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心理咨詢:孩子害怕動物,不敢出門,為何會如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這似乎是人們的共識。

然而,有些人的恐懼程度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成為一種心理病态。但由于大陸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不足,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心理問題。動物恐懼症便是容易被忽視的心理問題之一。

兒童心理咨詢:孩子害怕動物,不敢出門,為何會如此?

求助者:殷殷(乳名)

女,6歲,國小一年級

因為害怕貓,經常哭鬧,焦慮不安,噩夢兩個月。現情況泛化,不敢出門到小區玩耍。

母親叙述:殷殷自幼膽小内向,非常乖巧順從。但因性格軟弱、身體瘦小,常受到同齡兒童欺負,故不喜歡與同伴玩耍,沒有特别好的小夥伴。

今年九月進入國小一年級,剛開始很不願意去學校,情緒很大,經父母勸說、安慰後無奈接受學校生活。

兩個月前,母親帶其在小區玩耍,看見幾個年齡大一點兒的孩子在逗一隻小黑貓玩耍,母親覺得很有趣,正好也想借此機會讓女兒跟其他孩子玩到一塊兒去,于是拉着殷殷過去參與。孩子扭扭捏捏不願意過去,母親“逗”她,強行把她抱了過去,其他孩子按住小貓讓她摸了一下。小貓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掙紮、亂叫亂咬,後來逃竄,其他孩子跑着追去了。

殷殷哭鬧不止,母親以為孩子是害怕小貓咬人,于是對孩子強調小貓很溫馴,是不咬人的。殷殷哭了一會兒就停止了,母親便帶女兒回家了。

一周後的某天外婆送殷殷出門上學,她們在小區門口看到有隻貓,殷殷頓感緊張,四肢僵硬,不敢動,呼吸急促。外婆不知道之前發生的事情,以為孩子沒有見過小貓咪而感到害怕,于是帶其過去“打招呼”。孩子随即全身發軟倒地,哭鬧不止。外婆沒有再強求。

自此以後,孩子看見小貓,就非常恐懼。後來發展到聽到小區裡貓叫就捂耳朵,大喊大叫,讓父母把貓趕走;看到電視裡有小貓,就要求換台。父母多次逗她、反複告訴她小貓的可愛,孩子雖然明白小貓不會傷害自己,可以去親近小貓,但還是很排斥,心裡很害怕:見到小貓,必須繞道走;讨厭寵物的主人親近自己;常借“小區有小貓”而不願意出去玩,甚至有時候不願意出門上學。

外婆反映孩子呆在家裡好像沒有任何問題,也沒有那麼恐懼。外婆懷疑孩子是不想上學,才編的謊話。但外婆也承認孩子夜晚确實常常會噩夢。

如此反複兩個月,情況越來越惡化。其班主任老師跟孩子母親溝通後,建議其帶孩子進行心理咨詢。

于是,孩子母親和外婆帶孩子一起過來咨詢。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譚素怡老師:

殷殷對小貓的恐懼和排斥,并非家長想象的那樣簡單——孩子怕貓咬人。

當天她看到幾個大孩子一起按着小貓試圖讓它聽話時,小貓的凄慘叫聲、掙紮反抗觸發了殷殷内心對小貓的投射:自己如同那隻小貓一樣被欺負、被控制、被侵犯而無力擺脫。

她内心深處的恐懼情緒被激發了。

而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後續的“處理”不僅沒有緩解孩子内心的恐懼,簡單粗暴的幹預反而讓情況越演越烈,直到孩子患上了對貓的恐懼症。

那麼,為什麼殷殷心中會有如此深的恐懼呢?這是我和她父母都困惑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去探讨殷殷的成長過程了。

通過與媽媽和外婆的交談了解到,殷殷由外婆一手帶大,自小就很乖巧聽話,同時也比較體弱。

外婆對于這個外孫女非常憐惜,百般呵護,生怕她有一點兒差池。當孩子想下地爬行時,外婆害怕她會摔倒,整天都抱着背着她;當孩子想玩玩具時,外婆擔心她會被弄傷,總把玩具收起來;當孩子想自己拿勺子吃飯時,外婆怕她弄到滿地都是,又怕她餓着了,就一直強制喂飯;當孩子想跟鄰家的小朋友玩,外婆擔心她個頭小會被欺負,就讓她跟自己呆在屋裡......

爸爸媽媽看到外婆如此照料,也曾覺得不妥,嘗試幹預,但無奈自己工作繁忙,在家裡的時間少,媽媽也是因為疼愛孩子,一心為女兒好,也就漸漸的放寬心了。

本以為是愛,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外婆的養育方式卻令孩子越來越内向膽小、敏感脆弱,不僅沒有小夥伴,甚至失去了出門玩耍的興趣。

當殷殷看到其他小朋友開開心心在一起玩,她心裡面很羨慕,但自己卻不敢也無法融入進去。到了學齡期後更是難以适應學校的集體生活,難以與同伴良好互動。

此時,我們需要了解當下殷殷的情緒,接納她這顆弱小的心靈。通過一次次的咨詢,殷殷漸漸敞開心扉,她内心恐懼、無助、壓抑等情緒得到了釋放,臉上恢複了笑容,人變得輕松起來。

對于殷殷恐懼小貓這個心結,在咨詢室内采用了系統脫敏療法一步步去改善。

剛開始,嘗試着跟殷殷談論貓的事情,講一下關于貓的童話故事,聊聊小貓的可愛,讓孩子在一個輕松歡樂的氛圍下消除對小貓的排斥。

(幸好另一位心理咨詢師家有隻兩歲加菲貓“來福”——長得肥肥胖胖,毛皮光滑,性格溫和,超慵懶,見到誰都是一副懶洋洋、愛理不理的樣子。這“來福”平日做了不少滑稽搞笑的事情。咨詢中殷殷多次被來福的故事吸引,而她内心更希望的是自己的家人也能夠包容自己的“淘氣”、“犯錯”。)

第二步,找了一些溫暖的可愛的貓的圖檔、圖書和殷殷一同欣賞、閱讀。

第三步,與殷殷一起觀看有貓的卡通片、視訊等。

第四步,陪着殷殷看遠處正在玩耍的小貓。(這一步是先跟孩子媽媽進行詳細講解和指導,讓媽媽帶着孩子去小區遠遠觀看小貓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要仔細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對孩子出現的一些情緒反應,及時按咨詢師教的去說去做,及時安撫孩子,緩解孩子的恐懼情緒。雖然孩子與外婆關系更親近,但外婆過于焦慮和擔憂,容易把情緒傳染給孩子,而媽媽的情緒更平和、穩定,能夠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支援和了解,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第五步,抱着小貓玩偶、布娃娃,讓殷殷伸手撫摸,鼓勵她拿着、抱着。

第六步,讓孩子接觸真實的小貓。這是比較難的一步,操作起來難度也比較大。

前幾次咨詢中曾答應殷殷帶“來福”來見她。

殷殷第一次見到它,就被它懶樣逗樂了,緊張感減了不少。在介紹殷殷與 “來福”的認識之後,我讓殷殷貼着我的雙手,用我的手去觸摸“來福”,她随着我的動作慢慢靠近“來福”的身軀,觸碰到順滑的毛,雖然還有些小緊張,但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中間“來福”突然動了一下,她本能地抽回手,但“來福”隻是看了一眼她,打了個哈欠,懶洋洋的伸了下腿,乖乖的躺着。是以,殷殷放下心來感受“來福”。

在使用系統脫敏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需小心謹慎,把握好孩子能承受的尺度,當孩子有所緊張或排斥,需重新調整放松,鼓勵支援直到她能自然接受。

是以,也許小小的一步會經曆多次的反複,但是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令人驚喜,因為孩子的内心力量又強大了。

在這段時間的咨詢過程中,殷殷媽媽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自身改變了很多。

在初次咨詢時當殷殷父母深刻認識到,外婆的過度關注、包辦代替的愛反而害了孩子,爸爸媽媽決心學習調整愛孩子的方式,親自接手孩子的教育工作,減少外婆的負擔,讓外婆輕松一些。

以前媽媽下班回家就呆在家裡看電視,現在媽媽下班吃完飯後會主動帶殷殷一起去小區散散步,碰到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媽媽會自然地跟他們打招呼、聊家常,殷殷剛開始是緊張的觀望,後來慢慢放松下來,見到小區熟悉的人也開始微笑(雖然還不敢主動打招呼)。

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殷殷的内心漸漸地開始開朗起來,也願意跟小區的孩子一起去上學。

最後幾次咨詢中殷殷提到想養一隻小貓,但外婆不喜歡,覺得不幹淨,殷殷希望老師能跟媽媽說說。對于孩子的成長,媽媽很高興,但養貓對于這個家庭确實有些難度。

于是,媽媽對殷殷表示自己也很喜歡小貓,看到殷殷想照顧小貓感到殷殷長大了,有責任感了,有愛心了,但家裡太小了,養不下,小區有個年輕阿姨養了一隻花貓很漂亮,媽媽願意跟阿姨溝通,讓殷殷去幫忙照顧小貓吃飯、帶小貓玩耍。

殷殷很開心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現在殷殷和那位阿姨成了好朋友,阿姨有時還輔導她做作業,她好高興。看着殷殷臉上綻放的笑容,也許,學會放手,才是對孩子更大的愛。

譚素怡

兒童心理咨詢:孩子害怕動物,不敢出門,為何會如此?

· 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咨詢師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 性心理咨詢師

·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 廣東省心理學會會員

· 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會員

·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