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筆記(128)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發育

為了增加賬号的可讀性,周六、周日、節假日釋出學習筆記。(筆記内容來自:書籍、公衆号、知乎、微網誌、付費社群,不代表個人觀點)

1、捷徑無法傍身。

捷徑當然還是有的。

但是到了最後,用來傍身的,一定是那些沒有捷徑的、讓我們耗費無數心血、千辛萬苦去學習、去磨煉,才能得到的東西。

我們投入的時間、精力、智力、财力越多,這個準入門檻就越高。

别人沒辦法進來,那就是你獨有的優勢。

2、管得住自己的人是強大的。

一個成年人,真正的力量來自于内心的笃定和思維的彈性。

管得住自己的人是強大的。

特别是作為父母和老師,一定要認識到,真正決定我們情緒的,不是孩子或學生的行為,而是我們對孩子或學生行為的了解、認知和評價。

改變認知,即可改變情緒。

認為除了打罵,沒有别的教育方法,折射出的是我們自身生命力的匮乏和認知上的局限。

暴力之外,我們有太多更文明、更有效、更具人文關懷的溝通和教育方式。

給孩子或學生一個情緒穩定、理性表達、從容自信的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示範。

3、父母的語言影響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力

看護人的語言在孩子最終的行為調節能力和情緒反應中具有核心作用。

當處于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中時,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增強,進而導緻其自我調控能力的增強,反之亦然。

父母講話較少的家庭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降低,并導緻自我調控能力的降低。

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即使嬰兒因年齡太小而不能了解語言,這種情況也會發生。

事實證明,隻聽到自然的聲音序列也會讓嬰兒朝着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方向發展。

這是因為,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聽到一系列聲音的大腦,開始建立起一個循序處理事情的架構。

反過來,這個架構又是規劃和執行反應的先鋒,也是執行功能和自我調控的一個重要方面。

理想的看護人語言在早期階段能幫助孩子變得獨立。

每一句贊美、每一份為了鼓勵和糾正而做出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和有所作為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政策。

在育兒的各個方面,敏感又有求必應的看護人往往預示着成功。

他們可以幫助兒童訓練适齡的行為技能和略高于自身能力的問題解決能力。

——摘自《父母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4、兩種截然不同的管教類型

對孩子說“現在放下玩具”與“玩完玩具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管教類型。

前一句話要簡單一些,它是一個來自“上級”的指令,必須執行,不能反對。

第二句話則支援了孩子剛剛擁有的自主權。

科學證明,第二句話對孩子的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相對于直接用指令支配一歲大嬰兒的行為,母親平靜地給出建議會讓嬰兒在三歲時具備明顯較強的執行功能和自我調控能力。

研究表明,當父母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解釋規則的道理,以及為了管教不感情用事時,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這些孩子不會立即給出反應性行為,而是更可能仔細地思考問題。

這種思考即孩子會将父母的管教風格内化為自己的“自我對話”。

這種自我對話是孩子行為的基礎。

這是一種鼓勵孩子超越其能力的方式,讓孩子們向更高層次的行為發展。

這種管教的另一面是控制型父母帶來的負面影響。

利用壓力和權威來限制孩子行為的父母會讓孩子在短期内順從。

但長此以往,孩子們的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就會變差,并且在成年後還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自我控制的問題。

——摘自《父母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5、詞彙對孩子大腦的塑造和影響

美國芝加哥大學婦科及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發起一個項目——3000萬詞彙倡議。

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團隊發現,在孩子三歲前,父母對他們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發育。

換句話說: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腦。

“3000萬詞彙倡議”還發現了一個秘密,有些孩子為什麼“輸在起跑線”上。

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歲前聽到的單詞數量遠遠少于高學曆家庭的孩子。

靠救濟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616個;

工薪階層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1251個;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是2153個;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僅聽到的單詞數量少,而且會接收到很多消極的單詞和粗鄙的俚語。

在出生的頭幾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聽到的包含積極、正面意義的單詞數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萬個。

“赢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并不是他們家境富有,或者報了多少課外班,而是他們一出生,就能夠在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環境中熏陶。

美國很多研究兒童發展的心理學家已經指出,社會所謂的學前教育期,在時間上實際已經晚了。

真正的教育,從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學校并不是教育的起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種檢驗。

研究還發現,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聽到的詞彙有關系。

是以,當孩子正式進入學校以後,他們的學習能力便會展現出顯著差異。

——摘自《父母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