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母親|母親的眼睛

文/蘇立敏(河北)

四月,靜靜的午後,手機微信提示音一響,是江南的姐妹問我有沒有為母親的眼睛寫過文章。很慚愧,寫母親的文字雖不少,卻真的沒有特意寫過母親的眼睛。許是愧疚,我當下就允諾馬上寫一篇。

說起母親的眼睛,我是真沒有好好觀察過的,倒是上高中時的一位同學的眼睛讓我聯想到母親的眼睛。那位同學很潑辣,眼眸像黑豆,一轉悠就出個好主意。在鄉愁悄悄滋生的高中時代,若想家的時候我就和那位同學說說話,感覺是回了趟故鄉,感覺是感受了母親當面的叮咛。

寫到這裡,我偷偷拿出母親的相片來看。這張清晰的經過翻拍的相片是母親年輕時照的,是那年母親生日到來時我夫妻去石家莊翻拍的,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母親,母親很高興,就挂在了牆上。有個春節我們帶兒子去母親家,兒子跟随母親上完了幼稚園,内向的性格在母親的教導裡活潑了很多,可還是不愛說話。母親看見我兒子默默地坐在一角就特别鼓勵他:“坦兒,你說話吧,不要怕,人越多越要開口說話。”我兒子四下看看就努力找話題開口,他看到牆上我母親的相片就問“那是聰聰姐姐嗎?”我們都笑起來,母親說那是我年輕的時候。現在想來,母親的眼睛一定是美的,因為外甥女聰聰的眼睛是常常惹人誇獎的,若單純用長睫毛之類的句子去形容就顯得很見淺,真的是美的無詞形容。

母親年輕時候的相片沒有一張是微笑的,她的眼睛也自然不笑,很沉郁,眼角微微上挑,齊耳的短發戴一個蝴蝶結,活潑又穩妥地映襯着白晰的臉龐,一抹淡淡的劉海遮住了半個眼眉,算是歲月帶不走的浪漫氣質。現在再凝視不多的幾張相片,母親的眼睛依然是沉默的,但那漆黑的眼眸直視人心。我與母親對視,感覺是在傾聽隔世的教導。

母親是一個愛觀察也心懷悲憫的人,她喂貓,最喜歡在陽光裡把貓抱在懷裡。她對我們說,貓的眼睛是一個鐘表,裡面有時針,一天不同的時辰時針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母親看人也喜歡從眉眼來判斷人的品質,母親說人的善良都寫在臉上,都會從眼睛裡流溢出來。

母親很少照鏡子,每年正月初三會好好照一會兒鏡子。正月初三我們去走姥娘家,早早就提着馍馍籃子在門口等母親了,母親卻遲遲走不出門來。她在鏡子前梳頭發,說時間過得太快,說頭發又白了幾根。

母親的眼眸中年之後就沒有年輕時那麼黑了,印象裡是有些黃的,我沒有好好去審視過母親的眼睛,幾乎從來不用視覺感受母親的存在。放學回家,喊一聲“娘”,母親應答了就算見到了母親。餘光裡多是母親的身影在忙着,留在記憶的是母親的衣着。母親最後離去的那個五月,我們出門看風景,母親穿着一個方格格衣衫,球鞋是外甥女不穿的,她舍不得扔就蹬在了自己的腳上。

母親受了委屈,眼睛就紅了,那樣的時候她也很少承認自己流過淚,多是把自己安置在廚房燒火的時候,若問,她說是煙火迷了眼,邊說邊拽出衣角把眼睛擦擦。姥娘去世時母親的眼睛像桃子一樣腫,埋葬了姥娘,母親回家的那晚,她坐在炕頭,我躺在被窩裡不知怎麼寬慰母親,母親隻說了一句:俺沒有娘了!

此後的日子,母親一直眼睛幹澀,眉毛稀疏。

我隻見過母親嚎啕大哭過一次,母親那年決心好好在生産隊出一年工,看看年底能不能分個紅。那時摘棉花是要搜身的,怕婦女們往家偷棉花,但不是每個人都搜,是生産隊管事的人覺得誰偷了棉花才搜誰。母親是從不偷東西的,她省吃儉用過日子。那天摘棉花回麥場,管事的那女人看我母親腰鼓鼓的,就斷定腰裡塞了棉花,讓我母親掏出來,母親說沒有,眼睛裡都寫滿了祈求。越是這樣那女人越斷定母親是偷棉的人,就不放過母親,沒辦法,母親哭着把腰間一團帶血的衛生紙拿了出來,那天是母親帶着例假出工的。

委屈的母親回家一直哭。以我父親是村支書的職位,母親完全可以不出工,但她沒有。她哭是因為别人沒有懂她,是因為父親一天天辛苦為村裡付出,卻還有人想看我家的笑話。那天姐姐氣急了,去找那女人說理去,我小也軟弱,不敢去。多年以後,那女人的女兒去工廠需要借用我的聯考成績,我竟然陪她女兒去了趟縣城幫她女兒争取到了在工廠的那份工作。記得在僞裝成她女兒體檢的時候,她在邊上說我太瘦,該讓母親給我做魚吃。那時,我看到了她鼓鼓的魚兒一樣自私的眼睛,裡面裝滿了龌龊,很後悔幫助了她。回來後母親并沒有責備我,我同時也看到了母親的眼睛裡的善良與寬容。

我最後一次感受母親的眼睛是在急救室,母親的眼睛緊閉着,像心電圖靜止後的那個橫線。她穿着的背心還是八十年代村落婦女常穿的那種舊背心。床邊放着水杯,水杯裡放着茶葉與冰糖,我後來才知道那天母親出門時是父親提着水杯把母親送出來的,茶葉與冰糖是父親親自給泡在杯裡的。我幫母親穿壽衣,拂着母親背上的玻璃渣一直喊:“這是冰糖嗎?”沒人回答我,我的水指滲出血來。多想母親再睜眼看我一眼啊,可是她再沒有力氣睜開眼了。

我是寫不了母親的眼睛的,就像我不記得母親的乳汁是什麼味道一樣,生命裡擁有母親一直以為是天經地義的,直到失去後才知道沒有珍惜。在失敗的時候,在傷感的時候,冥冥裡,母親的眼睛總給我鼓勵。母親的眼睛不會說話,卻把語言裡不能表達的愛都珍藏起來,生前給不了我的教誨,在去世後一直給予着我。

作者簡介:蘇立敏,網名:小陳。中國金融作協會員,河北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出作品十七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 書卷文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