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魚爸 圖檔來源魚爸實拍
1
在很多朋友的眼裡,我真的不是一個會玩的人。
是以他們有什麼活動,常常不叫我了。
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就越發如此。
因為我更喜歡跟孩子在一起。
是以那些應酬、聚會都變得跟我無關。
沒有幾個人願意找我這個總是帶着娃的男人玩。
他們總覺得孩子是一個累贅,能躲開一會是一會。
記得有一次在朋友車上,坐着一個小夥子。
朋友跟他說:“你也要準備結婚了,跟後面那位兄弟學學,他可是奶爸,帶娃有經驗。”
“我才不想生孩子,太煩了。”
我隻能笑笑。
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會玩的人。
因為我總是能跟孩子們打成一片。
你能說孩子們不會玩麼?
能跟他們一起玩起來的人,肯定也是會玩的。
是以,在孩子們的眼裡,我是一個會玩的人。
特别是在兒子眼裡,我就是一個大玩具。
隻要我一呼喚,他立即就屁颠屁颠地響應,然後就沖向對面的公園、草地、河邊。
而且在小區樓下的小遊樂場裡,總是有孩子邀請我參與他們的遊戲。
而我也總是玩的很嗨。
2
席慕蓉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
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這個我深表贊同。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帶孩子去大自然的懷裡行走。
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陪他在鄉下的天地裡玩。
看路邊的小草小花。
撿回河道邊的石頭。
教他分辨蒲公英和其他野草的差別。
也讓他去抓一切可以抓的東西。
是以他摸到的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世界。
讓孩子看看雲,聽聽風,搖搖樹。
玩,能讓小寶寶的感官得到更好的發展。
而當孩子能跑能跳的時候。
特别是家有男孩,很多媽媽就頭疼,說孩子總是停不下來。
這可不能怪孩子,因為上帝賦予了他們這樣的身體。
科學研究表明: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沖動和冒險行為的機率。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行動的。流經小腦的血流量多,小腦就比較活躍,是以男孩就愛動。
是以男孩要多進行鍛煉,讓男孩有機會發洩掉由于荷爾蒙激素給他帶來的煩躁。
是以我常常帶着兒子去廣場上奔跑,汗流浃背。
但是這樣他晚上睡得更香。
而且閱讀的時候,注意力也更集中。
哈佛醫學院教授萊特伊說:“體育鍛煉本身不能使你更聰明,但它能使你的大腦處于最有利于學習的狀态。”
是以不要怕孩子玩而影響學習。
适當的運動反而能促進孩子學習。
3
而且玩還有很多特别的好處。
能讓孩子了解規則、更好地學會交往。
如果你參與進一個孩子的遊戲。
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規則總是在不斷重複、完善,然後被執行。
他們非常認真地對待遊戲,并且在遊戲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
這樣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記得有一次帶着小小魚在樓下的小廣場玩。
有兩個孩子在争奪一個軟皮的籃球。
接着又有一個孩子加入。
小家夥看着我,意思是想去參加。
我說你想玩就去吧,注意安全。
然後他把外套一脫就去了。
可是糟糕的情形出現了。
幾個男孩争奪一個球,那就會起沖突。
你拉着我,我推開你。
最後還把抱着球的孩子逼進了樹叢裡,團團圍住。
因為沒有規則,是以遊戲在混亂中進行了一會。
有媽媽說不準玩了。
我看孩子們開心,就把大家召集起來,給他們分好了組,然後制定了規則。
讓他們兩兩配合傳球玩。
玩了幾輪,奇迹發生了。
有孩子發現了小廣場上的一個遊樂設施那有一個圓形的洞,可以投球。
于是就約定進球得分。
接下來就好玩了。
大家不斷地完善規則,又加入了新的孩子。
那天晚上,一直玩到9點多,孩子們還是興趣盎然地跑着、傳着球。
每一個孩子都認真地參與。
這樣的收獲是巨大的。
特别是如今城市裡的孩子,都住在自己裝修地漂亮而舒适的房間裡。
接受網絡課程或者體驗虛拟的世界。
而他們的身體卻更需要這樣的運動。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心靈需要這樣的體驗。
4
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又何嘗沒有這樣的煩惱。
有一部手機和網絡就能木一整天。
如果你的心靈已經被這個世界折磨地死氣沉沉。
去健身房和唱k并不能起到效果。
可是有一個辦法卻非常管用——請記得讓孩子們帶你一起玩。
作家周國平曾寫道:
我記下我看到的一個場景:黃昏時刻,一對夫婦帶着他們的孩子在小河邊玩,興緻勃勃地替孩子捕撈河裡的蝌蚪。
我立即發現我的記述有問題,真相是——
黃昏時刻,一個孩子帶着他的父母在小河邊玩,教他們興緻勃勃地捕撈河裡的蝌蚪。
像捉蝌蚪這類“無用”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帶引,我們多半是不會去做的。我們久已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裡,隻做“有用”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哪裡還有功夫和興緻去玩,去做“無用”的事情呢?
直到孩子生下來了,在孩子的帶引下,我才重新回到那個早被遺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願地為了“無用”的事情而犧牲掉許多“有用”的事情。
是以,的确是孩子帶我們去玩,去逛公園,去跟蹤草葉上的甲蟲和泥地上的螞蟻。孩子更新了我們對世界的感覺。
其實生活的很多精彩隻是你沒有發現。
你要做的是一點點改變。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自己做手工,而不是買一堆的玩具。
鼓勵孩子畫畫,隻要準備一塊幾十塊錢的小黑闆就可以。
可以跟孩子一起拼搭有趣的積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動動小手。
讓孩子一起做擇菜,做點家務。
一起去戶外散步,不要怕無聊,其實走着走着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地發現。
可以一起去放風筝,或者去撿回幾片樹葉。
也可以去鄉下一起種幾棵小樹,然後看着它長大。
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去看一場電影
……
能做的事很多。
關鍵是你得去做。
你說自己不會,那就跟在孩子的背後,讓他帶着你去做。
你會發現,玩,真的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