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到底誰更後悔?

曾經有一個熱度高達2.7億次閱讀的話題:生完孩子你後悔了嗎?

在6萬多人參與的投票中,23%的人選擇後悔,32%的人選擇不後悔,剩下45%的人選擇了折中的答案:說不清,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我愛孩子,但我後悔當媽媽。”在一些分享生活的社交平台上,常有類似的聲音。

“如果可以,我勸你早點生孩子。”一些來自大齡丁克的勸告,又是另一種觀點。

生或不生、成為或者不成為媽媽,到底誰更後悔?

2007年,以色列社會學家奧娜·多納特開始了一項名為“後悔當媽媽”的社會調查,過程中,她遇到了一位母親,她斬釘截鐵地說:“你絕對會後悔沒有生孩子!”

女性到底為何而成為母親?母性是天生的嗎?她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經過五年的走訪調查,多納特采訪了23位已為人母的女性,追溯她們成為母親的曆程,也調查她們如何化解生育過程中的沖突與沖突,完成《成為母親的選擇》一書。

奧娜 多特納|中信出版集團

而多納特發現,母親這個角色面對的最大壓力在于,她們除了要負責生育,還被強制要求承擔起照顧、保護、教育以及其他相應的責任。

去年有一則新聞沖上熱搜,深夜一點的醫院急診部,一對夫妻帶三歲的孩子看病,丈夫穿着短褲、赤腳站在視窗前繳費。

有人贊美他,“父愛如山”、“好男人的表率”,但也有人指出:為什麼他隻是做了一個正常父親應該做的事,就值得被捧上天?而一個媽媽做這些,就是理所應當。

一般來說,母親是孩子的主要照料者,而且照顧孩子是一個随時待命的任務,需要耗費注意力、耐心和反應能力,一位母親說:“孩子的臍帶就像是系在她們的脖子上,這條臍帶使她們難以動彈、無法離開。”

成為媽媽,等于擁有了一份24小時的工作。

在多納特的采訪中,一位養育了四個孩子的媽媽說:“照顧這些孩子的期間,我沒有一天是輕松的。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需求,當我為了這些需求團團轉時,我丈夫認為,他的工作就是把錢帶回家。”

另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一個孩子,前夫每隔兩個星期會帶孩子過一個周末,她坦白說:“我總是祈禱這個周末能夠持續一個月,這樣我就可以獨自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

她向往的生活非常簡單:有一個能多陪陪孩子的父親,母親可以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樣,照顧孩子的忙碌生活就可以随時喊暫停。

研究證明,孩子出生後,父親會有更多時間放在加班、應酬,或者新的嗜好上,他們盡可能讓自己在不上班的時候也有事做,而母親說:“我想周末去做個瑜伽,想和朋友出去喝一杯”,則會被視為過分的要求。

參與研究的23位母親,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家庭兩邊跑,她們都表示自己是承擔撫育孩子的責任最多的人。

但我們總是很容易忘記一點:雖然從生理上來說,隻有媽媽可以生育和哺乳,但是照顧孩子,并不是隻有母親才能做到。

當女人和母親身份被綁在一起時,另一件事也同樣被捆綁上去了:對“怎樣當一個媽媽”的嚴格規定。

過去的“好媽媽”,應該犧牲自我、擁有無止境的耐心、不斷地完善自我,以更好的方式照顧家人。

而今天的“好媽媽”,似乎更難做了。

她們要做“辣媽”,既要生育,又要保持完美身材;還要做“智慧的媽媽”,既要陪伴孩子、情緒穩定,又不能放棄自我,甚至一些競争激烈的地方,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學習英語、數學。

從生育後是否要回到職場,到母乳喂養的時間有多長,從每天花多長時間在孩子身上,到有沒有用心給他選最好的産品,每一個選擇,都是衡量媽媽稱職與否、愛不愛孩子的标尺。

哪裡沒有做好,除了要面對“不稱職”的批評之外,她們也很容易陷入自責。

央視曾采訪一位練習巴西柔術的女性。

她在24歲時生下女兒,随後就開啟了全職媽媽的生活模式:每天一睜眼就是帶孩子、陪孩子;到了中午,開始研究菜單,想方設法地換花樣做菜;午飯過後,哄孩子睡覺,自己打理家務;孩子睡醒了繼續陪玩;接着準備晚飯,繼續陪孩子。

孩子睡了,終于有了一點自己的時間,她要讀親子教育的書、上“寶媽育兒”類的網課,以免在育兒上出現錯誤。

無形的焦慮和壓抑,讓她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心理咨詢師告訴她:媽媽要做到的不是完美,是“平和而堅定”,之後,她發展自己的愛好,練習柔術,才漸漸走出抑郁的狀态。

華盛頓大學根據1600名職業女性和家庭主婦的綜合調查得出的資料,指出要遠離抑郁症和焦慮症,最重要的是要擺脫當“完美媽媽”的想法。

在多納特的采訪中,好幾位母親都有一個共同的念頭:“我不後悔生孩子,但後悔成為母親。”

二者有什麼差別?

一位母親說:“我有個很棒的孩子,他美好到不可思議,我也很愛他,跟他的關系很親近,但我後悔身為母親這件事……”

另一位母親則坦白指出:“我希望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我隻是不希望當媽媽。”

她們明确區分自己後悔的是母親的身份,而不是孩子本身,因為孩子很美好,但是母親的身份卻給她們帶來了種種束縛,她們必須表現得像個母親,永遠無法從這個身份中逃脫。

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提出了“母職懲罰”的概念,她認為,母親們在社會中會遇到系統性困境,一旦成為母親,她們在求職、晉升、業績、薪資等方面,都會遭遇更大的壓力,而這也正是很多女性在“成為母親的選擇”上,最大的障礙。

每個人的确都是由女性所孕育而來的,但沒有一個女人一生下來就是母親。

女性當中,有些人喜歡和孩子相處,但不想成為媽媽,是以她們轉而從事可以和孩子互動的行業,或者花時間陪伴家人、朋友的孩子;

有些人不想生育,卻願意領養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

有些人希望當媽媽,有些人不想……

重要的是,她們有選擇權,有機會主宰自己的身體、決策和人生。

她們不會因為“不想當媽媽”就被貼上自私的标簽,也不必在“完美媽媽”的标準之下,活得小心翼翼。

母親節就要到了,母親需要的不隻是贊美和感恩,還有支援與自由。

願每一個母親,都能在母親的角色之外,成為自己。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

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

才是真正的孤獨。”

著名作家劉震雲

解讀《一句頂一萬句》

作者|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檔| 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