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想要孩子成為學霸,不能光從孩子身上下功夫,還要注意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平穩、低刺激的家庭氛圍。

作者 | 初桃

還有幾個月,兒子就要幼升小了,我也莫名地開始焦慮。

江湖傳言:幼小銜接是為人父母的第一份挑戰。

确實如此啊!

目前就讀幼稚園的兒子沒有任何作業,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捧着一大堆零食,就是對着電視看他喜愛的卡通片。

可上了國小後,就開始有作業,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課後時間了。

有教育專家曾說:

“幼小銜接的本質,是學習習慣從零到一的養成。”

是以這第一站,我必須打好。

于是我開始了四處“尋醫問藥”,希望能夠找到讓孩子一放學回家就乖乖寫作業的秘方。

前幾日,我無意中刷到清華學子鄧子賢老師分享的一個觀點:學霸和學渣的最大差別在于,學霸孩子回家後,家長往往會給他創造一個低欲望、低刺激的環境。

簡單說,學霸回家後,等着他的從來不是零食或電子産品,而是一個可以讓他迅速進入學習狀态的平和環境;而學渣回家後的環境則恰恰相反。

看來,孩子放學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才是決定他是學霸還是學渣的重要因素啊!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不禁想起了表姐兒子蛋蛋的情況。

蛋蛋成績平平就不說了,關鍵是一丁點兒學習習慣都沒有養成。

上課走神,寫作業磨蹭,做不出來題目就發脾氣……

表姐可沒少找我抱怨蛋蛋這些壞毛病。

可如今想來,我卻了解了蛋蛋為何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

記得有一次去看表姐,剛好趕上蛋蛋放學回來。

一進門,茶幾上已經擺滿了蛋蛋喜歡的各種零食:辣條、糖果、薯片……

“飯沒那麼快好,也不能餓着孩子嘛。”表姐如是說。

不止是零食,電視機也早早地被打開了,而ipad也被表姐随手放在了沙發上。

“孩子上了一天學,看看電視、玩玩ipad放松一下也好。”表姐邊低頭做飯,邊跟我解釋。

終于吃完飯,蛋蛋依然賴在沙發上玩ipad。

表姐三催四請,他才極不情願地坐在書桌前。

可還沒寫幾個字呢,他又開始研究起鉛筆、橡皮擦。

表姐一個勁兒地歎氣。

其實蛋蛋的情況并不少見。

很多孩子放學回家後,等着他們的,不是滿桌的零食,就是電視節目或手機遊戲。

原本是不想餓着累着孩子,可家長卻在無意中創造了一個高刺激、高欲望的環境。

這也是孩子回家後遲遲不願寫作業的真正元兇。

首先,過度使用電子産品會消磨腦力,讓大腦變得遲鈍。

有腦科研究表明,人們在使用電子産品時,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一放學回家就不停玩手機、看電視,腦力就會被消磨掉不少。

等到該寫作業時,他就很容易無精打采,遲遲無法進入學習狀态。

其次,過多的零食會讓孩子喪失延遲滿足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沃特爾·米歇爾曾做過一個延遲滿足實驗。

在這個實驗裡,他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日後更容易在學業和工作中取得成功,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一個結果。

而輕而易舉便能得到零食,則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延遲滿足的能力。

延伸到學習上, 這些孩子也會對學習失去耐心。

他們自然也無法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去換取一份好成績。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閨蜜的女兒糯糯與蛋蛋的情況則恰好相反。

糯糯也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姑娘,不僅成績優異,還是班長兼學習委員。

用閨蜜的話說:“女兒的學習,我是從來都沒有操過心。”

為了“偷師學藝”,我特意在晚飯時去了一趟閨蜜家。

才去一次,我便知道了“秘訣”。

那天我進門時,糯糯正在沙發上專心地看課外書,餓的時候便拿起一盒酸奶喝。

而在炒菜的閨蜜,也會趁着空餘時間,和孩子交流下在學校的情況。

晚飯後,糯糯就乖乖進房間寫作業了。

我在客廳跟閨蜜聊天時,她還特别示意我要小聲些講話。

整個晚上,我都沒看見閨蜜掏出過手機或ipad,她們家的電視也沒有被打開過。

葉聖陶曾說過:

“教育是什麼,往簡單說,隻有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低欲望、低刺激的環境。

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6到12歲,自控力是最弱的,也最難抵制各類誘惑。

是以,在這個階段期間,家長要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少誘惑的環境。

孩子放學回家後,零食、遊戲、電視節目等誘惑越少,孩子就越能把精力集中在學業上。

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有個很特别的分類叫“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環境因素,比如噪音、空氣、光電等。

其中有個研究結果是這樣的:安甯、靜谧等低刺激的環境,更有利于人們的心理健康。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放學回家後,家裡是安靜的,沒有電視、手機等光電影響,那麼孩子的内心會更加平和。

心境平和時,孩子的思路也就更清晰,能更快進入學習狀态。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學了一天回到家,總得放松一下吧?餓了總得吃點什麼補充體力吧?

那麼該怎麼吃呢?又該通過什麼方式真正放松身心呢?

我總結了兩“不”三“要”,分享給大家:

①不準備刺激性零食

如果家長擔心孩子餓了,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水果或奶制品等不易刺激味蕾的食物。

盡量少準備辣條、薯片、糖果等刺激性較大的零食。

為了讓孩子能更快進入好的學習狀态,飲食上要盡量清淡、簡單、營養。

②不使用電子産品

放學後,家長不要讓孩子通過刷短視訊或看電視的方式來放松。

因為看電視或刷視訊,其實都需要耗費大量注意力。

這樣等到該學習時,腦子就累了。

此外,家長也需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看電視。

都說“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那麼家長自己也需盡力做好。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③要引導孩子輸出

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通過閑聊的方式,詢問孩子今日學了什麼。

也可以假裝不懂,讓孩子給自己講解一些知識點。

引導孩子輸出,可以讓孩子慢慢進入到學習的狀态。

記得曾在路上遇見過一對母子。

孩子背着書包與媽媽走在路上。

媽媽問:“今天都學了什麼呀?老師的課都聽懂了嗎?可以給媽媽講講嗎?”

孩子便滔滔不絕地講了一路,順帶把所學内容複習完了。

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态的孩子,根本不用愁他到家後不願意寫作業。

④要鍛煉孩子專注力

低年級的孩子回到家後,也許一開始無法養成馬上寫作業的習慣。

這時,家長可以着重鍛煉孩子的專注力,比如玩積木、畫畫、拼拼圖等。

通過這類活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慢慢集中起來,為接下來的作業時間做好準備。

記得閨蜜的女兒糯糯剛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回家,閨蜜都會先陪着糯糯玩拼圖。

母女倆合力完成了一副1000塊的拼圖。

拼圖完成了,糯糯的專注力也提升了不少。

慢慢地,她便可以一回家就直接看書或寫作業了。

⑤要陪伴孩子運動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由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康乃爾大學主導的“人類腦計劃”曾在研究中發現:

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記憶力。

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那些操場上特别活躍的孩子,一般學習也特别優秀。”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圖檔來源:網絡

是以,孩子回家後若覺得累,家長可以陪着他們跑跑步、打打球。

運動對于身體而言是高刺激活動,但對于腦子而言,是低刺激的。

适當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解壓,還能讓孩子重新獲得能量,提升學習效率。

學霸和學渣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太說明問題了

才女武亦姝的媽媽曾說: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孩子是學渣還是學霸,不是取決于孩子自身的智力,而是取決于父母為孩子營造的環境品質。

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可父母卻有負責與不負責之别。

願我們都能營造一個平和的環境,迎接我們歸家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