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貞堯仔:沒有比針更硬的布,隻有比布更韌的心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編者潇湘煙雨客按:畢淑敏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在千萬個感恩的日子裡,我們常想到父母,想起他們的針線年華,想起他們的縫補時光,想起想起他們的意義——家風。正如本文作者貞堯仔說:沒有比針更硬的布,隻有比布更韌的心。這顆心,就是愛我們的慈母心。家和萬事興,就在于母親針孔裡的千絲萬縷。

母親手中線,如湧湧血脈,滋潤身心。

家鄉習俗,外孫、外孫女滿月,外婆要送“頭尾禮”,也稱“送滿月”,就是給嬰童送帽子、肚兜、手镯、襪子、鞋子等衣飾。四個姐妹,共生了十幾個外甥、外甥女,所送的“頭尾禮”,基本上由我母親親手制作。尤其是嬰童帽特需心力。

母親制作的嬰童帽,一般有三種,即瓜皮帽,黑色布底紅色點綴,送給外孫;兔子帽,花色碎布拼接或毛線編織,帽頂有兔耳朵,送外孫女;網紗帽,薄紗布做帽體,帽頂織成網狀,利于透風汽,用于夏天,傳說還會辟邪。

圖檔來自網絡

小時候,常在夜裡看母親做針線活。母親先淨手,再點上煤油燈,随後端出裝着針、線、剪刀、布、尺子等材具的竹籮,放在茶幾,人端坐闆凳上,開始密密縫。

燈火苗一閃一閃,牆上母親影像外環随着一亮一亮。母親常說,人要衣妝,得有方有圓、有模有樣。母親言至心到。我們兄弟姐妹整潔穿戴,都是母親一針一線、一心一意縫制,給後輩裝飾,更是花心血。

瓜皮帽主要由表布、裡布(帽套)和帽邊組成。母親先用紙剪出蓮花瓣模型,再按模型剪表布,約五或七片。以花瓣尖作帽頂排列,兩片相鄰的布面相貼,手捏着布裡縫,在邊緣約2毫米處先以疏針逐片固定,再用鎖邊針依序縫制,均勻走針,不緊不松拉線,疏密有間,片片花瓣形态不變,縫接至閉合,成柱錐狀。

事未終結,有面子并非是真面子。将其翻個鬥,外翻成裡,内翻作面,這樣,裡子成了真裡子,面子才是真面子,初成帽體。

大愛沒有言語,常融于繡花功夫。母親修整帽檐後,剪一寬約30毫米的紅色布條作帽邊,布條兩邊都折約2、3毫米,布條裡子朝外,布面貼着帽體,将一邊折疊處對準帽檐約10毫米處起針,先疏針固定繞圈閉合,再用平針縫制,另起針将帽邊布條首尾無縫套接。平針需均勻且直,否則布多皺。将布條外翻繞帽檐往帽内對折,讓布條面成真面子。

此時,用陶瓷牙缸盛上熱水,以缸底往複熨平壓實帽邊。随後,将剪好的帽套裡布套進帽内,把帽套邊夾在帽邊與帽體之間,帽邊布條已折的2、3毫米邊緣朝帽套帽體,這時,用斜鈎針将帽邊、帽套縫貼在帽體内側表布上,至此,完成了帽的主體工程。

大事做于細,慎終必如始。母親端詳着帽,像蓋房上梁似的,帶着祈盼和祝福,用暗針縫制“帽之靈”。一個是帽徽,按現在說法就是LOGO,在帽邊紅布條首尾對接的對稱處上方,一般用紅頭線縫上一個圓形的“福”或“壽”的字樣;一個是帽頂,有的用紅頭繩編一個盤扣,有的用紅頭線編小袋子,裡面裝着精美的貝殼螺。母親把兒孫當桂冠,常給兒孫編桂冠!

靜看久了,則愛動。母親就教我穿針。線頭用嘴唇舔濕,線柔水弱,拇指食指适度撚拉,能使線頭“硬”直起來,如針狀。左手垂直拿針,右手拇指食指輕輕捏住線,露出約一指節長線頭,對準針孔勻勻穿過,再緩緩拉出。剛學,多失手。練就,當遞針輸線幫手,樂其中。母親說,穿針引線,要凝精聚神,心、眼聚焦針孔,眼疾手快,一氣沖關。左顧右盼,優柔寡斷,縮手縮腳,穿不了針,引不了線,過不了關。

善結者無繩約。母親縫制的帽,外觀看不到線痕,俊俏、丫好看。我欲戴,而嬰兒帽隻有成人拳頭大,戴不了,扣頭頂,傻傻笑。母親樂開了花,說,待你長大成人生小孩,再給你縫制。

圖檔來自網絡

沒有比針更硬的布,隻有比布更韌的心。母親沉浸于為兒孫縫制服飾的幸福之中。我孩子出生時,母親已近古稀,更是勞精勞神為孩子縫制衣裝。

不止我們家人,還有許多遠親、近鄰,母親都為他們縫補過,操勞過。母親常說,鄉裡厝中,千年門墩。母親以一針一線,友鄰睦裡,小孩的衣帽,老人的鞋被,婚喪的禮衫,婆媳的縫隙,妯娌的糾葛,家庭的隔閡,以人品之剛強硬氣,以仁愛之柔美慈心,不遺餘力地縫縫補補,穿針引線。是以赢得鄉裡鄉親、長輩後輩的尊重,被敬稱為親“二嬸媽”,也是以為子孫縫出和諧成長之路。

誠毅寫春秋,仁愛繼世長。母親手中針硬、線長。母親一生竭力為子孫推針出海,織網、立綱、擊風浪;引線入世,添衣、繡花、為人作嫁衣裳。母親的成源于心,功在于心。以心織心,織出一番天地。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夢母願世人,不可遲遲歸。

原标題《慈母手中線》

閑問字,評風月。時載酒,調冰雪。心若明媚,路有陽光。一起做一個熱愛文字的人,做一個明媚的人,緊緊握住手裡的筆,笑對滄桑。将旅途中的奔波刻入生命,勾繪、塗鴉着平凡有味的人生。

本公号主人:潇湘煙雨客,本名彭建文,籍貫湖南茶陵,畢業于廈門大學,廈門民盟文化委副主任、海滄區作協常務副主席,參與主筆《海滄故事》、《海滄之旅》等叢書,在核心報刊發表數十篇詩歌散文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