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臉上有以下特征,多半是“聰明相”,智力發育往往比較好

總是聽大人說,“你家孩子長得怪機靈的,一看就是聰明相。”

作為一枚寶媽,聽到這句話自然受用,可也忍不住想,聰明相是如何看出來的?它有科學依據嗎?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聰明相”的小孩,臉上多有以下特征

1、臉上經常挂笑

“愛笑的小孩,運氣總不會太差。”

這句話雖然是個心理暗示,但往往能起到一個良好的推動作用。

在育嬰專家看來,微笑看似是個很簡單的動作,對孩子們而言,卻是他們精神發育的一次飛躍,對大腦發育能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從寶寶漫長的發育進展來看,當他開始微笑時,已經暗示其身體發育有個裡程碑式的進步——

研究發現,寶寶出生5周以内,腦幹和腦神經邊緣系統往往容易興奮,是以會調動臉部肌肉,做出微笑反應。如果你家孩子出現,說明他們的腦神經是正常發育的。

而等到寶寶出生後的三個月,還會出現“自主微笑”的舉動,特别是當感覺到有人靠近,并且逗弄自己時,他會用微笑來回應,跟家人來互動交流。

且當他吃飽喝足,精神狀況良好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笑起來,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感染周圍人的情緒。

專家解釋,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天真快樂效應”,是孩子生理以及精神得到滿足後的表現。讓他們多笑笑,有助于刺激大腦神經發育,他們将來的智力發育可能會更好。

2、面部銳度

它指的是一個人五官的形态以及臉型、皮肉比例的多少,來判斷這個人的面部曲線究竟是“偏銳利”還是“偏圓鈍”的。

簡而言之,就是說看一個人長相的攻擊性,是看起來比較“精明”還是更有“憨态”。

特别是眼睛的狀态如何,經常被人拿來“做文章”。

有人總結說,眼睛看着炯炯有神,而且額頭平整飽滿的小孩,看着更有“聰明相”,多半比較精明,腦子好使,不容易吃虧;反之,則比較“憨”,多半是老實人,容易被欺負。

其實,關于這一點,至今也沒有絕對的科學依據來證明就一定正确,是以各位家長聽聽就好,不必放在心上。

PS:前額飽滿可能大腦發育比較好,這一點或許還有點道理,因為前額部分,往往是大腦邏輯推理能力的“操控台”,這一部分跟孩子的邏輯能力和記憶能力多少有點關系。

孩子智力發育有個巅峰期

回歸到正題,不管孩子有沒有“聰明相”,父母都别太為這事而焦慮。

孩子的智力發育其實還是可以通過後天來提升的,是以我們要抓住他們智力發育的巅峰期,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神經發育主要在6歲以前。

特别是3歲以前,孩子的大腦發育接近成人的80%,神經突觸接近孩童時期的最高值;等到6歲以後,孩子的腦發育基本接近成人。

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力?

1、多給孩子刺激

特别是3歲以内,正是孩子的視力、聽力、語言發育的敏感期,要多給孩子刺激,這樣有助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那麼可以從哪些管道來完成這個任務呢?

A、看彩色繪本。顔色能帶給孩子視覺沖擊,而且繪本上的圖形、卡通形象等,都有助于促進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升其智力。

B、聽舒緩的音樂。研究發現,從小讓孩子接受更多的聽覺刺激,能側面刺激左右腦的聯系,進而完成對大腦的開發。

C: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孩子到了2歲以後,進入“語言敏感期”,他們分享的欲望增強,父母平時多跟他們說說話、講講故事,有助于促進其語言發育,增加其詞彙量。

2、多給孩子養分

這裡有兩層的含義:一層是飲食、一層是睡眠。

關于這兩個,家長應該都懂,保證孩子大腦正在發育的前提就是:營養全面+睡眠充足。

一般來說,處于發育期的兒童,至少要保證肉蛋奶的充足攝入,此外,碳水化物和纖維膳食也不能忘。

另外,對大腦發育有益的食物包含有:DHA。是以父母在給孩子補充基礎營養以外,也可以多給他們吃魚類、核桃之類的“補腦”食物。

至于睡眠,專家認為,學齡前兒童至少每天要保證8個小時以上的高品質睡眠,這樣能幫助恢複體力、促進長高以及保證大腦能得到正常的休息,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更高。

3、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培養一個聰明、優秀的小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孩子本身要努力,父母也要投入很多。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也是重要的一環。我們都知道,人生來有惰性,特别是小朋友,專注力和自控力都有限,面對枯燥的學習,難免容易“三心二意”。

這時,父母要做好榜樣,多陪伴孩子學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