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錦:國企重組關鍵在提升産業鍊競争力

近日,中化與中化實施了聯合重組,整體轉型為一家新公司。此次聯合重組将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打造世界級的綜合化工企業。随着國有企業聯合改制的不斷深入,把握新階段的特點,看到産業鍊競争力的有效性,是目前國有企業改制需要特别重視的重點。

國有企業改組的目的不是要把規模做大,而是要紮實做好經營協調和管理推廣工作,聚集創新資源,開拓産業鍊,提升産業的市場競争力,不應當出現規模大、效率輕、重重組、輕鍊整合、 "大而不強,內建不合身"現象。目前,全球産業鍊布局正在深度調整。提高國有企業改制效率的關鍵在于形成産業鍊競争力。這是國有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标,也是一個重要的重點。

産業鍊的專業整合是國有企業重組的重點。專業重組以産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為背景,促進優勢産業資源積累,促進企業聚焦主業,結合生産經營的各個環節,形成多個産業鍊。要努力理順業務部門之間的邏輯關系,促進以整合為目标的産業鍊整合,進而降低生産成本,保證生産的連續性和行業一定程度的控制,進而實作利潤最大化。同時,推動解決落後産能過剩問題,減少惡性競争和重複建設。聚焦垂直整合,增強專業供應鍊的管控能力,有效提升企業市場地位,是國有企業改制的基本任務。

核心産業鍊的加強是國有企業重組的關鍵。複雜的産業鍊本身等因素,導緻全球産業鍊調整差異化。部分産業鍊馬賽克深、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不易轉移,核心産業鍊調整更費時,成本較高。這些産業高度依賴專業化和全球分工合作,是全球産業鍊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行業發展效率和更新形勢有重要影響的一些關鍵環節,是企業轉型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集聚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形成更強競争力,是國有企業改制的重中之重。我國的産業基礎,包括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基礎研究等還很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問題。引進外資和技術并不能自動轉化為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産業鍊的核心競争力主要取決于本土企業在中國科技能力的增長。國有企業要利用改組的機遇,繼續建構新的比較優勢,組織科技力量,形成企業新動力,推動科技帶動企業發展,組織并購重組環節相關科技資源,獲得更先進的技術、更優秀的人才,推動行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 更高的附加值。

産業鍊短闆的補充是國有企業改組的當務之急。國際産業鍊的調整是外因,中國産業鍊本身的短闆是影響産業鍊安全穩定的内在原因。國有企業應着眼當下和長遠,堅持底線思維,從預防和化解産業鍊風險,增強産業鍊技術自主性和可控性,使産業鍊的社會基礎更具包容性等,提升企業在産業鍊價值鍊中的地位,建構産業鍊的基礎。對于一些重要的行業或領域,即使本地企業的技術能力在短期内無法提高,但也有後備或更換能力。

國有企業改制要更加注重培育和拓展國内市場,充分發揮内需對企業商品和服務的引導作用,減少國有經濟特别是某些行業的對外依賴。注意在國家或地區設立非市場風險控制。特别是石油、重要礦産和一些農産品,如自給自足的産業,更要注意産業鍊"内部循環"中的自給自足。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為李進,吉林大學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經濟網 - 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