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母愛如書,用一生去閱讀

Mother's Day

今天是5月8日,母親節。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聖潔、最崇高、最無私的愛。千百年來,人們感恩母愛,贊頌母愛,用手中的筆書寫動人的母愛。本期微信推薦12種講述母親的讀物,讓讀者透過溫暖動情的文字,閱讀母親這部永遠無法讀完的書。

初為人母

《初為人母》

作者:[英] 安·奧克利 王瀛晨 譯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初為人母,對女性意味着什麼?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作為女性和母親意味着什麼?生育,不僅是自然事件,更被我們的文化所定義。

英國社會學家安·奧克利以犀利的眼光與一個個追問,探讨生育議題。她将被男權政治與專業人士所定義的“生育”的闡釋權,交還女性。1970年代,她采訪66位女性,以她們的口述為主,記錄初為人母的真實感受。奧克利根據這些女性的真實故事,探讨:懷孕的心路曆程、真實的分娩經曆、産後抑郁、養育日常、家庭中的勞動分工、經驗教訓等。

在她與這些女性的對話中,開啟了一堂關于生育的普及課,追溯了生育的曆史,近距離觀察生育現場,暢談親子關系、工作、性、家庭政治等話題。

《我的媽媽》

作者:[韓]權廷玟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4月

南韓新銳繪本作家權廷玟《我的媽媽》是一本從寶寶視角探究新手媽媽的生動圖鑒,它用近乎嚴酷、誇張的方式,打破傳統,創新性地描繪了一位窘态、狼狽,卻又真實無比的媽媽形象:當我眼看見媽媽的時候,她的臉竟然又醜又腫;當媽媽給我喂奶的時候,粗心的她卻把奶瓶怼在了我的脖子上;當媽媽俯身抱我的時候,她的身體總是發出咯吱咯吱奇怪的響聲;當媽媽的媽媽來到我家的時候,她卻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讓很多新手媽媽看完後笑中帶淚:這不就是我麼!

這是給孩子的一堂母愛之課,也是獻給所有在陌生的新世界裡孤軍、艱苦奮戰的媽媽們的心靈撫慰。

《立》

作者:池莉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5月

著名作家池莉的叙事散文集《立》是一部飽蘸母女深情的作品。所不同的是,她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女兒。從女兒出生開始,一直寫到女兒從世界一流大學畢業,順利踏上社會,娓娓道來中流露着母親對女兒的真摯情感,也讓讀者領悟到,愛本身就是教育的過程,是共同成長的過程,母親撫養女兒長大,女兒同時也成就着母親。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職媽媽》

作者:馬威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2月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職媽媽》,是人類學學者馬威對全職媽媽社群四五年持續參與、觀察、記錄和思考的紀實作品,也是社會學及人類學筆記,真實呈現全職媽媽的境遇,思索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困境。反思和探索女性價值多元的可能性,回應一位全職媽媽的小心質疑:“難道我們女的就隻能接受生娃帶娃養娃的命運?”回應她們流着眼淚發出的感慨:“這個社會怎麼對全職媽媽這麼不友好。”

作者試圖用這本書回答,女性可以身處更加包容的社會,可以擁有更多可能的選擇,并不需要被某種命運綁縛。

舐犢情深

《我的一家》

作者:陶承 口述 ,何家棟 趙潔 執筆

出版社:勞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在中國革命史上,有很多“革命母親”的光輝形象。陶承的回憶錄《我的一家》便是其中一部。在丈夫歐陽梅生、長子歐陽立安相繼為革命獻出生命後,陶承帶着孩子們輾轉奔波在敵後,撫養他們長大,将孩子們送上革命道路。陶承将一切都獻給了黨,用一位母親的堅韌和堅持,迎接革命勝利曙光的到來。母愛是自私的,但革命者的母愛是無私的。

在書中,她這樣動情地說:“如果說,我的家庭曾經遭受了若幹不幸,那麼,敵人又毀滅過多少個這樣的家庭。孩子們付出生命,這是為着更多的母親不再失去自己的兒女。”

《童年的許諾》

作者:[法]羅曼·加裡 著 倪維中 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加裡從小跟随母親長大,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的許諾》回憶了與母親共同生活的往事,刻畫了一位勇敢而冒失、深情而嚴格的母親,在字裡行間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在作者輕松調侃的筆調中,所有辛酸的磨難、艱苦的奮鬥仿佛都化為一抹輕煙,唯有綿綿的母愛,如一眼清泉,潤物無聲,永駐心田。

《親親我的媽媽》

作者:黃蓓佳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

兒童文學作家黃蓓佳的《親親我的媽媽》裡塑造了一位非傳統意義上的媽媽舒一眉的形象。作為自幼跟随父親,成長在單親家庭的男孩趙安迪,在自己爸爸的葬禮上,見到了傳說中的媽媽——漂亮的、像是從照片上走下來的人,全身散發着甜橙般的香氣。這個有輕微孤獨症的孩子便與抑郁症母親開始了同一屋檐下的相處,母子關系也從開始的陌生、疏遠到靠近、試探、了解,最後握緊了對方的雙手。

《“母愛”真可怕》

作者:許常德

出版社:沈陽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

和其他“母愛作品”相比,作家、音樂制作人許常德的《“母愛”真可怕》顯得有點“另類”,但也值得一讀。在許常德看來,母愛在每個家庭中都随處可見,起着關鍵作用,但也存在諸多誤區,比如,母親對孩子的過度操縱和投入,會讓孩子成為“木偶”;隻一味要求孩子,卻不嘗試去了解孩子;太看重孩子的成績,并拿自己的愛來作為要挾等等。許常德認為,隻有跨過家庭教育的誤區,才能讓“母愛”更加完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寸草春晖

《母親》

作者:(蘇聯)高爾基 著,吳興勇 譯

萬亭文化 出品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長篇小說《母親》是高爾基作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創始者”的标志性作品,以參與1902年“五一遊行”的上司人之一紮洛莫夫及其母親紮洛莫娃為人物原型,塑造了革命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在兒子巴維爾的影響下,尼洛夫娜憑借着純粹的母愛,從一名卑微軟弱的老婦人,成長為自覺堅定的革命者。當兒子巴維爾被捕,在法庭上發表演說時,尼洛夫娜依然冒着危險擔負起遞送兒子演說詞的任務,直至最後被暗探逮捕。尼洛夫娜給幾代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她的身上,讀者感受到崇高的母愛與革命理想的交織與協奏。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作者:張潔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著名作家張潔在母親去世後出版的長篇紀實散文。在她看來,一個人在五十四歲時成為孤兒,要比在四歲時成為孤兒痛苦得多。在母親去世後,大病一場的張潔用文字記錄下母親生命中最後的八十多天:“我親吻着媽的臉頰,臉頰上有新鮮植物的清新。那面頰上的溫暖、彈性仍然是我自小所熟悉、所親吻的那樣,不論在任何時候,或任何情況下,我都能準确無誤地辨出。可從今以後再沒有什麼需要分辨的了……”椎心泣血的文字訴說着永遠的母女之情,讓讀者體會到子女在母親遠行後的悲痛,也愈加珍視和母親在一起的每一寸光陰。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

作者:【美】威爾·施瓦爾貝 著;王蘭英 譯

時代華語 出品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的《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講述的是“一位母親、一個兒子和書的世界”。在得知母親罹患胰腺癌晚期後,施瓦爾貝一度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偶然地,他選擇用書與母親溝通,他們開始閱讀同樣的書,有了兩個人固定的讀書會。他們探讨各種話題,包括勇氣、信仰、孤獨、感恩,最終這對母子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深度了解彼此。正如威爾·施瓦爾貝所說:“書讓我們彼此更貼近,也讓我更了解母親的一生和她的選擇。”

《緻父親+緻母親》

作者:梁曉聲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知名作家梁曉聲曾以父愛、母愛為主題出版經典文章合集《緻父親+緻母親》。《緻母親》是梁曉聲以母愛為主題的經典文章合集,其中的《慈母情深》和《老水車旁的風景》入選了國文課本和中考試題。《緻母親》中,不光有辛勤養育子女的母親,也有追逐天真夢想的女孩,憧憬美好戀情的少女,悉心照料家人的妻子,這些無一不曾是母親在某時某地的身份和經曆。她并非生來就是母親,她有過願望,有過理想,經曆了很多辛苦,遭遇過不少創傷,卻将一切深深地隐藏,留給我們的隻有綿延不絕的囑托與叮咛,以及無邊無際的包容與奉獻。

To Mom .

部分内容來源:《新華日報》(2022年5月6日12版),整理:于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