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2010年左右,我覺得性别已經平等了,而且女性還略高于男性一些。因為我放眼望去,身邊的女孩子都在讀書;家裡的長輩老誇兒媳,說媳婦比女兒都親;年輕一代的夫妻,也都是想着生女孩,女孩是“招商銀行”,兒子是“賠錢貨”。
網上也有很多人說,外國的女人都願意嫁過來,因為咱們女性地位高。結了婚工資都是老婆管;老婆生氣了,不管錯沒錯都得道歉;一到生日、情人節、紀念日,禮物少不了,還得花心思想要買什麼,不買禮物至少也得發個1314。
坦白說,我真的是運氣好的那一撥女孩。因為是職工家庭,爸媽隻能有一個孩子,是以不管是男是女都能享受全部的關注。生在城市,受教育的條件比老家的表弟好。同輩的兄弟姐妹裡女孩少,是以自小就更受親戚喜歡。奶奶是老一輩的婦女主任,是被解放也親自去解放過婦女的人。她退休後還老去開會,領着我一起。我從來沒聽過她們在說什麼,隻是覺得認識了很多嗓門挺大的奶奶。
變化是從青春期開始的。

來源:pexels
我有一個男生發小,是住在相鄰兩棟樓的鄰居。小時候,院子裡就有老人開我們的玩笑,說我們天天一起玩,長大了是夫妻。兩家的媽媽也很要好,有一次阿姨在我家開玩笑,說以後要讓我做她家的媳婦,媽媽當時也笑了,後來卻私下裡跟我說,“她淨想好事,我養大了給她做媳婦,除非現在她就花錢養着你”。這話聽得我很不舒服,因為我已經是聽過“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年紀了。
再後來我離開家去上大學,生活的圈子一下就變了,認識了好多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同學。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好多農村的女孩,家裡還有一個弟弟。有個女生家裡是開工廠的,能掙不少錢,花起錢來總是大手大腳。後來我聽說,她是故意不節制的,因為家裡的錢以後都是弟弟的,她想現在多給自己花點。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家庭,有些感慨,不是很認同她的做法。
來源:pexels
我準備考研的時候,讀了很多文獻,知道了一本叫《第二性》的書。書上對這本書的評價很簡單,我就機械地背了下來,并沒有多了解。考上以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社會性别、性别氣質和性别認同。那一瞬間,我好像觸碰到了什麼門。我知道那是我認知上的門,接着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類似的感覺,我同學也有。我們很喜歡互相讨論,尤其是有兩性新聞上熱搜的時候。一開始我們很驕傲,面對一些不能了解的行為,我們總會說,還是因為我們覺醒了,她們沒有,大家的想法不同。
一切的轉折,是《都挺好》熱播之後的春天。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一個下午,我挂掉電話以後,蹲在圖書館旁邊的小路上哭了一會兒,才回去把采訪的錄音轉成文字的。我當時是為了争取實習機會而做的性别主題的采訪。趁着《都挺好》的熱度,我找到了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女孩,跟她們聊了聊。
《都挺好》
她們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的跟我差不多年紀,有的已經是成熟的姐姐了。她們在家裡受的委屈各有不同,有的人已經走出來了,但年輕女孩多數還在想辦法獨立。我記得讓我忍不住哭出來的姑娘,是一個承受了家庭暴力的女孩。
我問她可不可以講講印象最深刻的經曆,卻不想她一個又一個停不下來,說了好多被父親打的事。但她說,其實令她崩潰的都不是弟弟犯錯、她挨打,也不是弟弟吃蝦、她沒得吃,而是有一次她向母親求助,母親沒有幫她。但她卻并不怨恨母親,她覺得大家都是受害者。
其實我當時已經受不了了,拿電話的手在抖,努力壓制自己的情緒以完成這次對話。她在電話那邊哭泣,我完全安慰不了。我能明白她很痛苦,但她的痛苦我無法感同身受。我想我讀再多的書,推開再多的門,拓寬再多的認知,也永遠不能了解她是經曆了怎樣的痛苦。
來源:pexels
那之後我直接去讀了《第二性》,我終于深刻地體會到,不平等的根源是刻在我們腦子裡,纏在人際交往的時時刻刻,融入了整個社會結構的。以前我覺得女高男低,是因為隻看到了一些非常淺顯的表現,比如深圳有女士車廂,深圳地鐵貼了很多智語,讓女孩放心地穿小裙子,警察叔叔會負責抓色狼......
我開始明白,女孩子能讀書不是必然,是我們國家一直在為女童接受教育做努力,才有了2020年,女研究所學生人數可以占全部研究所學生的50.9%。長輩誇兒媳是家庭和諧的手段,說比女兒強是因為女兒嫁到了别人家,在照顧那家的爸媽,隻有兒媳在照顧自己。“招商銀行”和“賠錢貨”,無論是說男孩和女孩都很有問題,是把人給物化。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不是都願意嫁過來,但我知道2022年釋出的《全球性别差距報告》顯示,在146個國家中,我們排名102。
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研究婚戀的老師說,古代的家庭就是女性管錢的,這是妻子的工作之一,但并不代表妻子的地位就高,誰的地位高,要看錢是誰在花、為誰花的。老婆生氣不管自己錯沒錯都要道歉,表面上看是紳士,實際上卻把女性放在了不講道理的位置。他們說着節日就是給女生過的,隻看到自己給女生買禮物,卻閉眼不看那些給男生送禮物的女生。
有人說現在已經是重女輕男了。獨立女性又要獨立,又要彩禮,又當又立;憑什麼有女性車廂,就沒有男性車廂,這是歧視男人;怎麼隻唱世上隻有媽媽好,爸爸就不好嗎......的确,這麼看女性是很占便宜的,因為隻看到了表面。
有兩個相對的概念,叫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理論意義是一種觀念上的意義,而現實意義是實際生活中的。生活不是變魔法,不是拿着魔法棒說一聲“平等”,平等就存在了,要一步步去改變。放在性别上,這就相當于“戰略性社會性别利益”和“現實性社會性别利益”的差別。
來源:pexels
社會性别指的是文化、心理上的性别觀念,包含了我們對性别的認識和期待,會因為時間、地點、民族等不同而發生變化。戰略性社會性别利益就相當于理論意義,是與目前性别關系不同,完全平等的理想利益模式,而現實性社會性别利益則是考慮實際的社會狀況,考慮到具體的生活需求的利益模式。
厘清了兩者的差別就可以明白,為什麼看起來女性把好處全占了,卻好像還是不知足,因為戰略性利益是不能替代現實性利益的,就像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标準去過古人的生活。我們在評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到兩種利益,不能在社會還沒有條件支撐女性完全平等的時候,就要求女性必須要履行某些義務。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看到男性的壓力,也看到女性的難處,兩性之間互相了解,才是彌合性别沖突的方法。
針對上面的疑問,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彩禮是一個集文化、經濟、習俗的複雜問題,當事人是男女雙方和雙方的家庭,不能把要不要的壓力給到女性一人,畢竟她也不是唯一的決策者和利益相關者。女性車廂的設立,有防止騷擾的作用,應該處理的不是女性車廂,而是車上的騷擾。至于世上隻有媽媽好,這世上哪有白給的榮譽?
做有品位的内容,當有靈魂的美少女。
文字 | 空小妖兒
封面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