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生要學煮飯”火上熱搜!80後90後感歎:還是早日掌握煮飯技能好

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9月1起,勞動課将正式成為中國小的一門獨立課程,中國小生要學煮飯了!相關話題很快沖上微網誌熱搜。

聽到此消息的家長和學生們沸騰了。那麼,從國小習做飯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哪些影響?80、90後一代從國小過煮飯和沒學過煮飯的人,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

“零”動手能力做個煎蛋遭瘋狂“嘲笑”

“中國小生要學煮飯”火上熱搜!80後90後感歎:還是早日掌握煮飯技能好

△車詩露煎的蛋

“這是你煎的蛋?哈哈哈......”伴随着朋友瘋狂的“嘲笑”聲,家住大渡口區的車詩露賭氣一般,将煎蛋吃了個精光。但煎蛋好像沒熟,又好像鹽撒得不均勻,半邊太鹹,半邊太淡。

說起自己為什麼這樣失敗,車詩露想來想去,是因為自己小時候沒煮過飯,其他家務也不會,洗個襪子都不會,甚至六年級了還不會紮馬尾。動手能力差,技能基礎薄弱,是以長大了心血來潮煮頓飯,也完全不敢奢求“色香味”俱全,隻求能咽的下去,填飽肚子。

車詩露今年29歲,小時候爸爸上班,媽媽做生意。但爸媽不管多忙,都不讓她做家務。

“他們說,你不需要做家務,把做家務的時間用來學習就好。除了學習,爸媽還給我報了些興趣班,比如畫畫、跆拳道等。”車詩露表示。

當班上的朋友偶爾得知自己在家什麼都不用做時,便羨慕不已。但是,這樣的幸福很快開始出現轉折。18歲時,車詩露去外地上大學。雖然不用煮飯,但“零”動手能力讓她苦不堪言。襪子洗不幹淨,隻能穿髒一雙扔一雙,不會換被套,每次隻能請别人幫忙。

“感覺大學第一年,我整個人都是邋裡邋遢的。”車詩露說。

由于不會煮飯,自己平時吃飯基本都靠外賣。這兩年,車詩露被迫拿起了鍋鏟,開始煮飯。原本以為簡單的蒸、炒,到了自己手上就弄得一團糟,煮面都能煮成一鍋糊糊。

“我個人認為,不會煮飯會讓生活少很多煙火氣,有時候心血來潮煮頓飯,雖然煮得不好吃,但是這個過程其實很治愈,能讓人平心靜氣。”車詩露告訴記者,另外,通過多年來對自己的觀察,她發現自己很容易想去依賴别人,不知道這算不算小時候留下的“後遺症”。

老一輩的手藝 一樣都沒繼承到

今年27歲的張宣是四川内江人,現在重慶南岸區上班。關于做家務、煮飯一類的事,他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隻能依賴妻子。

“我爸媽小時候有點溺愛我,家務都不讓我做,關于下廚的記憶,隻有一次。”張宣回憶道,那次爸媽因為一點事起了争執,都不煮飯。為了填飽肚子,又為了讓媽媽開心,他才動手煮飯。

當時,張宣煮了個“水煮白菜”。那是他第一次下廚,也不知道該怎麼弄,于是就接了一鍋水,然後水也沒開,就把白菜扔下去,随後就放了點鹽和味精,便起鍋了。端到餐桌上喊媽媽來吃,結果媽媽吃了一口就笑了起來,說怎麼一點油都沒有......

記憶裡,媽媽是個能幹的人,心靈手巧,會做很多傳統風味的美食。比如用缸做泡菜,過年做香腸、臘肉、炸酥肉,端午節還會包粽子。而奶奶那一輩人,花樣更多,還會用陰米做一種小零食。而這些手藝,張宣統統都沒繼承到,這讓張宣覺得很可惜。

如今,張宣結婚了,看着妻子忙裡忙外,他也很心疼,于是便開始和妻子一起學習煮飯、做家務。回想到那些失傳的手藝,張宣甚至會和妻子看着網上的視訊一起來學習制作。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小時候學習煮飯、做家務還是很有必要,一方面是為自己以後的人生做鋪墊,另一方面也可以傳承很多手藝。”張宣說,如今自己的孩子快要出生了,都不知道能教給孩子什麼。

國小開始學做飯 實作飲食上的“自由”

“中國小生要學煮飯”火上熱搜!80後90後感歎:還是早日掌握煮飯技能好

△羅娟下廚做的菜

羅娟是一位80後全職媽媽,平時主要在家照顧女兒,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是會做飯的孩子。

“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還要上夜班,是以我在上國小後不久就開始嘗試煮飯煮面。”羅娟回憶,大約國小三年級時就會下面吃,還學會了煮稀飯等技能。國中開始後,又學了炒菜,學會的第一個菜是青椒肉絲,然後逐漸手藝也變得越來越好,

“到後來,我的廚藝已經超過了父母,以至于年夜飯都是由我來做。”羅娟笑着說,自己最拿手的是糖醋魚、青椒牛肉絲、涼拌粉絲、炸酥肉、炖排骨湯等等。

說到會做飯的技能,羅娟表示,這項技能确實非常有用,鍛煉和培養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到哪都不至于餓肚子,最大的收獲就是感覺自己實作了飲食上的“自由”。

“自己願意吃什麼想吃什麼,都可以自己弄。如果不會煮飯,就隻能吃别人做的飯,難吃也沒有選擇,這會很痛苦。”羅娟還舉了個例子,自己的公公不會做飯,隻要婆婆不在家,他就很痛苦,曾經有一次婆婆去上海探親半個月,公公把家裡的餃子吃完了,然後隻能吃饅頭和餅幹。

如今,教育部要求國小生做飯做菜的消息出來後,她内心非常認同,她認為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早日掌握這門技能。

專家說法:

勞動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去做的事”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意識。如果明知道是自己該做的事卻不做,從實際生活上來看,對孩子的未來有諸多不利的影響。

首先,學習做飯、炒菜是我們常用的一項生活技能,當然除了生活必須外,還有對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明明是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比如整理書包、做家務、洗衣服等,統統由家長幫助其完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主成長的機會,導緻無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與應有的責任意識。這是成長曆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接觸到,那麼自主發展的能力培養就缺失了。

熊丙奇認為,目前家長普遍還存在兩個誤區,第一是“為了孩子好好讀書”的原因,要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認為做家務是浪費時間。這樣的話會造成孩子長大後不熱愛勞動,漠視勞動,将勞動和學習對立起來,産生錯誤的思想判斷。

第二是“家長習慣支配孩子”,這一部分家長認為幫助孩子完成所有的家務就是證明自己愛孩子,也認為孩子的生活“離不開”自己,這也是非常錯誤的想法,這樣的孩子無法獨立成長,最終可能變成一個“巨嬰”。

熊丙奇表示,作為一名監護人,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目前讨論的話題雖然隻是煮飯炒菜或者做家務等簡單事情,但對孩子的教育卻不局限于此,而是對孩子的成長進行了解,對家庭教育進行了解,其他任何教育都無法替代家庭的教育,我們最終目的都是要去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并且我們看到,未來在職場上,發展的更好的都是有自主能力和有自律能力的人,而不是等着别人來幫助自己做事的人。

上遊新聞記者 範聖卿 付迪西 實習生 吉家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