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特輯|對她來說,時間本來就是靜止的

To Mom .

小時候,

無論多大的雨,多黑的夜,

隻要身邊有母親,

就有膽量堅持到天明;

長大後,

無論多少困難,多少艱辛,

有母親在的日子,

就很安心。

世界很大,風很清,

母親對兒女的心,

永遠不失真。

《母親》

琦君

每當我把一鍋香噴噴的牛肉燒成了焦炭,或是一下子拉上房門,卻将鑰匙忘在裡面時,我就一籌莫展,隻恨自己的壞記性,總是把家事搞得一團糟。這時,就有一個極柔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小春,别懊惱,誰都會有這種可笑的情形。别盡着埋怨自己。試試看,再過來。”

那就是慈愛的母親,在和我輕輕地說話。母親離開人間已三十五年,可是隻要我閉上眼睛想她,心裡喊着她,她就會出現在我眼前,微微搖擺着身體,慢慢兒走動着。在我的記憶裡,母親總是這麼慢慢兒搖擺着,走來走去,從早做到晚,不慌不忙。她好像總不生氣,也沒有埋怨過别人或自己。有一次,她為外公蒸棗泥糕,和多了水,蒸成了一團糨糊。她笑眯着眼說:“不要緊,再來過。”外公卻說:“我沒有牙,棗泥糊不是更好嗎?”他老人家一邊吃,一邊誇不絕口。我想母親的好性情一定是外公誇出來的。是以,我在懊喪時,隻要一想到母親說的“不要緊,再來過”,我就重整旗鼓,興高采烈起來了。

在靜悄悄的清晨或午後,一個人坐在屋子裡,什麼事都不做,隻是“一往情深”地思念着母親,内心充滿安慰和感謝。對我來說,真是人生莫大的快樂。我常常在心裡輕聲地說:“媽媽,如果您現在還在世的話,我們将是最最知心的朋友啊!”

母親是位簡樸的農村婦女,她并沒讀過多少詩書。可是由于外公外婆的教導和她善良的本性,她那舊時代女性的美德,真可作全村婦女的模範。我幼年随母親住在簡樸的鄉間,對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村生活,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的鄉間,沒有電台、電視報時報氣候。母親每天清晨,東方一露曙光就起床,推開窗子,探頭望天色,嘴裡便念念有詞:“天上雲黃。大水滿池塘。靠晚雲黃,沒水煎糖。”她就會預知當天是個什麼天氣。如果忘了是什麼節候,她就會從床頭小抽屜中取出一本舊兮兮的皇曆,眯着近視眼邊看邊念:“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就搶着念下去。母親說:“别念那麼多,還沒有到那節候呢。”

母親用熟練的手法,把一條烏油油的辮子在腦後盤成一個翹翹的螺絲髻,就匆匆進廚房給長工們做早飯。我總要在熱被窩裡再賴一陣才起來。到廚房裡,看母親掀開鍋蓋,盛第一碗熱騰騰的飯在竈神前供一會,就端到飯桌上給我吃。飯盛得好滿,桌上四四方方地排着九樣菜,給長工吃的,天天如此。母親說:“要飽早上飽,要好祖上好。”她一定也要我吃一大碗飯。我慢吞吞地吃着,擡頭看牆壁上被煙熏黃了的古老自鳴鐘,鐘擺有氣無力地擺動着,灰撲撲的鐘面上,指針突然會掉下一大截。我就喊:“鐘跑快了。”母親從來也不看那口鐘的。晴天時,她看太陽曬到台階兒的第幾檔就知道是什麼時辰了。雨天起,她就聽雞叫。雞常常是咚咚咚地繞在她腳邊散步。她把桌上的飯粒撣在手心裡,放到地上給雞啄。母親說飯就是珍珠寶貝,是以不許我在碗裡剩飯。老師也教過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我也知道吃白米飯的不容易。

做完飯,喂完豬,母親就會打一木盆熱水,把一雙粗糙的手在裡面泡一陣,然後用圍裙擦幹。手上的裂縫像一張張紅紅的小口,母親抹上雞油(那就是她最好的冷霜了),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看看自己的手,因為這雙手為她做了那麼多事。我曾說:“媽媽,阿榮伯說您從前的手好細好白,是一雙有福氣的玉手。”母親歎息似的說:“什麼叫有福氣呢?莊稼人就靠勤儉。靠一雙玉手又有什麼用?”我又說:“媽媽,嬸嬸說您的手沒有從前細了,裂口會把繡花絲線勾得毛毛的,繡出來的梅花喜鵲、麒麟送子,都沒有從前漂亮了。”母親不服氣地說:“哪裡?上回給你爸爸寄到北平去的那雙繡龍鳳的拖鞋面,不是一樣的又光亮又新鮮嗎?你爸爸來信不是說很喜歡嗎?”

母親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總是坐在我身邊,就着一盞菜油燈做活,織帶子啦,納鞋底啦,縫縫補補啦。亮閃的針在她手指縫中間跳躍着。我不由停下功課,看着她左手無名指上的赤金戒指,由于天天浸水洗刷,倒是晶亮的。那是父親給母親的訂婚禮物,她天天戴在手上。外婆留給她的鑲珍珠、寶石的戒指,都舍不得戴。于是我又想起母親的朱紅首飾箱來,索性捧出來一樣樣翻弄。裡面有父親從外國帶回送她的一隻金表,指針一年到頭停在老地方,母親不讓我轉發條,怕轉壞了。每年正月初一,去廟裡燒香,母親才轉了發條戴上,平常就放在盒子裡睡覺。我說發條不轉會長鏽的,母親說:“這是你爸爸買給我的最好的德國表,不會長鏽的。”我又說:“表不用,有什麼意思。”母親說:“用舊了可惜,我心裡有個表。”真的,母親心裡有個表,做事從不會錯過時間。除了手表和寶石戒指以外,就是哥哥和我的兩條刻着“長命富貴”的金鎖片。我取出來統統挂在脖子上。母親停下針線,凝視着金鎖片,說:“怎麼就沒讓你哥哥戴着去北平呢?”我就知道她又在想念在北平的哥哥了,連忙收回盒子裡。

母親對父親真個是千依百順,這不僅是由于她婉順的天性,也因為她敬愛父親,父親是她心目中的奇男子。他跟别的男孩子不一樣,說話文雅,對人和氣,又孝順父母,滿腹的文章,更無與倫比。後來父親求得功名,做了大官,公公婆婆都誇母親命裡有幫夫運,格外疼這個孝順的兒媳婦了。

盡管母親有幫夫運,使父親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她卻一直自甘淡泊地住在鄉間,為父親料理田地、果園。她年年把最大的楊梅、桃子、橘子等揀出來郵寄到杭州給父親吃。隻要父親的信裡說一句:“水果都很甜,辛苦你了。”母親就笑逐顔開,做事精神百倍。母親常說:“年少夫妻老來伴。”而她和父親總是會少離多。但無論如何,在母親心目中,父親永遠是他們新婚時穿寶藍湖绉長衫的潇灑新郎。

我逐漸長大以後,也多少懂得母親的心事,想盡量逗母親快樂。但我畢竟是個任性的孩子,還是惹她生氣的時候居多。母親生氣時,并不責備我,隻會自己掉眼淚。我看她掉眼淚,心裡抱歉,卻又不肯認錯。事實上,對我所犯的小小過錯,母親總是原諒的,而且給我改過以及再接再厲的機會。比如我不小心打破了一個飯碗,她就會再給我一個飯碗去盛飯,嚴厲地說:“這回拿好,打破了别吃飯。”如果因貪玩忘了喂豬,她就要我多做一件事以示懲罰。但我如犯了大錯,她就再也不會縱容。她的态度是嚴厲的,話是斬釘截鐵的,責備完以後,丢下我一個人去哭,非得我哭夠了自己出來,她是不會理我的。

母親像一潭靜止的水,表面上從來看不出激動的時候。她的口中,從不出惡毒之言,旁人向她打聽什麼,她就說:“我不知道呀!”或是:“我記性最壞,什麼都忘了。”有人說長論短,或出口傷人,她就連連搖手說:“可别這麼說,将來進了陰間,閻王會将你舌頭拉出來,架上牛耕田的啊!”我笑她太迷信。她說:“别管有沒有,一個人如不說好話,不做正當事,心裡自會不平安,臨終之時,就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母親的最後理想,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在煩惱悲傷時,都是以此自慰。她是位虔誠的佛教徒,自幼跟外公學了不少經,《金剛經》、《彌陀經》,她都背得很熟。逢年過節不得不殺雞豬,母親就跪在佛堂裡念《大悲咒》、《往生咒》。我看她一臉的莊嚴慈悲,就像一尊菩薩。還有每當她拿米和金錢幫助窮苦的鄰居時,總是和顔悅色,喜溢眉梢。後門口小販一聲吆喝,母親就去買魚肉,從不讨價還價。外公摸着胡子得意地說:“你媽小時候,我教過她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她真的做到了。”我聽了外公的話,也到大廳裡看屏風上的治家格言:“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母親真的樣樣做到了。

母親并沒認多少字,讀多少書,她的學識和許多忠孝節義的故事,都是從花名寶卷、廟會時的野台戲,以及瞎子的鼓兒詞裡學來的她和嬸母們一邊做事,一邊講着故事,講得有頭有尾,這也是她最最快樂的時光了。她說話時慢條斯理,輕聲輕氣,對于字眼的聲音十分注意,有時講究到咬文嚼字的程度,聽來卻非常有趣。比如數目中的“二”字,她一定說“一對”,顯得吉利。“四”字呢,一定說“兩雙”,因為“四”“死”同音,是非常非常忌諱的,尤其逢年過節或過生日的時候。數到“十一”她就說“出頭啦”,因為“十一”是個單數。又比如“沒有”,她一定說“不有”,因為“沒”“殁”同音,是絕對不能說的。這都是她小時候外婆教她的。

冬天的夜晚,我躺在暖烘烘的被窩裡,聽母親講《寶卷》上“落難公子中狀元,私訂終身後花園”的故事。講到男女相悅的愛情場面時,母親雙頰泛起紅暈笑靥,仿佛是在叙述自己的戀愛故事呢。講着講着,她便會低低地唱起來,像吟誦一首古詩,聲音十分悅耳。每一首詞兒,我都耳熟能詳,卻是越聽越想聽。我至今牢牢記得她唱的《十八歲姑娘》:

十八歲姑娘學抽煙,銀打的煙盒兒金鑲邊。不好的煙絲她不要抽,抽的桔梗蘭花煙。姑娘河邊洗絲帕,絲帕漂水水生花。“撐船的哥兒幫我挑一把,今晚到小妹家裡喝香茶。”“我怎知姑娘住哪裡?”“朱紅的門兒矮牆裡,上有琉璃瓦,下有碧紗窗,小院角落裡有株牡丹花。”“姑娘呀!我粗糠哪配高粱米,粗布哪配細綢绫。”“阿哥阿哥休這樣講,十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山林樹木有高低。”

現在看看這段詞兒,當年農村少男少女的戀愛,不也非常熱情奔放嗎?

月亮好的夜晚,母親就為我唱《月光經》。她放下手中的活兒,雙手合掌,一臉的肅穆神情,《月光經》的詞兒是這樣的:

太陰菩薩上東來,天堂地獄九層開。十萬八千諸菩薩,諸位菩薩兩邊排。腳踏芙蓉地,蓮花遍地開。頭頂七層寶塔,月光娑婆世界。一來報答天和地,二來報答父母恩,三來報答閻羅天子地獄門。弟子誠心念一遍,永世不入地獄門。臨終之時生淨土,七祖九族盡超生。

母親閉目凝神,念完一遍,俯身拜一拜。那份虔誠的尊敬,充分表現了母親堅定的宗教信仰。其他還有《幹菜經》、《竈神經》,每一首經的音調,都給人一種沉靜穩定的力量。每一首經的詞兒,也都令人回味無窮。例如《竈神經》中最精彩的句子:“不論葷素口,萬裡去修行,八月初三卯時辰,手做生活口念經。一天念得三四卷,勝過家中積金銀。黃金白銀帶不去,隻帶竈神一卷經。”細細咀嚼,使你安心知足。這也許就是母親能一生安貧守拙、淡泊自甘的主要原因吧!

母親最後總是以一首《孩兒經》催我入夢:

孩兒孩兒經,親生孩兒有套經,抱在懷中親又親。輕輕手兒放上床,輕輕腳兒下踏凳,輕輕手兒關房門。門外何人高聲喊,搖搖手請莫高聲。隻怕孩兒受驚哭,隻愁孩兒睡不沉。孩兒帶到一周歲,衣衫件件破前襟。孩兒養到七八歲,請來老師教詩文。孩長到十七八,拜托媒人來說親。娶了親,結了婚,親爹親娘是路人。有話輕輕講,莫讓堂上爹娘得知音。爹娘吃素憑你面,沒塊豆腐到如今。嬌妻懷胎未滿三個月,買來橘餅又人參。爹娘要你買塊青絲帕,聲聲口口回無銀。嬌妻要買紅絲帕,打開銀包千兩銀。

《孩兒經》是我從襁褓之時聽起,漸漸長大以後,聽一回有一回的深切感受。父親去世以後,我拜别母親,去上海讀書。孤孤單單住在學校宿舍裡,無論是月白風清,或雨暗燈昏的夜晚,我總是擁着被子,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孩兒經》。感念親情似海,不知何以為報,常常是眼淚濕透了半個枕頭。

我雖遠離母親,求學他鄉,而多年的憂患,使母女的心靠得更近。我也已成人懂事。想起母親一生辛勞,從沒享過一天清福,哥哥的突然去世,父親的冷淡與久客不歸,尤給予母親錐心的痛楚。她發過心氣痛,咯過血,卻堅忍地支援過來。我常常想,究竟是什麼力量使母親掙紮着活下去的呢?是外公的勸慰嗎?是她對菩薩虔誠的信賴嗎?還是為了我這個愛女呢?我夜深靠在枕上讀書,常常思緒紛亂,披着母親為我編織的毛衣,到小小的天井裡散步。那時因戰事交通阻隔,一封家書常常要一兩個月才到達。母親每封由叔叔代筆的信,都告訴我她身體很硬朗,叫我專心學業。

我畢業以後趕回家中,母親竟已不在人間。那片廣闊寂寞的橘園,就是她暫時安息之所。她生前那麼照顧這片果園,她去後,橘子依舊長得碩大鮮紅。采下橘子供母親的時候,不禁思緒潮湧。我打開她的首飾箱,取出那隻金手表,指針停在一個時間上,但不知母親最後一次轉發條是在哪一天,哪一個時辰。對母親來說,時間本來就是靜止的,在她心裡哪有什麼春去秋來的時序之分呢?她全副心意都在丈夫和兒女身上。我相信父親實在是深深地愛着母親的,這就是她生活力量的泉源。

《豐乳肥臀》

“1995年初春,在故鄉一間小屋裡,當我在稿紙上寫下‘此書獻給母親在天之靈’時,我的眼睛裡已經飽含淚水……我心裡想,此書不僅是獻給我的母親的,也是獻給天下母親的。”

莫言 著

本書通過高密東北鄉一個家族諸成員的起落還原了近代中國一個世紀間動蕩起伏的曆史程序。書中的母親宛如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命運多舛,而她生養的衆多兒女構成的龐大家族與各種社會勢力、民間組織及癫狂歲月下的權力話語發生了枝枝蔓蔓的聯系,并不可抗拒地被裹挾卷入政治曆史舞台。各色力量間的角逐、厮殺在家庭内部展開,繼而造成了母親獨自承受、消解苦難的現實:兵匪、戰亂、流離颠簸、親人死亡以及對單傳的廢人式兒子的擔心、焦慮,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為更顯示出鳥兒吐哺般的深情。這部氣勢恢宏的巨著長達五十餘萬字,醞釀十餘載,卻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傾瀉而成。

《盛開于繁花的季節》

林清玄送給孩子的文學花園和有情寶殿

領略大家的文學風采,研習大師的創作法門,感悟生命的珍貴與精彩

作者:林清玄

《盛開于繁花的季節》分四輯編排,每輯精選林清玄散文十多篇。第一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以“成長”為主題,所選散文或贊頌頑強的生命、勇敢的追求,或引導自我認知,或講授成長原則。第二輯“家家有明月清風”以“情義”為主題,所選散文或講述父母子女之間、兄弟之間的真摯親情,或講述生活中與偶遇之人的可貴緣分,或講述與小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第三輯“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以“家園”為主題,所選散文講述鄉人、鄉情、鄉誼,尋覓家園對兒童人生底色的深遠影響。第四輯“思想的天鵝”以“哲思”為主題,所選散文或探讨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或思考世界的多元性、對立統一問題,充滿奇妙睿智的哲理。

《粽子裡的鄉愁——琦君散文》

入選百班千人2022年全國學前及中國小生寒假分年級閱讀推薦書目

“故鄉的桂花,母親的桂花鹵、桂花茶,如今都隻能于夢寐中尋求了。”

作者:琦君

收錄了台灣散文大家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飽含了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琦君筆緻細膩柔婉,善于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微妙之處,進而見出人性的深度。她以真善美的視角,将這些回憶當成洗滌心靈的巡禮,把滿腔思念、一片至情,熔鑄到每一篇作品之中。梁實秋曾評價琦君,認為其成就不能低估。著名學者夏志清則認為,琦君的一些名篇,即便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無愧色。

《老媽有喜》

不惑之年的二胎母親與青春期女兒的共同成長史

我不是完美的小孩,是以,你也不必是完美的母親

2018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十佳數字閱讀作品

作者:蔣離子

小說主要講述不惑之年的許夢安意外懷上二胎,承受着來自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她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李雲階,也經曆着内心的波瀾起伏。這段曆程,讓李雲階成長,也讓許夢安對婚姻和親子關系有了新的認知,還讓許夢安的丈夫李臨意識到了丈夫和父親這兩個角色對家庭的影響。

《媽媽的蘋果樹》

感人至深的告白,給孩子的生命教育經典

啟發孩子尊重生命、了解死亡、珍愛生命、擁抱生活

入選2022年“兒童文學新書榜”推薦作品、親近母語分級閱讀書目(0—12歲)·2022年版、國際兒童讀物聯盟2020年度榮譽榜單、德國 “最适合年輕讀者的7本書”之一。

【德】斯蒂芬妮·霍芙勒 著 程玮 譯

媽媽去世的那一天,是一個陽光燦爛的秋天。蘋果在樹上散發着成熟而甜蜜的香味。即便是一個不喜歡吃蘋果的人,也想去摘一個蘋果。可是整個家庭像媽媽的心髒一樣停止了跳動,本和弟弟、爸爸将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這是一場需要反複溫習才能說出的告别。當珍愛的人有一天突然離我們而去,那些被留下的人該如何處理對愛、憤怒、恐懼、失落等難言的情緒。這是一本充滿慰藉、勇氣和希望的生命之書,在輕松與溫馨中領悟生與死的含義,懂得愛的人永遠會陪在我們身邊。

《想念梅姨》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童書

國内“資深翻譯家”、2011年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文俊經典譯本

“我要梅姨的光輝照耀到我們,告訴我們,她的日子過得非常好,比我們所能想象到的任何情況都要美好。”

(即将上市,敬請期待)

【美】辛西娅·賴倫特 著 李文俊 譯

孤女小夏自從被梅姨夫婦收養後,一家三口在弗吉尼亞州法耶特縣的深水鎮度過了六年的幸福時光,然而一切的快樂卻因為養母梅姨的突然離世戛然而止。此後的半年,小夏和歐伯都陷入了對梅姨的深深思念之中,無法自拔。幸而,小男孩克萊斯圖的出現,給這個夜一般沉寂的家庭帶來了活力,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也深深打動了小夏父女倆。雖然,歐伯和小夏最終未能實作與梅姨的“再次見面”,但卻領悟到了靈魂交流的真谛,重拾了快樂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