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2010年左右,我觉得性别已经平等了,而且女性还略高于男性一些。因为我放眼望去,身边的女孩子都在读书;家里的长辈老夸儿媳,说媳妇比女儿都亲;年轻一代的夫妻,也都是想着生女孩,女孩是“招商银行”,儿子是“赔钱货”。
网上也有很多人说,外国的女人都愿意嫁过来,因为咱们女性地位高。结了婚工资都是老婆管;老婆生气了,不管错没错都得道歉;一到生日、情人节、纪念日,礼物少不了,还得花心思想要买什么,不买礼物至少也得发个1314。
坦白说,我真的是运气好的那一拨女孩。因为是职工家庭,爸妈只能有一个孩子,所以不管是男是女都能享受全部的关注。生在城市,受教育的条件比老家的表弟好。同辈的兄弟姐妹里女孩少,所以自小就更受亲戚喜欢。奶奶是老一辈的妇女主任,是被解放也亲自去解放过妇女的人。她退休后还老去开会,领着我一起。我从来没听过她们在说什么,只是觉得认识了很多嗓门挺大的奶奶。
变化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来源:pexels
我有一个男生发小,是住在相邻两栋楼的邻居。小时候,院子里就有老人开我们的玩笑,说我们天天一起玩,长大了是夫妻。两家的妈妈也很要好,有一次阿姨在我家开玩笑,说以后要让我做她家的媳妇,妈妈当时也笑了,后来却私下里跟我说,“她净想好事,我养大了给她做媳妇,除非现在她就花钱养着你”。这话听得我很不舒服,因为我已经是听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年纪了。
再后来我离开家去上大学,生活的圈子一下就变了,认识了好多家庭背景不一样的同学。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好多农村的女孩,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有个女生家里是开工厂的,能挣不少钱,花起钱来总是大手大脚。后来我听说,她是故意不节制的,因为家里的钱以后都是弟弟的,她想现在多给自己花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家庭,有些感慨,不是很认同她的做法。
来源:pexels
我准备考研的时候,读了很多文献,知道了一本叫《第二性》的书。书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很简单,我就机械地背了下来,并没有多理解。考上以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社会性别、性别气质和性别认同。那一瞬间,我好像触碰到了什么门。我知道那是我认知上的门,接着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类似的感觉,我同学也有。我们很喜欢互相讨论,尤其是有两性新闻上热搜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很骄傲,面对一些不能理解的行为,我们总会说,还是因为我们觉醒了,她们没有,大家的想法不同。
一切的转折,是《都挺好》热播之后的春天。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个下午,我挂掉电话以后,蹲在图书馆旁边的小路上哭了一会儿,才回去把采访的录音转成文字的。我当时是为了争取实习机会而做的性别主题的采访。趁着《都挺好》的热度,我找到了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女孩,跟她们聊了聊。
《都挺好》
她们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的跟我差不多年纪,有的已经是成熟的姐姐了。她们在家里受的委屈各有不同,有的人已经走出来了,但年轻女孩多数还在想办法独立。我记得让我忍不住哭出来的姑娘,是一个承受了家庭暴力的女孩。
我问她可不可以讲讲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却不想她一个又一个停不下来,说了好多被父亲打的事。但她说,其实令她崩溃的都不是弟弟犯错、她挨打,也不是弟弟吃虾、她没得吃,而是有一次她向母亲求助,母亲没有帮她。但她却并不怨恨母亲,她觉得大家都是受害者。
其实我当时已经受不了了,拿电话的手在抖,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以完成这次对话。她在电话那边哭泣,我完全安慰不了。我能明白她很痛苦,但她的痛苦我无法感同身受。我想我读再多的书,推开再多的门,拓宽再多的认知,也永远不能理解她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来源:pexels
那之后我直接去读了《第二性》,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不平等的根源是刻在我们脑子里,缠在人际交往的时时刻刻,融入了整个社会结构的。以前我觉得女高男低,是因为只看到了一些非常浅显的表现,比如深圳有女士车厢,深圳地铁贴了很多标语,让女孩放心地穿小裙子,警察叔叔会负责抓色狼......
我开始明白,女孩子能读书不是必然,是我们国家一直在为女童接受教育做努力,才有了2020年,女研究生人数可以占全部研究生的50.9%。长辈夸儿媳是家庭和谐的手段,说比女儿强是因为女儿嫁到了别人家,在照顾那家的爸妈,只有儿媳在照顾自己。“招商银行”和“赔钱货”,无论是说男孩和女孩都很有问题,是把人给物化。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不是都愿意嫁过来,但我知道2022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146个国家中,我们排名102。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研究婚恋的老师说,古代的家庭就是女性管钱的,这是妻子的工作之一,但并不代表妻子的地位就高,谁的地位高,要看钱是谁在花、为谁花的。老婆生气不管自己错没错都要道歉,表面上看是绅士,实际上却把女性放在了不讲道理的位置。他们说着节日就是给女生过的,只看到自己给女生买礼物,却闭眼不看那些给男生送礼物的女生。
有人说现在已经是重女轻男了。独立女性又要独立,又要彩礼,又当又立;凭什么有女性车厢,就没有男性车厢,这是歧视男人;怎么只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就不好吗......的确,这么看女性是很占便宜的,因为只看到了表面。
有两个相对的概念,叫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是一种观念上的意义,而现实意义是实际生活中的。生活不是变魔法,不是拿着魔法棒说一声“平等”,平等就存在了,要一步步去改变。放在性别上,这就相当于“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现实性社会性别利益”的区别。
来源:pexels
社会性别指的是文化、心理上的性别观念,包含了我们对性别的认识和期待,会因为时间、地点、民族等不同而发生变化。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就相当于理论意义,是与当前性别关系不同,完全平等的理想利益模式,而现实性社会性别利益则是考虑实际的社会状况,考虑到具体的生活需求的利益模式。
分清了两者的区别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看起来女性把好处全占了,却好像还是不知足,因为战略性利益是不能替代现实性利益的,就像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过古人的生活。我们在评价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两种利益,不能在社会还没有条件支撑女性完全平等的时候,就要求女性必须要履行某些义务。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看到男性的压力,也看到女性的难处,两性之间相互理解,才是弥合性别矛盾的方法。
针对上面的疑问,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彩礼是一个集文化、经济、习俗的复杂问题,当事人是男女双方和双方的家庭,不能把要不要的压力给到女性一人,毕竟她也不是唯一的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女性车厢的设立,有防止骚扰的作用,应该处理的不是女性车厢,而是车上的骚扰。至于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世上哪有白给的荣誉?
做有品位的内容,当有灵魂的美少女。
文字 | 空小妖儿
封面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