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over2021三行家書丨97歲作家王火病床上遙寄妹妹:“小阿哥”一切都好,你們放心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記者張傑

1924年出生的作家王火已經去世,享年97歲。他在2020年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正處于流行病之中,他身體健康。在幾次心髒病發作後,他被家人送往醫院進行心髒支架手術。他仍在醫院康複。每天早上,女兒都會去醫院看他,别忘了帶上當天的報紙、參考新聞和華西都市報。因為年齡一直很高,視力不好,身體不能累,王火已經很久不能看書了,主要是看報紙。

封面記者通過她在病房裡的女兒與王女士交談。談到正在進行的"三行書"系列,王欣然同意參加。他想寫信給當天雙方的三姐妹:

"北京三姐妹、上海四姐妹、五姐妹新年快樂。

我希望你們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你的"小前"沒事,你可以放心。"

王有兩個女兒,一個在國外生活和工作,一個女兒照顧他。王火兄妹7歲,他是第二個,有一個哥哥,五個姐姐。還活着,包括王和三姐妹。其中兩個是北京的姐妹,一個在上海。他在北京的三個妹妹是北京大學的退休教授,教授德國文學。他們會給我打電話。上海的五姐妹,前天也給我打了電話。"

雖然年紀大了,但姐妹倆還是喊着王火"小弟弟"或"小前"。

王的父親王凱吉是江蘇省如東市人,曾在上海中國公立學校學習法律,後來在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1920年,他以律師身份回到上海,創辦了法律與經濟大學。他後來應邀擔任國家政府法官懲戒委員會秘書長,後來晉升為國家政府中央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全職成員。

王先生出生于上海。小時候,一家人住在上海的小東門遊富裡,鄰居都是海灘上的名人,比如著名學者張太言、音樂人、中國流行音樂創始人李金軒。李金軒也是王氏哥哥的父親。抗日戰争爆發後,王随父親從南京到安徽省蕪湖,從蕪湖到南嶺,從南陵到安慶,從安慶到漢口,再從漢口到廣州,從廣州到香港,在動蕩的時期通過青年。1942年,18歲的王火獨自一人,前往重慶江津,到表弟那裡,就讀于江津國立高中。

随後,王晖進入複旦大學新聞系學習。深受肖謙先生的影響。我在學習期間開始撰寫新聞報道。他還前往南京,在審判現場采訪了日本戰犯谷由紀夫。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作證的李秀英接受了采訪。記者的職業生涯給王火帶來了非常深刻的人生積累和鍛煉,提高了寫作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後,王全晖首先加入上海總工會籌備委員會,1953年從上海總工會調到中華全國總工會,擔任《中國勞工》雜志主編助理和編委會。"中國勞工"停學後,1961年,王某被調到山東省臨沂市,成為該省重點中學臨沂一校的校長。1983年,王全璋調到四川從事出版工作,擔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

他出生于上海,曾在南京、重慶、北京和山東省臨沂市工作和生活過。他于1983年來到四川,在四川度過了35年。王甫非常想念上海和南京,"我出生在上海,南京有珍貴的童年記憶。但四川成都是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城市,叫我的第二故鄉。我結交了很多當地朋友,精神很好。四川人對待人熱情,性格活潑。這個地方非常贊。夫妻去世後,上海的幾個姐姐怕我的孤獨,多次邀請我回上海居住,但我拒絕了。一方面,我在成都生活了近三十年,感覺很舒服,這裡有我的朋友,比如馬老、李志。雖然我們并不常見,但在一個城市裡,總會感到非常安心。因為她還在這裡(指着房子裡一張情人的照片),我在這裡陪她。"

Cover2021三行家書丨97歲作家王火病床上遙寄妹妹:“小阿哥”一切都好,你們放心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