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知】建立灰階思維,把握自我

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叫做視網膜效應,意思是假如我們有了某樣東西,我們就尤為關注和我們一樣的東西,比如你懷孕,你會發現街上特别多懷孕的人,是因為你的眼光在自動比對适應,而視網膜效應往往讓我們看待世界失真。

灰階思維是一種融合黑白思維,懂得事物對立面其實都是事物一體性。

管仲去世的時候,齊恒公曾經問過管仲,你去世後有誰可以替代你做宰相,你的好朋友鮑叔牙可以嗎,管仲就講道,鮑叔牙太過正直,太過正直就是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子,不夠圓滑,他不能為宰相,能為宰相的人必須可以黑白通吃的功夫。

管仲就是具有灰階思維的人,他懂得世界不是黑與白,而是黑白共同的世界。

是以中國一直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我們看真實的曆史就必須結合正野才可以更為全面。

灰階思維之是以是成熟人必備思維,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懂得事物的混沌狀态,他們能巧妙融合事物的對立面,形成有機的整體,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唐僧,他用自己取經的目标把正義的孫悟空以及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都融合到一個團隊,這就是灰色思維的妙用,如果我們不懂得灰階思維,我們就無法更好用人以及了解人。

我們小時候看電影,都喜歡問爸爸媽媽:“這是好人還是壞人啊?”好像世界上的人都能歸為這兩類,并不存在介于好人和壞人之間的人。非黑即白,沒有中間色,這就是黑白思維。

我們之是以愛用黑白思維,并不是因為它好用,而是因為它省事。但我們都知道,看似有效率的事往往是最沒有效率的,甚至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在黑與白之間有一個區域叫灰階區域。 人成熟與否有各種各樣的判斷标準,其中一個标準就是:處理事情的時候能不能告别黑白的簡化思維,而是用灰階思維去思考。 

灰階思維具體怎麼用?

以徐達與朱元璋下棋為例,朱元璋在大功告成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事就是把那些立下大功的人一一殺掉。

他找了各種巧妙的茬,把一個個人都給殺掉了,但是徐達是明朝的第一功臣,而且他沒犯什麼錯。

一個用心最險惡的人都找不出茬來,這對徐達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朱元璋的目标很堅定,就是要把他幹掉,于是他想了一個很損的招,他讓徐達跟他下棋。

大家可以想象徐達的處境:不能夠赢,你赢了那就是犯上;不能夠故意輸,你明明會下棋,結果你裝不行,這叫欺君之罪。

反正赢了也是死,輸了也是死。徐達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顯然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他被置入到了一個非黑即白的處境當中,而且最要命的是,黑和白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

朱元璋告訴他:“你要好好地跟我下棋,你要是故意輸我立即就殺了你。”

徐達很順從的說,“是的,皇上”,然後就跟他下棋。

最後的結果是他把朱元璋下敗了,這個時候朱元璋既兇相畢露又喜形于色,他覺得終于找到機會了。

但是徐達說:“皇上您看,我是赢了,但是您看看我的棋子是不是兩個字啊?”朱元璋一看,的确就是兩個字——萬歲。意思就是,“我不是在跟您下棋,我是要用我的棋子擺出萬歲這兩個字。這次,他逃過了一死。 

從徐達和朱元璋下棋的過程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灰階的智慧,雖然棋盤上隻有兩種顔色,赢和輸都是一個結果,但是他卻在棋盤上增加了一個要素,對沖了棋盤的顔色,打造了一個有灰階的棋盤,這就是灰階思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