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教授的6條育兒理念,每一條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最早關注李玫瑾教授,是她在網上講述關于“6歲前一定要管孩子”的視訊,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正确。而且,好多年過去了,她的很多育兒理念都應驗了。

李玫瑾,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所學生導師,專門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是以,她的很多育兒理念,都是有研究資料支援的,比很多所謂的“專家”要靠譜多了。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我整理出了6條比較經典,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育兒理念!

1、6歲前一定要管孩子

孩子在6歲之前,千萬不能對他百依百順,這個時候你對他說“不”,他頂多在家裡撒潑打滾,過一會兒就好了。而且,經過這麼一次管教,孩子會意識到,有些事情父母是不允許我做的,一會就會限制自己。

如果在6歲之前不舍得管,到孩子十二三歲的時候再管,那就遲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跟父母賭氣,鬧離家出走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拿生命來威脅父母。

6歲之前很好管,6歲之後很難管,而且,人在早年的時候吃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2、3歲前一定要由母親親自撫養

人類在最早期的時候是很無助的,他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

在講這個觀點的時候,李玫瑾提到了末代皇帝溥儀,溥儀從小喜歡惡作劇,不肯聽話,誰也管不了,唯獨他會聽乳母的話。這就說明了,隻有心理上依賴的人,才對他有控制力。

孩子3歲前是建立情感連接配接的關鍵期,母親親自撫養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否則長大後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留守兒童會出現自我封閉、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而有些人平和大度、情緒穩定,這就是早年撫養遺留的問題。如果3歲前由母親撫養,孩子的情緒、性格,都會比較平和穩定。

3、孩子在三觀是由父母“唠叨”出來的

從孩子懂事開始,父母就要學會“唠叨”,就是經常跟孩子說,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孩子聽得多了,就會慢慢建立出正确的三觀。

比如,父母經常跟孩子說“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不要欺負别的小朋友”“到學校要尊重老師”“以後咱可不找外地的對象”……等等。

這些話說的多了,孩子就會形成深層記憶,當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明确的判斷。如果你什麼都不跟孩子說,他就分不清是非對錯,很容易在成長路上踩坑。

4、管孩子隻能一個人管

孩子鬧脾氣了,不能你一句我一句,這個人要慣着,那個人要管着,這樣做隻會把孩子教育的越來越差。

管孩子就一個方法,媽媽管,其他人不許說話,然後媽媽把孩子拉到卧室,把門關上,讓孩子盡情地發洩情緒。等他發洩差不多了,你再去安慰他,并且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用不了幾次,孩子就能把臭毛病改過來。

5、孩子心理健康遠比上名牌大學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好重要,我甯願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快樂樂。

電影《你好,李煥英》裡有句台詞,“我的女兒,我就要她健康快樂就行”感動了無數網友。

如今,在教育上面,已經内卷到不行,有些人甚至賣房賣車,也要給孩子買學區房,給孩子報補習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将來有出息。但是,你知道孩子的心裡有多苦嗎?

這種雞娃式的教育方式,會導緻很多孩子将來出現心理問題,隻是暫時看不出來。

6、二胎家庭多關注老大

二胎家庭中,之是以會出現很多沖突,兩個孩子感情不好,都是父母導緻的。

大多數父母都是偏向老二,覺得老二年齡小,什麼事情都要求老大讓着老二。以至于老大内心不平衡,就故意找茬和老二生氣,故意跟父母做對。

是以,二胎家庭中,父母應該多關注老大,無論買回來什麼東西,都要交給老大來分。目的就是給老大權利,讓老大自己有照顧老二的欲望,這樣老大才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

二胎家庭中,隻要把老大教育好了,老二根本就不用教育,受老大的影響也不會很差。

李玫瑾教授的這些育兒理念,如果你真的都了解了,并且做到了,很有可能改變你家孩子的一生!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向我咨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