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證明:大腦要到30歲才發育成熟

你的「腦力」怎麼樣?很多人可能認為,過了學生時代,記憶力等腦功能逐漸減弱,甚至思維能力也開始變慢。

事實上,研究發現,人的大腦至少要到30歲才能發育成熟,并且一些能力會随年齡增長而變強。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 朱以誠

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 唐毅

大腦成熟的最低年齡為30歲

在倫敦牛津醫學科學院一次會議上,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家彼得·瓊斯教授表示,大腦成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達到成年人的狀态要到30多歲。

2017年,美國《神經元》雜志刊登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18歲時人的大腦還發育不全,至少要到30歲才算成熟,這也為人在二十多歲時不太成熟找到了科學依據。

科學家證明:大腦要到30歲才發育成熟

研究人員為确定大腦成熟年齡,對一系列有關成年年齡界定以及大腦發育的研究展開梳理分析,并将一些成年大腦作為參考樣闆。

研究發現,從青春期至20~30歲期間,大腦變化的關鍵是灰質變薄、白質增厚(二者為中樞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了30歲時,各項名額基本達到相對平衡。

30歲以下與30歲以上的人最主要差別是,前者更容易分心,一旦面臨生活中的複雜情況,30歲以下的人就容易表現出不成熟的一面。

綜合多項結果分析,研究人員最終确定:大腦發育成熟的最低年齡為30歲。即使大腦成熟後,一些能力依然在發展。

比如,發育成熟後,大腦的前額葉皮層仍持續生長,該區域主要負責注意力、複雜規劃、決策、沖動控制、邏輯思維、組織思維、人格發展、風險管理和短期和長期記憶等。

大陸哪裡的人“腦力”比較強?

通常來說,衡量腦力水準高低的标準之一就是大腦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等。腦力強,患老癡症等認知障礙疾病的風險相對更低。

近日,首個國家級認知障礙疾病防控綜合指數體系《中國腦認知健康指數(2023)》(簡稱《指數》)正式釋出,揭示了不同地區人群的平均腦力排行。

該《指數》由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發起,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反映了大陸31個省市區居民認知障礙疾病防控的綜合能力。

結果顯示,北京取得61.31分的最高分(滿分100分),江蘇、湖北、上海、天津、浙江分别位列第2到6名,整體上呈現東部地區得分較高,中部和西部排名互相交叉的趨勢。

科學家證明:大腦要到30歲才發育成熟

《指數》發起人之一唐毅表示,總體來看,北京的指數位列31個省市區首位,意味着認知障礙疾病防治工作整體處于全國領先水準。

從次元來看,主要表現為認知障礙疾病診療情況得分遠高于其他省份,認知中心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領跑全國。

常做這些事,讓大腦“老”得慢

日本九州大學醫學研究所腦研臨床神經生理學教授飛松省三在《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一書中指出,日常保持15個小習慣可幫助延緩大腦衰老:

向上滑動閱覽

1.用非慣用手玩手機;

2.配合運動節拍呼喊;

3.用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拿東西;

4.學習樂器;

5.手寫筆記;

6.利用詩句鍛煉聯想記憶;

7.做手工;

8.别帶着義務感做事情;

9.做有氧運動;

10.飲食控制,控制血糖,多吃魚、蔬菜、水果、大豆、海藻及堅果;

11.提升工作效率;

12.有節制地用手機和看電視;

13.每天早上固定時間起床;

14.鍛煉空間認知;

15.練習正念冥想。

上述延緩大腦衰老的小習慣延伸到日常生活,可分為以下幾類:

學習新鮮事物

接觸新事物會讓大腦神經細胞建立新的突觸(連接配接大腦神經細胞)聯系,提升大腦功能,還能讓人和社會建立更多聯系,維持大腦功能。

對老人來說,接觸新事物難易均可,可以是學習一種樂器、書法、做手工等興趣,也可以是練習使用智能手機、學一道新菜等日常活動。

鍛煉手指靈活性

鍛煉手指能夠增加大腦神經突觸連接配接的數量,以提高認知能力,增強大腦左右兩側彼此獨立處理資訊的能力。

科學家證明:大腦要到30歲才發育成熟

要鍛煉手指靈活性,還可參考英國體操基金會設計的4個具有改善認知效果的練習動作:

交替旋轉雙手: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膝蓋處,一隻手心向上,一隻手心向下,雙手同時翻轉20次;

用大拇指依次觸摸其他手指;

捏鼻子和耳朵: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捏住左耳垂;拍拍手後,用右手捏住鼻子,左手捏住右耳垂;

用雙手對稱畫三角形和直線,當熟練對稱地畫直線、三角形後,可練習一手畫直線、一手畫三角形。

保持語言文字能力

大腦成熟後,通過聽、說、讀、寫反複刺激,大腦神經細胞間就會不斷建立新的突觸聯系,以維持大腦功能。

人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日常可以多讀書、多看報,保持文字的輸入能力;多寫字、做筆記,多跟他人溝通,鍛煉語言輸出能力。

科學家證明:大腦要到30歲才發育成熟

參加社會活動

如果給大腦提供的氧氣不足、養料失衡(如血糖過高),使它長期“營養不良”,就會加速衰老,導緻中風、癡呆等疾病。

社會活動對人腦是一個複雜的訓練過程。比如做一頓飯,從配菜、搭配、口味選擇到烹饪,大腦時刻運轉,這些步驟都可以刺激活化大腦。▲

本期編輯:張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