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文|知庸

當地時間2月16日本周四,第73屆柏林電影節已正式拉開帷幕。

近年來,由于疫情等種種原因,華語片在戛納、威尼斯、柏林這國際三大電影節上聲量漸弱。但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華語片入圍數量實作了觸底反彈。共有15部華語作品入圍各個單元,包括8部長片,6部短片,1部劇集,如此龐大的數量,讓柏林久違地掀起了一陣“中國風”。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而在主競賽單元,《白塔之光》《藝術學院》雙片入圍,為今年華語片征戰三大開了個好頭。今年的主競賽評委中,則有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坐鎮,這似乎也讓華語片擒得金熊的機率有所提升。

疫情期間,華語片在國際電影節上的隐身,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國電影海外聲望的下降。這次柏林電影節刮起的“中國風”,則有望終于重新開機華語片的出海之路。

骨朵在此将複盤疫情三年來,中國電影在三大電影節上的表現情況,并對即将于柏林亮相的一衆華語片進行前瞻,還将獨家超前展望,還有哪些華語新作或将于戛納、威尼斯風光亮相。

柏林前瞻:張律、劉健重返主競賽,

仁科、張大磊雙片入圍

首先來看看入圍本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兩部華語片。

張律導演的《白塔之光》,是導演繼2007年《界》之後,時隔16年重返柏林主競賽。不過,張律與柏林的緣分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斷過,2010年的《豆滿江》和2019年的《福岡》都曾在新生代、論壇等次級單元展映,此次能夠更新回歸主競賽,影片品質想必不俗。

盡管張律是一名中國導演,但他常年定居南韓,職業生涯的大部分影片,都是與南韓演員合作拍攝的韓語片。疫情期間,張律傳回中國,《白塔之光》是他回國後拍攝的第二部華語片。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前作《漫長的告白》,曾幫助辛柏青拿下去年的金雞獎最佳男配角。而在新作中,辛柏青則升任男主角,與曾憑《過春天》在柏林驚豔亮相的黃堯,近年來轉型為“父親專業戶”的第五代名導田壯壯共同主演。

影片以北京白塔寺為背景,譜寫一段父子故事,與張律過往見長于通過男女多角暧昧,探索角色身份困境的影片風格似乎不太相同,144分鐘的片長也是張律目前最長的一部。或許,張律導演将在本片中做出不少生涯新突破。影片将于當地時間今日就在柏林亮相,期待收獲好成績。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藝術學院》的命運則相對多舛。去年影片曾入圍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卻由于疫情原因最終未能成行,此次于柏林主競賽正式亮相,也是主競賽名單公布後一周才被宣布增補入圍。本片是一部全手繪動畫,這也是難得有卡通片能夠入圍三大電影節主競賽。

本片導演劉健因其堅持一個人手繪整部動畫,以動畫講述中國當下現實題材故事的獨特風格,在國際上享有相當聲望。由于手繪動畫耗時極長,劉健十餘年來僅有3部長片作品,上部作品還要追溯到2017年入圍柏林主競賽的《大世界》。該片曾以3.3的高分(滿分4分)成為當年柏林場刊評分亞軍,但遺憾未能獲獎。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藝術學院》與導演前兩作的多線犯罪故事有所不同,講述了90年代改革開放浪潮下,一群藝術學院青年們的青春故事。在配音陣容上,影片較前兩作以業餘人士為主的陣容進行了極大更新,董子健、周冬雨、黃渤等一衆明星領銜,五條人樂隊主唱仁科、導演賈樟柯、作家許知遠等一衆文藝界名人跨界助陣,展現出了影片的不小野心。本片将于當地時間下周四于柏林亮相,如能延續《大世界》的好評,有望在柏林有所斬獲。

仁科堪稱本屆柏林電影節華語片的福将,參與配音的《藝術學院》之外,由他與李康生、李夢共同主演的《雪雲》,也入圍了本屆柏林的奇遇單元,讓他得以雙片入圍柏林。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奇遇單元,是2020年柏林新上任的電影節總監開辟的量級僅次于主競賽的新單元,旨在挖掘在美學和結構上做出新探讨的大膽作品,《雪雲》則成為了史上首部入圍奇遇單元的華語作品。本片是青年導演邬浪的首部長片,由他2021年曾入圍戛納的同名短片擴充而來,講述了一段昔日戀人試圖重拾舊夢,卻不得不面臨生活困境的故事。

除了仁科,導演張大磊本次也有兩部作品入圍柏林。已在“迷霧劇場”上線的《平原上的摩西》成為史上首部入圍柏林電視劇單元的中國劇集,周迅、王一部落客演的短片《我的朋友》則入圍短片單元。2021年,張大磊曾憑《下午過去了一半》斬獲短片評審團獎,收獲一尊銀熊獎杯,本次能否更進一步奪得短片金熊,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此外,在本屆柏林特别展映、全景、新生代等各單元亮相的華語長片,還有鄭保瑞導演,杜琪峰監制的銀河映像出品犯罪新作《命案》,範冰冰複出合作南韓女星的争議新作《綠夜》,已在春節檔公映的動畫《深海》,知名獨立動畫導演雷磊新作《發光的河》等。短片方面,除了《我的朋友》外,還有已在國内節展上有所斬獲的《親密》等5部短片進軍柏林。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15部華語新作齊亮相,讓今年柏林的“中國風”刮得熱鬧非凡。疫情三年中國電影于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的慘淡終于過去,華語片是時候支棱起來了。

三年複盤:僅2部華語片入圍三大節主競賽,

電影市場中國元素銷聲匿迹

柏林上次刮起“中國風”,還是在2019年,12部華語作品齊聚柏林。

這一年,主競賽單元《地久天長》《一秒鐘》《恐龍蛋》三片入圍,《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也亮相全景單元,讓王小帥、婁烨等第六代導演歡聚柏林,《地久天長》還斬獲最佳男、女演員兩項大獎,一時風頭無量。青年導演中,曾國祥的《少年的你》和王麗娜的《第一次的離别》入圍新生代單元,其中後者最終還獲得該單元最佳影片,讓華語片在這屆柏林收獲頗豐。

除了柏林,2019年的華語片在戛納、威尼斯也保持了不錯戰績。《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戛納主競賽,《蘭心大劇院》《繼園台七号》入圍威尼斯主競賽,保證了當年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都有華語片入圍,且平均下來每個節入圍多達兩部。《繼園台七号》最終還在威尼斯獲得最佳編劇獎,但誰也想不到的是,這竟成為了近年來華語片在三大節主競賽獲獎的絕唱。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接下來三年,盡管由于疫情,三大節采取了僅公布片單不放映,轉移到線上舉辦等多個無奈舉措,但除了2020年戛納沒有設定主競賽單元,其他8次三大節都還正常公布了主競賽入圍名單并評獎。

而在這8次電影節中,僅有《日子》等兩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且入圍2020年柏林的《日子》嚴格來說算是疫情前就完成的選片。兩部影片也都沒有斬獲獎項,導緻華語片在三大節主競賽上的處境越發尴尬。2021年更是創下了全年無一華語片入圍三大節主競賽的遺憾紀錄,而中國電影上次落到如此境地,都要追溯到遙遠的1987年了。

盡管三年間仍有《智齒》《永安鎮故事集》《熱帶往事》《不止不休》等華語片入圍三大節的次級單元,但都沒有引起太大聲量,而到了2022年的戛納,甚至連次級單元都沒有華語片入圍了。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亮相威尼斯兩年半後,終于要在下個月上映的《不止不休》

短片方面,華語片倒是表現不俗,除了2021年在柏林獲獎的《下午過去了一半》,2021/2022連續兩屆戛納的短片金棕榈大獎也都由中國導演斬獲。但鑒于短片與電影工業體系還是存在一定距離,從中國電影出海的角度考慮,這些短片的好成績難以為華語片的國際影響提供太多助力。

在2022年柏林電影節總監夏布裡安的采訪中,他坦言由于疫情,他無法前往中國選片,是以僅零零散散看到了十幾部華語作品,也就無法選擇更多中國電影來到柏林。《藝術學院》去年錯失戛納導演雙周,也同樣是拜疫情所賜。

疫情所造成的跨國電影交流隔絕,讓中國電影難以在這三年與三大國際電影節接軌。事實上,錯失在三大節主競賽亮相的機會還不是最大問題,中國電影面臨的真正困境,是失去了與全球市場的交流機會。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三大節不僅是全球頂級的電影盛會,還是極為重要的電影交易市場,各國版權商、發行商雲集于此。其中戛納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每年前來的買家數量可以輕松突破一萬位。

疫情前,中國電影在戛納市場擁有極強的存在感。戛納各處的廣告牌上,常見華語片的宣傳海報,市場區域也會為中國電影公司留出不少展位。一衆中國公司也常在戛納舉辦大型盛典活動,甚至市場單元的開幕式都連續幾年由中國贊助。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然而在去年的戛納市場,這些中國元素已幾乎銷聲匿迹。疫情導緻基本沒有中國片商來到戛納,隻得勉強設定一個各公司的聯合展位,并提供線上聯系方式以供日後詳談。但這樣的交流比起線下交易,顯然是更加低效,且充滿不确定性的。

是以,本屆柏林華語片的重磅回歸,絕不僅僅意味着中國電影重返國際舞台,更意味着一衆中國片商也将重返柏林,恢複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市場的聯系,重新開機中國電影的出海之路。随着國内電影市場的複蘇,中國電影在影片本身的影響力,和龐大市場體量帶來的吸引力上,都有所回升,這也讓今年席卷柏林的“中國風”,可以刮得更有底氣。

戛納、威尼斯前瞻:婁烨、王小帥有望回歸,

魏書均、顧曉剛争取晉級

柏林的這場“中國風”,想必隻是今年華語片重新閃耀國際的開始。在接下來更為重磅的戛納和威尼斯上,預計也不會缺少華語片的身影。前兩年三大節主競賽華語片的隐身,客觀上也與幾位三大節青睐的作者導演這兩年并無新作有關。今年,不少導演都已做好了準備,重返國際不是一句空話。

婁烨、王小帥兩位頻頻入圍三大節主競賽的第六代導演,今年都有新作。婁烨的《三個字》合作易烊千玺、李現等強大明星陣容,回首一段青春往事。影片已于去年宣布部分戲份殺青,如進度正常,大機率能在今年亮相。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王小帥去年的《旅館》聲量寥寥,但新作《沃土》是他繼《地久天長》之後“家園三部曲”的第二部,再度合作前作獲獎女主角詠梅,野心想必不小。影片已經進入後期制作階段,自2010年《日照重慶》之後,王小帥的作品都選擇于柏林、威尼斯亮相,憑本片更新重返戛納,估計是他這次的首要目标。

接下來幾位中國導演雖還未入圍過三大節主競賽,但都有在次級單元亮相的經驗。能否憑借新作完成晉級,将是今年華語片在國際電影節上的一大看點。

首先是三位“戛納嫡系”青年導演。2018年曾在戛納拿下短片特别榮譽獎的魏書均,接下來首部長片《野馬分鬃》就再入戛納,次年《永安鎮故事集》入圍導演雙周單元,實作了難得的連續兩年背靠背入圍,也充分展現出戛納對他的青睐。

今年的《白鶴亮翅》由王景春、易烊千玺主演,講述一段父親尋子的故事。可以說,隻要進度正常,本片已基本鎖定會在戛納亮相,就看能否升入主競賽了。甚至魏書均還有另一部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合作朱一龍的新片《河邊的錯誤》也已殺青,一年雙片亮相國際,也并非沒有可能。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導演顧曉剛也是一位被戛納重點關注的耀眼新星。前作《春江水暖》直接作為戛納挖掘新人新作的影評人周單元閉幕片亮相,年末更是闖入法國老牌電影雜志《電影手冊》年度十佳,國際聲望大漲。合作吳磊的新片《草木人間》,是顧曉剛“山水圖”系列的第二部,延續《春江水暖》的浙江故事,講述一段母子情深。影片也大機率會前往今年戛納,就看能進哪個單元了。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導演邱陽則曾以兩部短片入圍戛納,其中《小城二月》一舉奪下短片金棕榈,《南方少女》也在影評人周獲獎。今年他的首部長片《Some Rain Must Fall》(暫無官方中文名)關于一個中年女性尋覓自我的故事,影片還在後期制作,就已被法國知名發行商買下,将在歐洲電影市場亮相。隻要邱陽進度順利,相信戛納會給他留下一席之地。

三位“戛納嫡系”之外,還有一位“威尼斯嫡系”。已經三次入圍威尼斯地平線單元,并已有獎項斬獲的萬瑪才旦導演,今年有一部早已拍竣的新作《雪豹》等待上場。影片延續了他的藏地風格,講述西藏一段人與雪豹的相處故事。此外,導演前幾日剛剛開機,黃軒主演的《陌生人》,雖恐怕趕不上今年成片,但也必定會沖擊國際電影節。三次入圍次級單元,能否換來今年更新主競賽,值得期待。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此外,還有幾位曾有三大節履曆的知名導演,今年會有新作推出,這些影片由于種種原因,入圍主競賽估計有一定難度,但也有較大機會在其他單元亮相。

曾憑《牛皮》系列震驚國際的劉伽茵導演,14年後終于有了新作《不虛此行》。影片由胡歌、吳磊等群星主演,講述一個悼詞寫作者的人生故事。本片已在柏林場刊上登場,希望能幫助導演重返戛納。同樣有機會重返戛納的還有新加坡導演陳哲藝,他合作劉昊然、周冬雨拍攝的首部中國電影《燃冬》,雖不像是很有野心的作品,但也有一定可能前往戛納展映。

“中國風”席卷柏林電影節,華語片能否擒熊?

第五代、第六代的兩位老将顧長衛、管虎,今年都有回歸小格局,更注重藝術性的作品登場,也就有了重回三大節的可能。顧長衛的《刺猬》合作葛優、王俊凱,講述兩個俗世奇人的故事。管虎的《狗陣》合作黃渤、闫妮,則是救助流浪狗題材。以兩片的情況來說,謀求進入三大節的非競賽單元,應當是更務實的目标。

細數下來,今年有望前往戛納、威尼斯的華語片已有十幾部之多。雖未必都能成行,但今年華語片的底子已經紮實地打住了,重回國際舞台基本隻是數量多少的問題。更多華語片能夠擴大國際影響,也就能帶動中國電影的更大出海浪潮。中國電影,是時候水漲船高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