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火了全網。

為了即将升初三的孩子,她近乎0社交和0娛樂:

“在孩子面前我幾乎沒有玩過手機遊戲,我也不打麻将。”

主打一個陪伴:

“隻要孩子回來我就會坐到他旁邊,坐到我腰都直不起來。”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中考是重要的關卡,如果成績不理想的話,可能就沒辦法再向其它孩子一樣讀高中升大學,而是直接進入社會工作。

媽媽深知學曆不高,進入社會上大機率能先做的也是體力活:

“是以說我們家長也隻能多吃一點苦,多陪伴他們一下。”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說到中間時,這位媽媽還一度感動的哽咽:

“我覺得我的堅持應該他會知道的。”

子女成龍成鳳的背後,除了孩子本身的努力之外,少不了父母的犧牲。

但視訊下方的評論區,這位媽媽忘我的教育方法遭到多數人的反對:

如果孩子一旦反抗,這個媽媽應該就會崩潰失控;

我是中考生的家長,事實上這種陪伴對孩子來說是窒息的;

換了我媽這樣,我的負罪感會伴随終身...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成為困住天下千萬父母的口号,

當教育逐漸演變成所謂演繹完美付出的大戲,那孩子注定成為一個罪人。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基本就丢棄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成為标準的三無人員:

無朋友、無空間、無精力。

沒日沒夜的哄孩子喂孩子,學習怎麼養一個小嬰兒。

好不容易學會了上手了,孩子成長到下一個階段,又要開始新的循環。

長大後,存教育基金、報各種輔導班,為了學區房砸鍋賣鐵,還要幫他規劃學校怎麼考工作怎麼挑...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這種犧牲自己,優先孩子的思維,延伸到了孩子長大也難以改變:

“你吃肉吧,我不喜歡吃肉,吃點菜就行了”

“我不買什麼衣服,給你買媽媽就很高興,隻要你穿的好就行”

但這種景象隻存在于雙方歲月靜好時,一旦發生沖突,這些話便成為父母的“免罪金牌”:

“當初要不是為了你,我根本不會XXXX”

“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還不是因為你,要不是你咱們家至少能每年多花那麼多錢嗎”

用付出,變成綁架的手段。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在悉數自己有多偉大時,變相的讓孩子打從心底産生自責感,進而聽自己的話。

令人恐懼的地方就在于這個方式是披着糖果紙外衣的毒藥,讓孩子一步一步被精神打壓。

哲學家羅素在《幸福之路》中談到:

“做父母的不是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犧牲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極端自私,會從感情上掌握住孩子,過分的牽挂往往是占有欲的僞裝。”

短視訊部落客papi醬從小受自我感動式教育,一旦犯錯或者提出跟父母異議,就會被父母唠叨:

後來當父母一旦發生問題時,她常常會有負罪感: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我會覺得我父母的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這樣的教育方式,即便在孩子小的時候百依百順,也會在長大的某一天集中爆發。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将自己耗幹耗淨,懂得投機取巧。

很多父母覺得誰誰誰家的父母不用管孩子,孩子都特别聽話。自己家的孩子,一天到晚看着他都管不住。

那是因為有些父母抓住了教育的時機,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17歲的索菲娅在出門前時破天荒的開始打扮了,

孩子的反常引起了媽媽的疑心,上前就把女兒的包包翻了個底朝天。

結果,在索菲娅的包裡發現了一盒沒有拆封的安全套。

在還沒有搞清楚的狀況下,媽媽瞬間爆發,對女兒一頓質問和臭罵。

結果也沒有問明白,強權專制的媽媽反而讓女兒對她的厭惡再次加深。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爸爸得知後,面對要去約會喜歡男孩的女兒,他主動遞出了一盒安全套。

晚上爸爸接到索菲娅的電話,女兒正在猶豫要不要去男孩家過夜。

爸爸并沒有直接阻攔,而是對着她意味深長的說了下面一段話:

"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你也别指望我多支援你去。但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不僅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時間。"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最終,那一晚女兒還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家。

雖然爸爸也十分沖突和緊張,但他并沒有像媽媽那樣失控的質問,而是在給孩子保留白間的情況下,互尊互重。

把原本棘手的問題用最簡單的方式機智的解決掉了。

拿文章開頭這位媽媽來講,

當孩子的成績不是那麼優秀時,他自身就會伴随着焦慮。

媽媽無法在學習上給予指導支援,隻在一旁坐着隻會讓孩子更加有壓力。

對孩子來講,這不是陪伴,也不是監督,是監視。

聰明的父母懂得與孩子平等的對話,不是用蠻力感動自己。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不放手,聽起來是種無畏的犧牲,實則是對未來沒有發生的事過分的擔憂。

萬一孩子誤入歧途怎麼辦?

萬一孩子考不上好的學校怎麼辦?

萬一在學校惹事了怎麼辦?

隻圍着孩子轉的媽媽,大機率會培養出一個謹慎敏感的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和孩子雙方都會加倍的消耗彼此。

家庭觀察類綜藝節目《少年說》中,高一女孩康雲逸的媽媽就是守着自己寸步不離的典型。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孩子的作息,就是她的日常:

五點半一起起床,六點半下樓送康雲逸去學校;

因為擔心不安全,不準孩子和朋友單獨出門;

通過這個節目,她想讓媽媽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完全可以獨立做面前的事情。

媽媽仍然不想撒手。

康雲逸卻十分堅持,因為她早已發現媽媽的生活出現了變化。

朋友圈縮小,沒有任何的興趣活動,性格也越來越敏感。

最後,她鼓起勇氣向媽媽喊出埋藏已久的真心話:

“從今天起,我要獨立,你要灑脫,我希望你真正的快樂。”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這種所謂“為你好”的自我感動式犧牲教育,真的有意義嗎?

不過是雙方都痛苦。

有本書中寫:

“對父母來說,為人子女真正意義上的盡孝是讓父母放心。對子女來說,為人父母真正意義上的為了孩子好,其實是照顧好自己、長命百歲。”

對于孩子來講,父母的存在能為自己提供多少物質财富、人脈資源,都是次要的。

“媽媽家長會上流淚發言引熱議”,你那麼辛苦,為什麼孩子不買賬?

而是每每想到父母時,孩子内心會充滿能量。

能量轉化的前提是,父母們先成為有能量的人:

愛孩子前,先學會愛自己。

規劃孩子的生活前,先把自己的生活規劃好。

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因為陪伴,

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需要學會放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