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得了抑郁、雙相,可能源于父母的高焦慮!這6大表現你中了幾條?

在這個内卷的時代,“高焦慮”是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

在上世紀80年代到千禧年後10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擺在大衆面前的機會很多。那些敢于探索、勤奮務實的人很可能抓住機遇,跟随時代往上走,甚至成功實作階層的躍升。

但近10年來,大陸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減緩,尤其是在美國的瘋狂打壓下,還面臨着産業更新的難題,再加上疫情3年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青中年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經濟壓力,不少人還失業了,斷了經濟來源。

防疫措施的正式放開後,經濟有所複蘇。起初,很多人對疫情後的經濟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很快發現很多行業仍需要較長的時間逐漸恢複,經濟回暖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

除了經濟焦慮之外,孩子的教育也是很多父母的另一個焦慮來源。

孩子得了抑郁、雙相,可能源于父母的高焦慮!這6大表現你中了幾條?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從孩子踏上學校開始,很多父母的焦慮就從未消停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及聯考,對這部分父母來說都是一道又一道的難關,每一關都要“精打細算”,盡可能幫助孩子作出“最好的選擇”。他們生怕孩子在哪一道關卡上落後了,以後就再也追不上了。

現在人工智能發展迅速,ChatGPT的問世讓這些父母更加焦慮了。從小給孩子培養什麼學科專長、興趣愛好,孩子以後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大學選什麼專業,孩子才能在人工智能時代好找工作?

這些父母鉚足了勁,從孩子幼稚園階段起,就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資源,努力地為孩子鋪好路,希望孩子将來能少吃苦、少走彎路。

這些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他們是出于父愛、母愛,希望孩子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可是,如果這部分父母過分焦慮,要求過高,采取的方法又不科學的話,很有可能事與願違。

比如一旦孩子寫作業、考試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預期,父母就立馬焦慮、煩躁、生氣,嚴厲地要求孩子改正、檢討,甚至粗暴地貶低孩子。

有時候孩子隻是錯了一兩道題,但這部分父母馬上災難化思維,批評孩子“怎麼連這都不會”,然後歸結為孩子不用心、不努力,最後給孩子加更多的練習量。如果孩子想解釋、反駁,父母可能還會上升到道德高度,指責孩子忤逆、不孝、不上進,不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

希望這部分父母要意識到,如果我們容易焦慮、經常處于高焦慮狀态的話,很可能意味着我們有追求完美的強迫型人格。這樣的父母很容易在他們所關心的方面吹毛求疵,難以自控地将煩躁、擔憂、生氣等負性情緒流露出來,無形之間傳遞給孩子,甚至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随着孩子遭受的心理創傷不斷疊加,他們的成績反而不是如父母期待的上升,而是開始下滑,出現學習障礙,表現為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考試前非常緊張,一上學就感到害怕、焦慮。

與此同時,孩子還有可能罹患抑郁症、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這又跟學習障礙形成惡性循環,孩子最後休學在家。在精神心理障礙臨床診療中,這樣的青少年非常、非常常見。

是以,父母的高焦慮情緒不僅對自身的心身健康有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學習以及心身健康。父母要學會識别自己的精神心理狀态,提高對負性情緒的覺察意識和應對能力。

在以下的視訊中,我們列舉了“高焦慮父母”的6大表現,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屬不屬于此類。

相關視訊:高焦慮的父母往往有6大表現,緩解焦慮前需了解背後的心理根源

如今是數字星球時代,網際網路極大地帶動了自媒體的發展,我們能夠非常便捷地擷取資訊,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時代發展,開拓視野,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有可能增加了部分父母的焦慮。比如有些自媒體出于利益目的,不斷向父母們“販賣”焦慮;有的父母看到朋友“曬娃”,心裡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與别人家的孩子對比,也很容易焦慮飙升。

其實,父母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将來在社會上脫穎而出,這個願望是值得肯定的。自強不息、勇于進取、力争上遊,這種積極的精神本來就值得提倡。可是,父母不能光焦慮,還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邊界,尤其要掌握能真正幫助孩子成人成才的規律,用科學的方法為孩子助力。

孩子得了抑郁、雙相,可能源于父母的高焦慮!這6大表現你中了幾條?

圖檔來源于網絡

可是,偏偏現實中有不少父母努力的方向都錯了,他們隻是拼命地把送孩子到更好的學校,但并未真正懂得教育孩子。

我們後續将推出相關的系列視訊,結合多學科診療(MDT)的實踐經驗,以及我個人的親身經曆,向這部分“高焦慮”的、未能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分享一些具體化建議。

電影《教父》裡有一句話: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很多時候,焦慮來源于無知。希望父母們能沉下心來拓寬認知邊界,主動看清事物内在的本質,擺脫“高焦慮”情緒的控制,并引領孩子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