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的“期望值”,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父母的“期望值”,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父母的“期望值”,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文丨魚爸     圖檔來源美素圖庫

1

你對孩子的期待多嗎?

先說一件小事。

有一天中午給弟弟喂飯。

他吃了幾口,就扭着頭不吃了。

媽媽在那着急,要他繼續吃。

因為弟弟比較瘦小,我們都期待他能多吃點東西。

但越要他吃,他越不吃。

媽媽急了,說了他幾句,沒想到小家夥竟然撇撇嘴哭了起來。

看到他一哭,媽媽更上火了。

我趕緊過去給她滅滅火。

因為我給他喂飯也不吃的話,時間久了,也會心裡來火。

“别發脾氣,我們這樣想,先放下期待。比如我們不期待他今天把這飯吃完。隻要他能吃半碗就行,這樣我們都開心了。

為什麼要逼着他吃光,你看他根本就吃不下。

也許是我們做的這頓飯不好吃,或者他今天沒胃口,不餓。

其實一頓少吃點,沒關系的,晚餐說不定能多吃點。”

媽媽一想也是。

繼續這樣熬着,都不舒服。

後來給弟弟斷奶,我就想着他能喝牛奶。

可他就是不喝。

不喝奶瓶,那我就用勺子喂,你多少喝點吧。

可他還是不喝。

他越這樣,我心裡就越急。

這時換魚媽來給我做工作了。

“你越這樣心急地逼着他喝,他越不會喝,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煩的事,因為這件事總是會被爸爸批評,心情糟糕,更加不會喝。”

那就幹脆不喝,先緩緩。

你有沒有發現,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總是因為對孩子抱着“期待”而發脾氣,或者感到失落。

其實,情緒不好的時候,緩一下,退一步,會更好一些。

不要跟孩子犟。

如果我們也情緒失控,就會陷入了嬰孩模式,而不是一個理性的大人。

這時,兩個孩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不是得打起來啊。

而且我們對孩子帶着過多“期待”,隻會帶來很多問題。

也許是情緒垃圾,也許是心理壓力……

父母的“期望值”,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2

當你放下某些期待時,會發現孩子每一個小進步都熠熠發光,原來我的孩子這麼好呀!

有句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帶着高期待的時候,就會不停地在内心計算着,孩子離自己期待的結果還差多少。

很容易焦慮上火、懊惱氣憤。

“你到底想怎麼樣!”

“你想幹嘛!”

“你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别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就這麼聽話懂事!”

“我為什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

沒控制住時會責備抱怨、甚至謾罵孩子。

這時的暴力語言就像一把把刀,紮在孩子的身上。

養孩子,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常心,自己的心情會好很多。

小小魚寫字潦草的問題,曾讓我很着急。

我就想不明白,為什麼寫字會一個大,一個小,間隔也是一下子寬,一下子窄。

完全就是天馬行空,自由奔放。

再看看班上很多孩子寫的字,工整好看。

我記得他一二年級的時候,把自己的期待放低一點。

不要求你的字拿到文化角展覽,至少能工整一點。

可還是我行我素。

後來期待再放低一點,能看清楚就行,不要寫得亂七八糟的。

發現這樣做的話,能少發點脾氣。

現在看來,其實沒錯。

因為到了四年級,寫的字已經比較工整,這個問題解決了。

如果當初總是發脾氣,也許能逼他寫好一點。

關鍵我們也不想太逼孩子。

但不要覺得字寫好了就沒問題了。

新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

我想大部分的爸媽都能講一小時吧。

比如,最近小小魚班上做單元測試。

老師會把每個孩子的過關情況發群裡。

我順着學号一看,七單元沒過關,再看看,還有不少滿分過關的。

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測試單列印好。

交給他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問了一下:“是哪些地方錯了?”

“我也不知道啊!”

“認真一點呢,國文還是要靠平時積累的。”

我也沒有過多說,想等等看。

因為我知道他的學習問題不大,就是粗心,等等看。

果然第二次勉強過關了。

到了第八單元檢測的時候,滿分過關了。

而且古詩詞也過級了。

我看到後心情很好。

但還是告訴自己,保持平常心啊。

錯了不要急着批評,好了也不要表現的那麼高興。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就喜歡盯着成績看。

會誤以為父母的期待就是他考好就開心。

千萬不要總“瞧不上”自己的孩子。

經常去數落他,抱怨你的孩子不如别人。

而是要肯定孩子。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基本态度:“其實你很好的,爸爸媽媽相信你”。

父母總是打擊孩子,否定孩子。

那這個孩子肯定是不自信的。

父母的“期望值”,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3

當然,放下期待,不是說不管孩子。

而是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讓自己不會在那種焦慮失控的情緒下管教孩子。

同時也是對孩子更了解,帶着合理的期待,設定一個合适的目标。

比如一個孩子不愛閱讀,你天天逼着喊着他去閱讀,肯定是沒用的。

隻會讓孩子更加抵觸父母,抵觸閱讀。

這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找一些對孩子胃口的圖畫書。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車,有的孩子喜歡動物,有的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有的孩子喜歡冒險故事……

父母就給他找到這些書,然後帶着孩子一起,從幾十分鐘開始,從打開一本書開始,再堅持每天讀一讀。

一般情況下,開始的時候都需要父母親子共讀,如果父母把書丢給孩子,然後自己看電視玩手機,那孩子鐵定是不會去看書的。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會慢慢地愛上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