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在剛剛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子女是耐用消費品,年輕人不生孩子是不對的。”

這位專家的邏輯是,年輕人如果不生孩子,就沒有長周期的耐用消費品,而其他消費品的價值都比不上生孩子的價值,是以年輕人都應該去生小孩。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這番話不出意外又讓年輕人炸鍋了,最近在網上頻頻出現的關于生育問題的讨論,都會引發網友的強烈情緒。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與年輕人優生優育、晚生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情況大相徑庭。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就算孩子真的是“耐用品”,人們也越來越不認可生孩子所帶來的價值。

01

孩子是“耐用品”也是“投資品”

把孩子看作是一種“長期耐用消費品”,的确是行為經濟學中的經典理論。

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加裡·貝克爾認為,子女被視為耐用品,是因為這種消費能夠給父母提供心理收入,進而發揮消費品的價值。

但同時,貝克爾也指出,現代社會生育率下降,就是因為“耐用品”的成本上升,是以人們不願意過多投入,就會更加關注養育孩子的品質,而非數量。

任何消費品的獲得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在現代社會中,養育孩子的經濟、心理和情感等方面投資,可能已經超過了孩子所能夠帶來的回報。

是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曾經有位單身的朋友自嘲地說:“現在的我下班後,想的是去哪裡玩、和誰一起約飯、晚上看什麼電影;一旦有了孩子,還沒下班就要想,晚上給孩子做什麼飯、怎麼輔導家庭作業。”

“有了娃之後誰還有自己的生活?我還想多自在幾年呢!”朋友感慨道。

一方面,養育孩子可能會導緻夫妻雙方生活品質的下降,這是許多年輕人所不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育兒的經濟成本也可能會高得離譜。

網上有一個熱門問題,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二線城市,月入過萬,不敢要孩子怎麼辦?”

可能有人會感到十分困惑:月入過萬還能養不起孩子?但如果詳細算算育兒這筆賬,會發現月入過萬,可能真的不夠孩子造的。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托管班一個月上萬,興趣班四五千,還有衣服輔食小玩具……孩子還沒上幼稚園,父母每個月就已經入不敷出了。

由此看來,年輕人覺得“消費品”不耐用、長期投入不劃算,絕不是專家眼中的無病呻吟。

02

“全職兒女”的新隐憂,養兒不防老還操心

随着就業壓力逐年增大,一個全新的職業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全職兒女。

說得好聽點,全職兒女就是在家全天候陪伴父母、不需要外出工作的年輕人;說得難聽點,全職兒女和人們常說的“啃老”,其實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家有全職兒女,通常是因為孩子畢業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不想随便找個班就去上,是以在家進行一段時間的過度。

也有的人是因為在大城市工作過于忙碌,導緻身心俱疲,是以在家休養一段時間。

同意孩子在家啃老的父母,一定有着極高的包容度。他們不僅要給孩子提供吃、提供住、提供生活費,有的還可能受到鄰居和同僚的閑言碎語、指指點點。

“聽說你家孩子是名校畢業呀!怎麼還沒出去工作呀?”

“你們兩口子也是夠辛苦的,把孩子養到二十多歲,還得接着養呢。”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全職子女雖然留在父母的身邊,看似讓父母享受了天倫之樂,但是看着孩子每天宅在家裡碌碌度日,别人家的孩子卻能夠工作賺錢補貼家用,相信沒有幾個父母會真的開心。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父母并不差錢,就想讓子女安安心心地留在身邊。

但對于絕大多數父母而言,他們似乎都面臨着兩難的境地:孩子不顧家、在外地打拼,就照護不了年邁的父母;孩子留在身邊、照顧家庭,就難以獲得事業發展、實作人生價值。

養兒不僅不防老,還要擔心兒女老了沒人養:不想生娃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03

“孩子”的情感價值大于經濟利益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做“理性人假設”,指的是人們會用最小的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然而,父母不是經濟學中的“理性人”,不能簡單地用經濟學中成本和收益的概念,去解釋現實生活中生孩子的行為。

即使是在“不婚不育”主義盛行的當下,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願意生養孩子,不是因為他們算不清育兒這筆賬,而是在親情面前甯願糊塗。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老父親李海潮本就生活清貧,養育自己的女兒就已經十分不易,他卻依然願意收養被生母抛棄的男孩子秋,還幫工作繁忙的好友照顧兒子淩霄。

在一場戲中,李海潮喝醉了酒,拉着兩個孩子的手說:“沒血緣關系,不姓一個姓,咱們也是一家子。”

劇中所展現的親情,既純粹又可貴,讓無數觀衆感動落淚。

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親情是我們最難以割舍的情感,與父母、兄弟姐妹、孩子之間的感情,不是一句“不劃算”就能說得清的。

是以,就算很多年輕人知道,養育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最後的結果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期待。但是,他們依然願意生育和撫養孩子,和自己最親密的人産生羁絆。

月入過萬也養不起孩子?“耐用消費品”無法改變年輕人的生育觀

正因為孩子是“長期耐用消費品”,才會有年輕人計算投資的收益問題,是以不願意生養孩子。

也正因為孩子是“長期耐用消費品”,才會有年輕人願意對孩子付出情感,換取心與心的連接配接、情感的慰藉。

是以,生育的問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有的隻是每個人不同的追求。

年輕人的決定不需要專家去擔心,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做出理性的、最好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