下6000字緻謝,回顧經曆、感謝父母,感動了無數人。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作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滋養,便是一個常翻書,勤讀書的氛圍。

有句話說得好:“世上有許多種香,花香、飯香、檀香……而最耐人尋味的是書香。”

在書香家園中長大的孩子,閱讀将是他們的本能。

他們以書為铠甲,以知識為武器,在人生的所有時刻,都能做到從容且理性。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陽光磁場

前段時間,老家一個朋友來家裡做客。

我見她愁眉不展,便問是怎麼回事。

于是朋友打開了話匣子,說自己費錢費力送孩子去城裡上學,誰知還沒倆月,老師就找來了。

說孩子心事重重,上課老跑神。關鍵是,還在周記裡寫自己沒救了。

細問之下我才明白,原來因為上學的事,朋友總在家裡跟孩子訴苦。

講自己賺錢多麼不易,養育孩子多麼辛苦,最後又都歸為命不好,身邊沒有一個體貼人。

這些話,無形之中給孩子的成長織下厚重的壓力之網。

朋友孩子在周記裡寫道:

我真不應該來這個學校,害我媽這麼辛苦。關鍵我還不争氣,身邊同學都那麼厲害,和他們相比我真是個垃圾。

心理學家李雪說:“向孩子抱怨自己的不幸,是摧毀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孩子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

父母和孩子訴苦,本質上是往孩子的心靈深處投毒,讓孩子深陷負能量的泥沼中,徹底失去希望。

兩年前的一個視訊,至今想起,依舊很受觸動。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大家都叫他米師傅。

二十多歲時,米師傅不慎碰到高壓線,被高電壓擊中,慘遭截肢。

但他平靜接受了現實,等到學會用餘肢吃飯,穿衣,就告别父母,獨自外出謀生。

在一番拜師學藝後,他靠着在街頭擺攤捏面人,重建了生活。

面對鏡頭時,米師傅笑着說:

“雖然很早就截肢了,但我從來沒有産生過生活很艱難的想法,也沒有特别絕望的時候,我腦海裡隻是想着怎麼樣去好好生活,然後努力靠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挺開心的。”

如今,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提到孩子,米師傅臉上總是帶着淺笑。

在他口中,孩子們各個懂事、樂觀,每當他收攤回家,孩子們就會過來給他按摩腰背,緩解酸痛。

《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我們并不是因為生活圓滿、身體健康才感受到積極情緒的,而是由衷的積極情緒創造了圓滿與健康的生活。”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玩具。

而是一對溫暖有愛的父母,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

和氣磁場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電視劇《漫長的季節》中,主人公王響的兩個兒子,王陽和王北截然不同的命運走向,就是對這句話的最佳注解。

王響的大兒子,叫王陽。

王陽青春期叛逆時,王響還是廠裡的骨幹,有上司架子,誰都看不上。

面對兒子,他也是習慣性挑刺。

看到王陽在寫詩,一把奪過本子開始指點:

“我給你說,兒子,詩這玩意講究個合轍押韻……”

後來知道兒子在舞廳打工,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頓痛罵,句句紮心。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有這樣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在,王陽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敢跟家裡說,最後,獨自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中年喪子,讓王響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是以面對養子王北時,他改頭換面,開始學着好好說話。

得知王北想考美院,王響沒有怒斥反對,而是舉雙手贊成他去北京追尋夢想。

王響還會在兒子兼職時,拉他出來透氣,問孩子無不無聊。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站在養子面前的王響,說話輕聲細語,笑臉盈盈,眉宇間盛滿了對孩子的包容和接納。

最終,王北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溫暖懂事,積極上進。

一個家裡若時刻都充斥着指責抱怨,孩子和父母的心隻會漸行漸遠。

而一個處處包容、事事體諒的家,再大的難題也會被輕易化解。

漫畫家蔡志忠在一次采訪中坦言:自己的耀眼成績,離不開父母的溫潤平和。

時至今日,他依然記得,當他忐忑地跟父親提起自己想放棄學業,學習自己喜歡的漫畫時,父親那平靜的神态和鄭重的語氣:想好了嗎,想好了就去做。

他更忘不掉,當他受挫時,母親不管有多忙,都會放下手頭的事,耐心地傾聽。

正如他在自傳中寫道:

“每當想起家,腦海裡的第一個畫面絕對是父母慈祥的笑容。”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才能有健康成長的土壤。

不幸的家庭,一定有一個差評師,而幸福的家庭裡,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點贊師。

動力磁場

看過這樣一個視訊。

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對着鏡頭講出了他的困惑:

很迷茫,沒有學習目的,不知道做作業是為了什麼?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這并非個例,而是當今孩子們的普遍困境。

關于這個問題,評論區的一條答案道破了真相:

“動力來自于父母,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該如何努力;動力來自于家庭,是家庭的積極氛圍讓孩子樂意去堅持努力。”

父母就是渡孩子駛向遠方的船,是成就孩子實作夢想的能量場。

隻有父母不放棄自我提升,孩子才能沿着我們的腳步一點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專家何豔娟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同學的孩子即将上初三,但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成天隻想玩遊戲。

早些年,同學和老公都在外打拼事業,沒顧上孩子,現在想管,卻發現打罵都沒有用,兒子早已放棄了自己。

不忍看孩子繼續堕落,同學決定放下一切,陪兒子度過這關鍵一年。

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也就是這一年,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網瘾少年,一躍成為重點高中的一名新生。

而在被問到教育經驗時,同學卻說,她并沒有對孩子特别做什麼。

非但沒有加強管束,甚至還給家裡裝了寬帶,讓孩子想玩就在家玩,不用出去。

反而是她自己,因為在商場拼殺多年,做了全職媽媽後,馬上就有強烈的危機感襲來。

于是,她重拾大學課本,一口氣考下了注冊會計師證。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漸漸改變了對學習的态度。

由原來嘲笑媽媽,這麼大年紀還要學習,到後來把心思從遊戲收回到課本,虛心向媽媽請教學習方法。

此時兒子心裡隻有一個聲音,那就是:

我不想人家說我不配做我媽的兒子。

這對母子的故事,正好應了那句話:成長型父母,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托舉。

孩子可能不會乖乖聽父母的話,但一定會模仿父母。

對自己嚴格要求,永不放棄成長的父母,才能從行動上感化孩子,助力孩子走上花路。

父母身上的磁場,就是孩子成長的能量

書籍《心》中有句話說:

“人生一切的不幸,沒有别的原因,都是由自己的心靈吸引而來的,是無休止地傾訴不幸、牢騷不斷的那顆心,喚來了不幸。”

很多時候,那個一身毛病的孩子,其實是我們自我的投射,内心的映照。

擁有大智慧的父母,不會一味指責孩子,而是想辦法創造出正向的磁場,讓孩子在這個磁場下獲得向上、向好的能量。

點個贊吧,與所有父母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