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這個問題事在兒童,但根在大人。

很多時候,大家并不是讨厭孩子,而是對孩子背後父母的失職、無動于衷感到憤怒。

另外有些媒體也喜歡對這類事件過度渲染,突出沖突。其實仔細想想,公共場合難道隻有幼童哭鬧嗎?也有抽煙的大漢,大聲打電話的大叔,開外音刷視訊的大媽,但很少有人公開指責他們。

每年關于幼童公共場合哭鬧被指責辱罵的報道層出不窮,導緻很多父母帶年幼孩子出門時戰戰兢兢,覺得: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太丢臉了。”

“路人責備的眼光像刀子紮在身上一樣。”

難道社會上對孩童容忍度真的變低了嗎?

我覺得并沒有,我看過央視教育平台的一個采訪,關于暑假期間高鐵上孩子吵鬧的看法。其實社會上多數人還是善良的,尤其是自身有小孩的,他們能體諒父母帶孩子的不易,基本上都會選擇原諒,除非實在忍無可忍,才會出面制止。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有公共道德素養,及時安撫、教育好孩子,一般不會産生沖突。

關鍵還是在于互相了解,友好溝通。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沖突多發生于,孩子父母一方不肯認錯,還指責他人管得太寬,或者拿孩子年齡太小當借口,說出讓人更氣憤的話:

“你一個大人跟小孩計較什麼?”

“有本事你别生小孩啊!”

沖突也發生于,指責者毫不關心事情起因,隻要求馬上恢複平靜,語氣咄咄逼人,口出惡言,說出傷害人話:

“最讨厭帶孩子出門又管不好的人。”

“這麼小的娃就不該帶出來!”

說來說去,都演變成大人之間的沖突,是以我才說并不是社會對孩童的容忍度降低了,而是浮躁的社會下,人們都站在自身的立場,很難互相了解。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在公共場合,我會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努力管好自己的孩子。因為我覺得父母首先得有公共道德素養,才能預防自己的孩子成為熊孩子。當一個父母有公共道德素養時,他/她一定會在出行前做好各種預備方案,讓孩子能安靜出行。

我看到過非常細心的媽媽,帶低齡孩子乘坐飛機,怕孩子吵鬧,貼心地為四周的乘客準備了小禮物,裡面有耳塞、小手工、小零食等。相信乘客感受到她的素質,也不會刻意為難。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人,帶孩子去公共場合時,我們可以提前找好能讓自己孩子安靜的方式。比如我家是5歲的男孩,我知道他一看蜘蛛俠卡通片就安靜,我6歲小外甥一看奧特曼卡通片就安靜,8歲小侄子玩起小顆粒積木就聚精會神,隔壁鄰居6歲小男孩給點零食吃就乖得不行。

如果父母有心,多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零食、繪本、卡通片,讓孩子在公共場合中盡量保持安靜。如果不小心打擾到别人,一定要誠懇道歉,請求諒解,這也是教會孩子應有的公共道德素養。

總之,隻要有心,态度好,周圍的人能感受到你在刻意安撫孩子、維持安靜,即便孩子偶爾出現狀況,也能互相體諒,而不是起沖突。

當然,作為一名男孩的媽媽,我想說,盡管做好了萬全準備,有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接受采訪時曾說:“兒童對自己行為、情緒的控制能力落後于成人,他們對大人的指令了解和執行能力差,他們的有效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坐不住。”

幼童在公共場合一哭鬧就被指責,大家對孩童容忍度變低了嗎?

是以養育孩子真的是個複雜、困難又煩惱的事,不僅需要父母努力控制好自己和孩子的言行舉止,更需要社會上的人們多一點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