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彩禮高娶妻難不敢多生,農村婚育的問題出在哪兒?

彩禮高娶妻難不敢多生,農村婚育的問題出在哪兒?

昨天我在老家甘肅平涼參加了一場家族婚禮,酒桌上坐在我旁邊的堂兄對另一位堂兄說:“你發現沒有,咱們村今年隻舉行了兩場婚禮。這幾年婚禮越來越少,娶媳婦越來越難。”另一位堂兄表示認同。

提出這個問題的堂兄内心是喜悅的,因為今年村上唯二的兩場婚禮中的一場就是他兒子的婚禮。另一場則是今天這場。

嚴格來說,這兩場婚禮都不能算村上的婚禮,因為這兩個娶媳婦的後生都不是農民,都上過大學,都在城市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娶的媳婦也不是村姑,而是條件與他們比對的在城市工作的姑娘。

現在農村裡已經很少見到沒讀什麼書的“純農民”舉辦的婚禮了,那些國小或國中畢業後混大點年齡就出去打工的農民已經很難娶到媳婦了。

在自家的四合院裡搭個棚子,踩在泥巴地上舉行鄉村婚禮的傳統已經被瓦解,現在農村小夥子娶媳婦基本上要在城裡有房,還要有車,要在城裡飯店舉行西式婚禮。夠不上這些條件的,恐怕就得打光棍。

印度著名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度》反映的是印度農村娶妻難的問題,村裡十幾年都沒有舉辦過一場婚禮了,光棍成堆,荒唐事一樁接一樁。那麼中國的農村再發展下去會怎麼樣?雖然我們比印度文明很多,我們的農村青年娶妻難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因為城市化。

但農村幾十年來作為人口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目前“人口資源”情況恐怕不容樂觀。

彩禮高娶妻難不敢多生,農村婚育的問題出在哪兒?

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度》劇照

一、農村人口資源的現況是城市化的結果‍‍‍‍‍‍‍

人口曾經被視為負擔,但現在人們更多地把人口看做資源。社會的發展确實需要依靠人口,人口是資源,不是負擔。充足的人口供給就像豐富的礦藏一樣,對國家是好事,不是壞事。

農村曾經是人口資源最充足的地方,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依靠農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人口資源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國家發展所仰仗的“人口紅利”,大部分其實是“農村人口紅利”。

每到春節,大量人口返鄉過年,每個大城市的人口瞬間稀少到幾乎要停擺的地步,平日裡擁堵的道路在春節裡空空蕩蕩,可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口數量有多龐大了。

正是一批又一批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口資源”推動了國家的經濟建設,推動了城市化。在缺乏資本和技術的改革開放前20多年,廉價的人力補充了機器的不足,農村勞動力對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時候人力有多便宜呢?我1994-1998年在建築工地打工的時候,一天工作10個小時,工資7元。注意,不是一小時7元,是10個小時總共7元,還得拿出一進制左右吃飯。

那時候的建築工地上沒有機器,全憑人力往上堆。這種情況下搞建設,想想看,“人力”可不就是資源嗎,每個人都是一台小機器,能耗小,功率大,還智能。

中國的經濟受益于豐富的人力資源,反過來說,這麼多的人口能活下來,還能活得好,也是因為受益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有些人喜歡瞎噴,總覺得過去人力那麼低廉,用工那麼苛刻,似乎很罪惡,是以就對過去大加撻伐,其實這樣的言論都是嘩衆取寵的愚蠢。

曆史上大陸就是人口大國,康乾盛世後大陸人口就突破4億了,1980年大陸人口就有9.87億了,怎麼養活這麼多的人口,始終是執政者最重要的考量。

一天幹10小時活掙7元錢,工作雖然辛苦,報酬雖然微薄,但農民工的收入足夠養活自己和妻兒。人們擔心的不是活多錢少,而是這樣的工作機會有沒有。

幸運的是,過去的40多年,勞動機會并不稀缺,龐大的農村人口通過去城市打工,賺得了養家糊口的報酬,最高峰的時候大陸有3億農民工(人社部公布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

農民工打工賺回報酬,在農村砌房子結婚養孩子。被1代農民工養大的這些孩子,成為了大陸城市化程序中源源不斷的人口資源,這些人口資源是大陸“人口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1代農民工的子女們在時代的浪潮中迅速城市化,他們要麼通過讀書擷取文憑在城市得到了穩定的工作,要麼通過做小商業立足城市,要麼依靠某種技能或者從事服務業立足城市。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終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算在父輩的資助下,也都實作了自身的城市化,可以在城市穩定謀生了。

是以,1代農民工的子女們不再回村裡辦婚禮了,結婚生子後大多也不在農村養孩子了,如此一來,農村作為“人口資源”大學營的地位當然也就不存在了。農村人口資源的現況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這種狀況非但不必歎息,而且應該歡呼,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二、農村婚齡男光棍成堆已成全國普遍現象

但是,依然有大量的1代或1.5代農民工的子女沒有實作城市化。現在我們關注的農村彩禮高、娶妻難等問題,大多發生在沒有實作城市化的2代和2.5農民工身上。

2023年1月11日,知乎上一則“大家覺得江西的女生怎麼樣?”的話題引起衆多網友的關注,因為一名自稱是上海“土著中産”的匿名使用者自述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彩禮故事。這個故事爆火後有傳言說作者姓嚴,家境很好,且确有其事,是以答主被網友笑稱為“嚴公子”。

嚴公子自述自己是在美國留學時與一名來自江西萍鄉的女留學生相識相戀,但最終因結婚彩禮未談攏而分手。嚴公子說前女友的父母向他提出1888萬的天價彩禮,并要求嚴公子将上海的婚房過戶到女方名下,還要求給女方上百個親戚每人十萬元紅包等,嚴公子對此無法接受。

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後來被證明是假的,“嚴公子”在1月12日公開釋出了緻歉聲明,承認了自己杜撰事實的行為,知乎也對“嚴公子”的賬号做了永久封禁。

這個新聞雖然是假的,但是江西的彩禮比較高卻是真的。在網傳的2022年全國彩禮排行榜上,江西以不含車房的38萬元彩禮高居榜首。1月24日半月談記者撰寫報道說,鷹潭市下轄的村鎮彩禮曾經平均在40萬元左右,有的甚至“高到沒有邊”。當然現在當地在治理高彩禮。

我老家甘肅平涼農村的彩禮近些年也水漲船高,20萬以上的彩禮是普遍行情,城裡有房,出行有車是婆家的基本配置。而且,男方家裡的條件即便達到基本門檻,也要被優中選優,因為農村婚戀市場上男多女少,女方有更大的議價權。

最近有很多報道農村相親的新聞,比如河南周口一男子騎電動車去女方家相親,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女方家門口有十幾個男生在排隊,這個男子排隊3小時,最後還被女方家人勸離了,可能是女方家人看到這個男子騎的是電動車,條件不夠好吧。

這種相親活動相信在各地農村都有,尤其臘月和正月裡。但我在老家的這段時間卻沒有聽到村裡有相親的,雖然我們村婚齡男子有十多個,婚齡女子也不少,但婚齡女子大多在城市打工,就算自己沒讀什麼書,工作不太好,也基本上不會多看村裡“純農民”後生一眼,是以基本上農村婚齡女子不存在和本村農民後生相親的可能。

就像半月談記者在報道裡說的,在一些農村地區,适婚單身男女青年比例失調,讓農村男青年娶媳婦變得困難。一名村支書說,當地20歲至40歲的适婚單身青年中,男性将近150名,女性不到20名,“就算外出打工,20個男孩,頂多一個能自由戀愛成功”。

三、農村男青年“娶妻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城市化”不足

農村婚齡青年男多女少的原因,很多人将其歸結為多年前的重男輕女觀念和計劃生育政策。有這兩方面的原因,但這兩點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是城市化。就像我80歲的老母親念叨的:本地女子不嫁本地小夥子啊,都嫁到外地去了,本地缺女子。

農村青年男女自身城市化水準的不同步是農村姑娘不願意嫁給農村小夥子的核心原因。在這個商業和服務業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城市為女性提供了更多商業和服務業的工作機會,農村的年輕女性在高大上場所的工作中有更多機會讓自己迅速城市化,這使她們更容易立足城市。

而農村男子外出打工多從事重體力勞動,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在城市工作,可是他們的工作環境被隔離在城市化生活之外,比如各種建築工地、各種礦井、各種三班倒的生産線等,這導緻他們自身的城市化步伐很慢。

如果城市化象征着現代文明的話,那麼“農村青年的城市化”就是自身脫離“鄉土氣”,披上“城市文明外衣”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艱難的,是痛苦的。一個愣頭愣腦啥都沒見過的農村青年化蛹成蝶,成為一個在城市遊刃有餘的城裡人,這就是人的城市化。城鄉差距越大,農村青年的城市化就越痛苦。

農村男青年這個群體,似乎從來沒有重視過“自身城市化”的問題,他們習慣了到有工作的地方去出賣“蠻力”,他們習慣了幹艱苦的工作,于是給自己掙來了“農民工”這樣不太雅的稱号。對于需要“巧勁”才能做的現代化商業和服務業,他們不太感興趣,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行業大多沒有幹艱苦的力氣活賺錢多。

到最後你會發現,農村男女都去城市混迹了很多年,并且每年農村男比農村女可能掙錢還多,但是農村女孩子混得很“洋氣”,而農村男孩子卻大多很“土包”,雖然回村後着裝上也很有派頭,但是在城市化綜合素質上,農村男孩差農村女孩一截子。這一截差距,就讓農村女孩子覺得農村男孩子配不上自己。

相親談戀愛首先要有“眼緣”,雖然不一定一見鐘情,但第一眼肯定要順眼。自身城市化不足的農村男子很難讓女孩子順眼。是以現在的情形是,農村女孩子即便在城市裡漂着剩着,也不願意回村和農二代農三代結婚。

是以,農村男女自身城市化的差距才是農村男青年光棍成堆,且彩禮節節攀升的主要原因。

四、作為人口生産主力軍的農村其生育出現“斷檔”

每年農曆年前國家統計局都要公布上一年度全國新生人口數量,近幾年一年比一年減少的新生人口讓全國人民很是焦慮。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更為嚴峻的未來,或許未來新生人口還要再跌。

因為作為人口資源主要基地的廣大農村,其人口生産的傳統格局正在被瓦解。如前文所述,越來越多的農村婚齡男青年找不到媳婦,農村男光棍越來越多,結不了婚,當然也就沒法生育了。

我們的社科研究人員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城市人身上,希望城市育齡夫婦多生幾胎,想要以此來遏制新生人口下降。但是他們似乎很少注意到,農民和小城鎮居民才是人口生産的主力軍。

村裡已經結婚的年輕夫婦,大多生有兩胎;小區樓下水果店裡賣水果的農村兩口子,他們就敢生育三個小孩;老家縣上鎮上的城鎮小兩口,大多都生有兩胎,甚至不乏三胎。

而一線大城市的年輕夫婦,一個個陷入“内卷”之中,不是被别人“卷”,就是“卷”别人,卷得沒有片刻清閑,有多少人還敢生二胎三胎?更有甚者,很多大齡男女被卷得沒有時間戀愛,沒有時間結婚。

前年暑假我們全家去河西走廊旅遊,在張掖的國家濕地公園,我們碰到了一對本地夫婦帶着他們的一雙兒女在公園散步。如血殘陽映照着遠處祁連山的皚皚白雪,也把餘晖灑向水光湖色的濕地公園,在晚霞和煦的餘晖中,我們在湖面的小橋上和這對夫婦聊了一會兒。

一年半之後,那趟旅行的很多情節我都不記得了,但是和這對夫婦聊天時那個溫馨的場景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可能是小城市的閑散舒适讓我很迷戀吧。

在大城市卷來卷去的,卷得孩子也不敢多生,有意思嗎?可是,農村和小城市已經回不去了,閑散舒适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就得卷,這是經濟發展的無奈,也是人類活動的愚蠢。

說實在的,我挺羨慕我父母的農村生活,啥都不用想,吃好喝好曬太陽就行,不用考慮掙錢攢錢。我多想待在農村,就這樣過活算了。我這麼說的時候,老婆說那你去打光棍吧,兒子說他要和媽媽在一起,一年來看我一次。唉,還是待在大城市算了。

當農村和小城鎮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且農村男青年“娶妻難”越來越嚴峻的時候,新生人口的進一步下降是必然的。目前人口生産在農村幾乎要出現嚴重的“斷檔”了,考慮到農村人口數量很龐大,農村人口生産的嚴重“斷檔”可能會迅速加劇大陸新生兒數量的下降。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既是人口生産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社會秩序面臨的嚴峻問題。

正如我在2019年寫的那篇《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城鄉風貌》中說的:一個社會,光棍增多,社會必然會越來越危險,因為“食色性也”,性欲是可能讓人幹出瘋狂事的。農村的光棍增多,危險可能主要要由城市承擔,因為光棍們主要在城市打工,何況村裡人太熟,也沒有多少女孩子,誘惑少。是以不要認為農村青年娶不上媳婦是農村人自己的事情,這是全社會的事情,全社會都得關心這個事。

五、農村男青年“娶妻難”要怎麼解決

農村男青年“娶妻難”的事國家該怎麼關心怎麼解決呢?

這事解決起來很難,因為國家不能包辦,不能配置設定伴侶,這事從根本上還是要個人争氣。但這并不代表國家就無能為力。

依我之見,解決農村男青年“娶妻難”問題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方式在于提高農村教育。

在農村男青年娶妻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在各地都很普遍,那就是農村男青年隻要稍微多讀點兒書,那麼娶妻難度就會下降很多。

很多農村男子就算隻上過高職大專一類的學校,隻是混了個大專文憑,但是因為他在大學校園裡待過幾天,就算沒有學到具體的技能和本事,這樣的教育經曆也至少能明顯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增加自己的“女人緣”。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子畢業後不管有沒有技能,不管幹什麼工作,也不管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大多數都能比較容易地得到女孩子的青睐,而且娶妻的彩禮也會更低,女方要求的條件也會下降很多。

以我們平涼當地來說,有大專文憑的青年,彩禮可能隻要六七萬,而國中畢業生,對不起,彩禮二十萬起步。

這一現象其實多年前就存在,我在2017年就寫過一篇文章

《聯考對不發達地區的農村男生不但是人生發展的捷徑,更是娶上老婆的捷徑》

,在這篇文章裡我就分析了這種現象,并鼓勵農村男孩子要為能娶上老婆而努力學習。我建議鄉鎮中國小的老師們要把這一現狀給農村男孩子早早說清楚,學習需要有動力,娶老婆是可以作為學習的強大動力的。

不要嫌我俗,我是個講究實際的人,廣大農村一堆一堆的男光棍們如果早明白這個道理,國小國中時能好好學習,估計早就已經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大多數男子都能娶上媳婦了吧。因為女孩子真不缺,隻是女孩子看不上這些農村男青年,覺得他們配不上自己,在城市漂着而已。

是以,解決農村男子“娶妻難”的根本在教育,而對農村男子教育的根本在促進他們“自身的城市化”,一個城市化了的男子會更有魅力,對女性的吸引力會增加。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對農村孩子的教育也出現了偏差。在目前的教育格局下,農村孩子如果接受高等教育的話,主要接受的是職業教育,因為農村孩子學習普遍不如城市孩子,很難考上大學大學。

然而我們的職業教育現在越來越強調技術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而在提升學生城市化綜合素質方面卻越來越弱,因為這方面的課程越減越少。其結果是,你會看到高職學生畢業的時候整體上還是比較“木讷”,他們或許掌握了某項技能,但是在城市化綜合素質方面,遠遠落後于大學學生。

技術技能的“實”和城市化綜合素質的“虛”到底哪一個對農村孩子更重要?很多人可能覺得“實”的更重要,但我認為“虛”的更重要。 幾年前幫我賣房的中介是一個很帥的小夥子,他曾經在某油田做電焊工多年,技術好,收入也不錯,可問題是長期在偏遠的地方從事體力勞動,自身的城市化綜合素質上不來,娶媳婦很困難。

于是他果斷辭職,跑到長沙來做了一名房産中介,每天穿着帥氣的中介西服套裝穿梭于各色人等中間,短時間内他的城市化綜合素質就上來了。小夥子變精明了,找個女孩子談戀愛結婚應該不是問題。後來這小夥子去更大的城市南京發展了。

今天我看到微信群裡熱傳的一篇有關河南農村的“回鄉見聞”,作者總結了52條,第3條說:結婚,三金彩禮啥的需要20來萬,二婚的女人也差不多,男多女少的結果。第17條說:大學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學習成績一般的,早早退學,不強求。因為他們看到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資低,是以不再對大學頂禮膜拜。

為什麼人們一直說農民很“短視”呢?從第17條回鄉見聞就可以看出,農民确實很短視,覺得别人大學畢業後暫時找不到工作或工資低,就認為上學沒用。這種短視真的很愚蠢。

為什麼說不讀書的短視很愚蠢呢?因為讀書的好處是多方面的,決不能以剛畢業時能不能找到工作和工資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兒子去大學混幾年,把人混精了,混個媳婦回來,少掏點彩禮,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啊?為什麼要早早辍學累死累活地去打工掙錢付高額彩禮,最後還要被人嫌棄呢?

有些農村人可能覺得掏那麼多錢讓孩子去上個高職大專沒用,其實對農村孩子來說,這類學校有去讀的必要。當然孩子能去大學院校讀書更好,但成績差,考不到大學院校,那麼去高職大專也是可以的,别看不起這類學校。何況這類學校門檻低,容易進去。如果一個男的連這類學校都考不上,那将來娶不上媳婦也不冤。

我在2015年11月寫過一篇文章

《農村孩子到底要不要上“爛大學”》

。在教育競争激烈分層嚴重的當下,農村教育普遍不如城市教育,無論中考還是聯考,農村孩子大機率考不過城市孩子,其結果是城市孩子大多上了好大學,而大部分農村孩子隻能去不理想的大學。

那麼這種不理想的大學還要不要上?

我的建議是:必須上!我抄幾段這篇文章的内容放在這裡:

對于農村孩子,他們的面前有一堵高牆,牆的這邊是“農民”或“農民工”,是年輕的時候颠沛流離到處打工,到年齡了結婚生子歸根農村,是階層的固化;牆的那一邊是相對穩定的工作,是“白領”是“金領”,是跟上時代發展,是融入城市生活,是脫離祖輩所處的“階層”而到達新的“階層”,至少成為一個相對體面的城市人。

農村孩子要想完成這個“階層躍升”,最好的跳闆是“上大學”,這個跳闆過去是,現在也是,不管你上的大學有多爛。

把這些孩子投入大學,尤其是大城市好城市的大學,他們混迹于城市,耳濡目染,再加上老師的啟發和身邊見識多條件好的同學的刺激,他們必然能夠快速成長。這種成長不是某項技能的提升或手藝的精進,而是他整個人的眼界、見識和人生觀、世界觀的提升。有了這份提升,他的自卑、狹隘就會少一些,自信和雄心壯志就會多一些,想要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階層的沖動就會強一些。

如果注定要上爛大學,就一定到大城市好城市去,你不是上大學,你是進城,是讓大城市和那個城市的人們給你的人生一種啟迪和力量。

以上就是我這篇文的部分内容。

農村家長和農村孩子一定要提高認知,張一鳴說“認知才是人的核心競争力”,而農村人欠缺的恰恰是“認知”這個核心競争力。比如在對知識的認知上,絕大部分農村父母和孩子抱着無所謂的态度。

我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是,絕大部分家庭,一家老小一人一台手機,短視訊刷得飛起,孩子根本不知道學習為何物,父母也根本不管。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奶頭樂”讓大部分農村孩子沉浸在“膚淺的快樂”中難以自拔,不學習、不勞動、不遊戲,孩子的世界裡隻有玩手機。

這種狀況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前段時間我看到過一篇文章,是幾個年輕人寫的南方農村的鄉村調查,文章說現如今走進村裡,在戶外根本就看不到孩子,像他們小時候那樣嬉戲打鬧,上樹掏鳥窩下田抓泥鳅的情景根本沒有,孩子們都在家裡待着一動不動地刷手機。短視訊那刺耳的笑聲從每家每戶的大門裡飄出來,孩子們已經不知道學習為何物了。

移動網際網路加劇了農村教育的潰敗,現如今農村的教育已經慘不忍睹了。前段時間我對農村教育痛心得不行,寫了篇文章《校園霸淩的背景闆,為什麼多是鄉村中學和職校?》,希望能叫醒農村孩子。

當然,叫醒農村孩子的無用功我一直在做,比如2019年大年初一晚上我就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

《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有多用功嗎?》

。不知道有幾個農村的家長和孩子讀過,又有幾個農村孩子受到了啟發。

昨天在婚禮酒席上,坐在我旁邊的堂兄給我說起他們家三個孩子的學習,大兒子二兒子已經先後考取了很不錯的一本大學,女兒也馬上要考高中了,學習挺好。一個農村家庭,這樣的教育成果,在目前風氣下确實很難得,反正在我們周邊幾個村裡,肯定是絕無僅有的。

我問他教育方法,他說沒有方法,就是不給孩子買手機,孩子至多搶大人的手機玩幾分鐘,絕不讓孩子沉溺于手機。我知道我的堂嫂“家法”很硬,她是有原則的人。他們兩口子隻是堅持住了一點,就給了孩子們燦爛的前程。

不知道那些放任孩子玩手機的農村父母,到最後毀了孩子,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而找不到工作,甚至娶不上媳婦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後悔,會不會愧疚?早早管一管孩子,孩子長大了就不會那麼鬧心,這個道理,很難懂嗎?

“回鄉見聞”我們要寫出幹貨,要寫出對農民兄弟和農村孩子的人生啟發,如果隻是寫一些嘩衆取寵的段子,那何必浪費大家的時間?希望我的以上文字能對農村父母和孩子有些許啟發。

我還想說幾句“鄉村振興”的問題。既然農村的教育對農村年輕一代如此重要,事關他們将來的工作甚至婚姻,而農民群體的婚姻又事關人口生産的百年大計,那麼政府主導的“鄉村振興”就應該把“振興鄉村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何況目前鄉村教育的潰敗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了。

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要切實解決農村和農民的問題,而不是搞形式主義,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農村和農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村的鄉村振興據說争取到了100萬資金,我所看到的成果是,美化了一下道路,修了個小花園就完事了。問題是農村一幫留守的老頭老太太,七八十歲了還得下地幹活,無論是糧食地還是菜園子,百花盛開,他們需要一個專門的花園嗎?如此振興,農村興得起來嗎?

與其這樣浪費錢,還不如主抓鄉村教育。鄉村國小現在普遍缺乏生源,西部鄉村國小一所學校不足十個學生甚至成了普遍現象。一個班一兩個學生,缺乏學習和競争的氛圍,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老師也很懈怠。

撤并學生少的鄉村國小應該能夠提高鄉村教育。把學生集中到條件好的學校,開通鄉村校車,重點發展寄宿制。既然農村孩子多為留守兒童,家裡的老人不會管也管不住,就算父母在家也不管,孩子放學回家隻能玩手機,那還不如把孩子們集中到學校裡,實行寄宿制,讓老師來管理,收掉手機,統一組織學習。

如果一些落後地區的鄉村振興實在找不到産業,那就把鄉村振興的錢都砸在教育上吧,把孩子們培養好,既有利于家庭的未來,也有利于國家的未來,這樣的投資一定是值得的。

無論如何,農村教育應該被重視,農村孩子不能再被手機戕害了,否則将來不但會出現更多光棍,還會出現更多“啃老族”,這種狀況是未來很難承受的。

在這個迅速城市化的時代,農村因為給城市長期“輸血”而導緻自身越來越虛弱,大部分農村這些年生産力沒有進步,而傳統的生産關系卻已經逐漸瓦解,農村的婚戀關系是瓦解最迅速的生産關系,農村男光棍的大量出現是農村傳統婚戀關系瓦解後的必然結果。

隻是這樣的結果無論落在哪個小夥子頭上,都是人生的悲劇,當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具有普遍性的時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去思考,去改變。

在國家還沒有想出對策之前,我想由衷地告訴農村男孩子:請放下手機,努力學習,為将來能娶上老婆而不懈奮鬥!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在作文裡成長(ID:lvshicai8)

,作者:楊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