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抑制9歲女兒“月經初潮”,大半年打抑制針花費十萬,不了解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這個時代,是個好時代,物質豐盈,本應該是精神豐富,可是很多人卻充滿焦慮。

尤其是有了寶寶以後,各種焦慮都上來了,孩子學習不好,容易焦慮,孩子吃飯挑食,容易焦慮,孩子身高不足,又是一大焦慮。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焦慮,父母們大概想不到,竟然有一天,孩子的身高竟然能讓父母如此焦慮。

為抑制9歲女兒“月經初潮”,花幾十萬打抑制針

杭州的一位媽媽最近受關注度比較高,女兒9歲了,媽媽擔心第二性征的發育,會影響女兒長高,是以媽媽做了一個決定,她帶女兒去打抑制針。

大半年光是打抑制針就花費十萬元。

這位媽媽表示,打針,會有副作用,但是不打針,又擔心孩子長不高,非常糾結。

最後這位媽媽選擇讓女兒打針。

無獨有偶,還有兩位家長,為13歲的兒子操碎了心,男孩身高172cm,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求着醫生給兒子打生長激素。

盡管醫生提醒打針對孩子會有副作用的,但是為了孩子長高,家長還是願意花費大價錢,讓孩子打針。

追求審美的同時,請重視孩子的健康

很難了解這些家長的焦慮,也很難了解這些家長的做法。

跟“高”相對比,孩子的身體健康顯然更重要。

上述兩個案例中,家長的行為太瘋狂了,因為怕第二性征發育,或者是說害怕月經初潮會影響孩子長高,就給孩子打抑制針,而那個13歲的男孩的父母就更離譜了,13歲的男孩子,很多都是到了快速發育的階段,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發育晚,父母就急着給孩子打生長激素了。

這種對身高的焦慮感已經超越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據悉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生活富裕的地區,相關門診人擠人,真的是一号難求。

盡管醫生們無數次呼籲家長要理智,不要随便給孩子打生長激素或者是抑制針,不要傷害了孩子的健康,追求完美沒有問題,但是審美應該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但是家長們就是執迷不悟。

隻要飲食合理,身體健康,日照充足,孩子的身高就不用擔心

我小外甥從小到大一直是班級裡最矮小的那個,看他之前的合影,總能從人群中一眼看到他,因為他總是會比兩邊的男生矮半個頭。

可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猛長,到今年已經長到了178公分,并且還有繼續長高的趨勢。

他07年生人,14歲開始快速長高,今年15歲,用大人的标準是,已經16歲了。

要按照上述案例中提到的父母的做法,13歲就開始打針,還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孩子的身高,三分看天意,七分看喂養、運動和環境。

隻要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營養充足,有充足的鍛煉,和充足的日照,孩子的身高就一定不會低于遺傳身高。

如果父母身高有限,遺傳身高擺在這裡,家長也不要做過分的幻想,比方說母親身高150公分,父親身高160公分,孩子長到180公分的幾率幾乎為零。

當然了也有個例,不過是極少數的。

别怕孩子曬黑,多讓孩子做戶外活動

營養好,睡眠充足,運動充分的前提下,身高是可以得到改寫的。

二戰期間,日本被稱為“小日本”,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日本人是真的矮小,男人平均身高也不過隻有155公分,但是如今日本成年人男人的平均身高已經突破了170公分,幾十年間平均身高長高超過15公分。

這跟日本重視營養和運動有直接的關系。

春天是長高的黃金時間段,同時也是極其容易曬黑的,一個月前帶寶寶去露營,第二天寶寶睡醒了,吓我一跳,因為她從一個小白孩兒變成了一個小黑孩兒,一張小臉太黑了。

春天的日照或許沒有夏日的日照強烈,但是卻是最容易曬黑的。

正是因為這一點,一些家長擔心孩子被曬黑,索性就把孩子關在家裡,等到太陽下山以後再讓孩子出來玩耍。

其實适當地讓孩子曬曬太陽,對孩子有好處,小時候陽光充足了,孩子長大之後,家長就不需要為孩子的身高焦慮了。

春天這個季節,多讓孩子吃蘑菇、西藍花、堅果、蝦皮等含鈣量高的食物,多喝讓孩子喝牛奶,保證充足的鈣元素供應的前提下,多進行戶外運動。

孩子玩得好,晚上睡得香,生長激素分泌旺盛,身高自然矮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