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侖:相親背後的兩代人

馮侖:相親背後的兩代人

封面圖 |《都挺好》劇照

問:

馮叔,我是一個單身青年,感覺自己年紀還小,但從過年到現在,家人就不斷地要求我去相親。為此,父母還幾次訓斥我,說我不孝,老大不小了還是「單身狗」,給他們丢人了。想請教馮叔,您怎麼看年輕人被迫相親的現象?

馮叔:

近年來,年輕人被迫相親的現象,确實越來越普遍。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能看到兩件事。

一是傳統跟現代的某種沖突。

家長逼着子女相親,這是一種傳統觀念的表現。在傳統的觀念和習慣中,父母往往期待子女早一點結婚生子,過上穩定的生活。當然,為子女的婚事張羅,也被視為是家長對子女的愛。

而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在城市裡讀書、工作、競争、成長,需要獨立,需要權衡自己在城市裡能不能發展,同時,在婚戀中更在意的也往往是情感,以及對方是不是合适跟自己相伴一生。

于是,關于伴侶的選擇标準,考慮問題的次元,父母和子女很不一樣。

長輩更多地是把年輕人的戀愛、結婚當個事辦,更關注的是結果,就強調時間——到多少歲就必須辦好這個事。「你看隔壁誰誰家孩子,多少歲就結婚,多大年紀就生孩子了」,如何如何。而當事人更多地考慮情感,不把戀愛、結婚當成是一個事,也不當作是一個項目,強調所謂的緣分,就沒有一個準确的時間。于是就會産生沖突。

另外,很多時候,我們也能看到另外一種沖突。

我們的現代生活是由過去的農耕社會和相對封閉的傳統社會演化過來的。在傳統社會和農耕時代,存在一種「兩代人互害」的家庭模式。而這種模式現在依舊存在。

所謂「兩代人互害」,一方面,是上一代人幹預下一代的生活,沒有止境地幹預。

比如,有些人都四五十歲了,上一代人哪怕已經七老八十了,隻要還健在,就還是幹預他的生活,而且幹預得很具體,孫子怎麼帶,上學怎麼弄,上一代都要管,無限地管。

無限地管,當然就會帶來無限的埋怨和沖突。

「兩代人互害」的另一方面,是上一代老了,想做點自己獨立的事情,又被子女幹涉。

舉個例子,我曾經看到過一些老年相親節目。節目中,有些老年人就是被子女帶着去的,子女逼着老年人相親,想把老人推出去。或者老人相親,想再找個伴,但子女不同意,不讓找。

還有的老人想做點别的什麼事,子女總覺得老人會上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幹預。

兩代人之間,每一代人的責任邊界都不清楚,彼此傷害,然後互相埋怨。

老人覺得,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便獲得了無限幹預子女的權利。養育之恩變成無限幹預和索取的權利。

子女呢,因為父母無限地管自己,如果自己人生幸福,當然感恩父母;如果不幸福,就埋怨父母,甚至等父母老了,就再翻回去無限地幹預父母的老年生活,索取父母的财物。

這種「兩代人互害」的模式,确實是傳統中國家庭倫理中長期存在的一種現象。

現在,随着交通和通訊的便利,即使兩代人分别在城市和鄉村生活,這種互害依舊能快速地反應。

在電話費很貴,書信傳遞沒那麼快的時候,父母在鄉村,子女在城市,家長就管不着子女了。但是現在,父母可以天天在電話裡催促你。

如果兩代人還存在這種「互害模式」,在現在的交通、通訊條件下,互害的頻率在加大。

那麼,怎麼降低或者說避免這種「互害模式」呢?我比較傾向于這種做法:兩代人之間各自保持有限的責任、有限的權利,彼此獨立地度過自己這一生。

兩代人之間當然應該互相關照,但要各自獨立。隻有這樣,才會減少這種被迫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被迫相親。

我也看過一些家庭倫理電視劇。我記得有一部電視劇,男主角都離了一次婚,再找對象時,他爸還要幹預還要管。等他跟父親鬧騰完了,再婚以後,他又去管他爸找對象的事。這個男主角和前妻還有個女兒,他女兒的事,全家老小都在管。

當然,電視劇為了有戲劇性,增加了沖突的密集度。但電視劇反映出的這種模式的家庭關系,确實是比較典型的我們中國人的家庭倫理關系。

這種狀況很不好。電視劇可以這樣鬧騰,但是若真的生活在這樣一種關系裡,會非常辛苦,非常被動,非常不愉快。

是以,我覺得,應該建立一種新的家庭倫理關系,強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權利和幸福。彼此獨立、彼此尊重各自選擇、獨立發展,而不是無限地互相幹預,彼此傷害。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