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不知道感恩,不體諒父母的付出,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不知道感恩,不體諒父母的付出,怎麼辦?

現在很多家庭都隻有一個孩子,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費盡心思,但是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體諒父母賺錢的辛苦,不願意幫父母分擔家務,對父母的付出熟視無睹,不知道如何心疼父母……這讓做父母有些傷心,也開始擔心自己老了之後孩子不知道感恩,不孝順父母。

趙女士的女兒蕊蕊今年已經上初二了,一回家,女兒就習慣把書包往床上一扔,什麼事都不做,還直嚷嚷自己累。

每到周末,趙女士夫妻就會帶着女兒到超市裡買一大堆零食,但女兒很少會請父母一起分享,總是自個兒吃得有滋有味。

前天晚上,女兒從學校回來喊肚子餓,爸爸就去肯德基餐廳點了一份全家桶套餐帶回來,有雞塊、玉米、漢堡、可樂等。女人就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頭也不擡地大快朵頤,不一會功夫就吃掉了一大半,完全沒有想到爸爸媽媽。

這讓趙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女兒心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有好吃的東西也沒想過與父母一起分享,這讓趙女士有些失望,“我們一心隻想着女兒,為她付出很多,但是女兒現在長大了,心中隻裝着自己,卻很少用心去感受我們對她的愛,還認為家長為她服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令我們做家長的有些失望。”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不知道感恩,不體諒父母的付出,怎麼辦?

廣州心理咨詢解讀

父母辛苦養育孩子,為孩子付出,在給予孩子愛和呵護的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愛,能夠感恩父母。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比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讓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隻知道享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與他們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有關。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多人都圍着這個孩子轉,當一家人以孩子為核心,忙着為孩子服務的時候,孩子就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孩子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成長,已經習慣了被關注和寵愛,小小年紀被這麼多人的愛層層包裹着透不過氣來,不僅難以體諒和心疼自己的父母,甚至會對父母的付出和愛感到反感。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為何不疼愛自己的父母?

歸其原因是父母傾其所有把自己的愛給了孩子,卻沒能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是以,家長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有責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奉獻,隻有孩子體會到付出的快樂,才能學會在生活中體貼父母,關心他人。

01

擁有感恩的态度

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态度,不過要把感恩變成态度,那麼首先要将感恩教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讓感恩慢慢變為習慣。

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做好示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媽媽幫爸爸做事時,爸爸要大聲地對媽媽說“謝謝”;媽媽接受爸爸的幫助,也要說一聲:“謝謝”;爸爸送給孩子禮物時,要告訴他這件禮物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

在這種氛圍中,孩子耳濡目染,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裡,漸漸接受這種最基本的禮儀,也學會向父母道謝,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02

把節日變為感恩的舞台

節是一種儀式化的日子,有種特殊的隆重感和重要感,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感恩教育的舞台,可以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别人的情意。物質是輕的,之間蘊含的情才是重的。

節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點小禮物,送給對應的人,讓孩子從接受和感激慢慢轉移到給予身上。例如教師節,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隻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一點點的表達也是一種給予,一點點的給予也是孩子的一大步。

01

讓孩子真正學會給予

有了第二步的過渡,孩子真正學會給予也就更為簡單了。父母可以偶爾“示弱”,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裝拿不動衣服,讓孩子幫忙拿一兩件;累了,請孩子倒杯水給爸媽喝……讓孩子學會給予,當孩子給予的時候,父母也要感恩孩子的付出,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感謝,讓孩子體驗到給予他人是有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更願意主動給予。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不知道感恩,不體諒父母的付出,怎麼辦?

廣州心理咨詢提醒

父母過分地溺愛和保護孩子,雖然展現了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卻會限制孩子的心理發展,誤導孩子,難以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除了自身要加強學習之外,還可以通過參加家庭教育指導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準,及時了解子女各個時期的心理、生理特點,努力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締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