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脾氣暴躁,是用激烈的方式表達心理需求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導讀:

雲姨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和天下所有母親一樣,她希望把自己所有好的東西都給孩子,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可面對11歲的兒子樂樂,她卻總控制不住會打罵他,之後又非常懊悔、自責,但就是不由自主。她承認,是她水準有限,搞不定孩子,但她真的是沒有耐心!

樂樂最近天天玩遊戲,有時甚至玩4小時以上,叫他吃飯都不應。不僅如此,樂樂脾氣還特别臭,稍不如意就生氣,有一次由于喝水的杯子沒找着就大吼大叫,還有一次竟因為一點小事對着小表哥拳腳相加。

父母還不能說他,稍微說兩句,樂樂就會非常生氣,然後跟父母怄氣。跟他講道理也講不通,有時氣不過就打他,結果越打他越倔,一點不服軟,真是讓人憂慮。

雲姨年輕時非常漂亮、有氣質,而且對小孩子都非常溫柔、耐心。但自從建立家庭面對自己的孩子,她卻經常傷心傷氣,好像所有的耐心都被磨平了,不僅容顔顯老,頭發都白了好多。

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養育中最大的無奈和困擾,莫過于孩子種種“不合理”、“不應該”、“沒必要”的壞脾氣。所有的情緒,都有他的功能,作為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情緒背後是在表達什麼,才能夠在與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中,孩子被了解到了,将無需用脾氣來表達。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在用激烈的方式表達心理需求。

對于低齡的孩子而言,由于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當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會産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為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洩,是以往往也會基于本能用哭鬧來發洩。

即使是少年兒童,當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時,由于在生活中沒有積累足夠情緒管理的方法,會自然地通過大喊大叫或破壞行為去宣洩自己的積壓情緒。這種偶爾出現的情緒失控情況,也需要家長去當回事來對待。

孩子為何脾氣暴躁?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咨詢師黃幼微老師為大家解析一下。

年齡原因

一般來說,2歲、7歲、青春期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會比較差。

兩周歲左右的寶寶,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别扭就揮起小拳頭。

俗話說“七八歲讨狗嫌”,七八歲的孩子,壞脾氣是因為好奇心作祟。父母會發現小孩子到處拆卸破壞,近乎偏執地刨根問底,經常還和父母擡擡杠,隻是源于他内心強烈的求知欲。

青春期的孩子愛發脾氣,經常和父母吵架。他們身體發育快速,一年長高就可以達到十幾二十公分,仿佛與成年人并肩,但心理的成熟卻需要慢慢經受體驗,顯然與身體的發育不同步。一方面,凡事不喜歡家長幹預,要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内心卻依然幼稚,多數時候無法去駕馭和實行自己決定的事情,離不開父母的協助。

開始發現自己的意願經常和父母沖突,有些父母會被青春期孩子出爾反爾的特性激怒,也會在這段時期變得比較苛刻,是以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壓抑感,讓孩子更加容易發脾氣。

缺少理性的愛

被過分溺愛的孩子,往往比較任性,對情緒的管控欠佳,我行我素,不太顧慮他人想法,自我為中心。

在情感上比較匮乏的孩子,往往因為内心敏感而比較容易被激怒,有時因為尋求關注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家教過于嚴厲的孩子,性格容易偏執或有些怪癖。

攻擊性顯得比較強的孩子常常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十分脆弱。

容易生悶氣的孩子,比較壓抑,情緒表達零存整取,容易在多次積累之後出現比較極端的爆發。

成長環境

孩子脾氣的好與壞,與其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

和睦溫暖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之間采取溫和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孩子在良好的教養下耳濡目染,可以形成理性、平和的好脾氣。

另外,如果父母的性格較暴躁、易怒,經常發生家庭戰争,這些會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傷害,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像父母一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時采用簡單暴力的方法。

了解到以上原因後,雲姨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育兒方式,覺得自己太過于心急和焦慮,但又不知道為何這樣。

為此,她求助于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難纏情緒時,父母應先覺察自己的情緒發生了什麼。談到與孩子相處的細節,雲姨檢讨自己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

平日裡,她恨鐵不成鋼,總責備孩子貪玩,不專心學習。而由于家裡生意不好,欠了不少債,她也常常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公不懂經營、沒有遠見,這不好那不好......

而通過心理咨詢,雲姨漸漸意識到,小時候,情緒多變的母親懲罰她時總是帶着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企圖,這幾乎讓她覺得家庭像一個黑暗的地獄,為此她早早逃離家庭出來打工。直到現在,她仍無法釋懷,内心隐藏着對母親的恨。另一方面,她雖然厭惡母親的暴躁,但又像一把枷鎖一樣無法掙脫。

是以,在教育孩子時,她也重蹈母親的覆轍。她一直以為是孩子的不聽話、老公的不體貼激怒了她,殊不知是她性格潛意識中也有暴躁的因子。

想到自己也曾身為小孩,也經曆過童年的種種情緒,雲姨會對樂樂的壞脾氣抱有更多的同理心。為此,她決心努力去“洗心革面”,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穩定情緒的媽媽。

面對孩子的發脾氣,她不再大加訓斥;遇到問題,她努力以平等的姿态、設身處地為孩子着想。

雖然,她有時候仍然會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顯然,這讓她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缺點,看到自己童年時所受的創傷,讓她感到挫敗、沮喪、難堪......

但為了孩子的成長,更為了自身的成長,在心理咨詢師的陪伴下,她勇敢地面對自己性格和情緒上的不足。在這種耐心的熏陶下,她欣喜地發現,不僅樂樂變得越來越懂得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悅,老公對她也溫柔、體貼了許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