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兒生女,哪個更幸福?六十歲以後你就明白了

莊蝶曉夢/透過故事看本質

一個值得你關注的原創情感号

插圖/來源于網絡

主持人汪涵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已經想好了,生兒子就當強盜養,生女兒就當公主養。”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這似乎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

或許是出自于對“重男輕女”思想的反擊,很多人在高高舉起女兒的同時還不忘将兒子踩在腳下。

媒體大肆宣傳人們對生女兒的欣喜和生兒子的“厭惡”,而網友也經常在評論區展開熱切的讨論。

他們據理力争,總想讓别人認可自己孩子的性别才是最好的,可效果卻并不理想,因為永遠有反對他們的人存在。

生兒生女到底哪個更好?這根本就是一件不需要争論的事情,人們的争論也多多少少顯得有點無聊且徒勞。

一、孩子永遠是自己的最好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

在父母的心目當中,孩子永遠是最可愛的,這種可愛源自于内心的愛,無關長相和性格,更與優秀與否沒有任何關系。

曾在網上關注了一個叫“藍妮妮”的女孩,因為父母基因不合,她患有先天性疾病,這種病非常罕見,并且難以醫治。

據孩子媽媽介紹,這種疾病會随着時間而慢慢加重,她現在是不認識人,也不會說話,以後可能會發展成癱瘓。

可即便如此,他們夫妻倆依舊将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并且從未對她放棄過治療。

藍妮妮非常漂亮,自帶半永久妝容的五官以及白皙的皮膚,她簡直就是降落人間的天使。

一開始大家是因為女孩的美貌而關注她的,可後來大家卻感動于她父母的偉大。

她媽媽曾發過一條這樣的動态:“蒼天啊,請一定要讓我比女兒多活一天,隻有把她照顧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才能放心離開這個世界。”

這就是父母的偉大之處。

索福克勒斯曾經說過:“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甚至無論健康與否,在父母的心目當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

他們或許會羨慕别人家的孩子的優秀,但絕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

基于這一點,争論“生兒生女到底哪個好”就顯得特别可笑了,你把你家孩子說得再好,别人也不會羨慕,他們隻會愛自己的孩子,而你的孩子隻在你眼裡是最好的。

二、不肖子孫不分男女

在很多人心裡兒子比女兒更加可靠,因為兒子是傳宗接代的最佳人選,他要給父母養老送終,百年歸老之後他的後代還要經常為父母掃墓。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兒子都能按照大家期許的樣子對待父母。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并不是一個好兒子,他搶了父親的江山,讓李淵在失去皇位和晚年喪子的痛苦中度過餘生。

生活當中,并未起到半點作用的兒子就更多了。

有人自私自利,從來不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與之相反,他們一直抱怨父母不夠努力,沒有讓自己過上更好的日子。

還有一些兒子在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推卸責任,讓辛辛苦苦養大他的父母成為了老無所依的孤苦之人。

父母能動的時候,他們盡情地啃老;父母不能動的時候,他們就将其當成了棄子。

很多人把女兒稱為小棉襖,他們覺得女兒比兒子貼心、孝順,他們不用給女兒買房買車,但在年老之時依舊可以得到女兒最溫暖的照顧。

很遺憾,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女兒都是小棉襖。

五代十國時有一個叫李玉娘的女子,她自幼喪母,跟父親相依為命,在街上賣唱時因長得眉清目秀而被達官貴人看中,遂将其買回送給太後。

後來她又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并且還當上了貴妃,父親聽聞女兒當了貴妃,于是便跑到宮外來求見。

李玉娘堅稱自己的父親已在戰亂中死去,宮外那個是冒充的。

為了榮華富貴而抛棄生父,這種行為确實令人發指。

生活中有些女兒也大同小異,她們并不是父母的小棉襖,與之相反,她們常常因為一個男人而抛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有孝順的子女就一定有不孝的子女,而孝順與否從來都不取決于性别。

三、幸福與否,不在于性别,在于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着沒有時間做人。”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教育都是成長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父母一味指責兒女不孝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到底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孩子沒出息,尚且可以平凡度日;孩子不孝,父母就沒有任何幸福可言。

不管是生兒子還是生女兒,父母想擁有幸福的人生,就必須在教育上下功夫。

隻要教育得好,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并且在父母需要的時候為他們遮風擋雨。

即使他們隻是平凡之人,也會承擔起肩上的責任。

可如果教育不好,那父母所面臨的就是完全相反的命運,付出半輩子的心血付諸東流,被孩子傷害得體無完膚。

不要再去争論到底是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這種行為十分幼稚,與其如此,還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莊蝶曉夢/情感專欄原創作者

願你的生活充滿驚喜,願你的幸福如期而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