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媽媽,叫軍人的媽媽!

“兒啊,媽想你了!”

她的兒子,靜靜躺在鮮花簇擁中

卻令人心碎

肖思遠烈士的媽媽

緊握兒子的照片從此天人兩隔

她沒機會見到肖思遠最後一面

被架到兒子墓碑前她還是不願相信

俯首痛哭

把孩子送到軍營的媽媽

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噩夢

緻敬偉大的母親!

緻敬偉大的軍人母親!

(文末的故事,希望你能忍住不哭)

今天要緻敬的不僅僅是軍人的媽媽,更是我們的軍人媽媽,她們既是軍人也是媽媽!下面的故事就來自一位軍人媽媽。

我是一個軍人,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兒子三歲半,女兒剛滿周歲,由于特殊原因,沒辦法把孩子全都留在身邊。兒子三歲半才接到我所在的城市上學。

接回來後,兒子對我的那種陌生感和距離感,讓我内心泛起一陣陣心酸。他那種格外的乖巧和懂事讓我感受到他心裡的壓抑和畏懼。

我承認,我不是個好媽媽,兒子六個多月大我就離開了他,踏進機關的那一刻,我便開始了與他相隔400餘公裡的思念。

期間,一輪休我就趕緊往老家跑,為了節省時間,我曾在地鐵的廁所裡換衣服,曾坐過換乘時間僅有6分鐘的高鐵,曾打過暴雨中高于日常價格三倍的計程車,曾因列車晚點被困在換乘站一整晚,那種心急如焚,那種迫不及待,那種歸心似箭,我想是所有職場媽媽都經曆過的。

确實有很多遺憾,兒子6月大時我便離開,生而不帶,長期兩地分隔。

兒子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甚至第一次叫媽媽,我都是通過家人地視訊知道的,在視訊裡看到孩子鬧的昏天暗地卻無能為力的時候;孩子生病卻無法陪在身邊的時候;見面後孩子不認識媽媽不讓我抱的時候;分别時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仍要轉身離去的時候;

跟孩子視訊,孩子對我愛搭不理的時候;夜深人靜時思念孩子在被窩裡顫抖着哭泣的時候;這每一個畫面,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細節,

都是媽媽心中永遠的痛。

相信每個媽媽在養娃帶娃方面都有一段血淚史,但當這一種媽媽被冠以軍人身份,就被賦予了堅強的定義。忍痛割愛這個詞我了解得無比深刻,以兒子的成長為代價我也懂得了陪伴的意義。

有了女兒之後我就決定,無論再苦再難,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但現實總是有無數的無奈呀,因為媽媽要上班,公公需要婆婆照顧,爸爸需要媽媽照顧。和父母公婆都不在同一個城市,我能怎麼辦呢?

受疫情影響,我已經兩個多月沒有見到我女兒了,我每天努力地工作,努力地訓練,我以為這樣就沒有時間想念。

然而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兒那楚楚可憐的面容卻總是在我的眼前浮現。每次跟女兒視訊,女兒都看着我哭,吓得我都不敢再跟她說話,孩子,你别哭啊,媽媽抱不到你!你不要怪媽媽。

你問我後悔嗎?生活無法回頭,時光不能重制,不論是軍人媽媽,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隻是在生活的夾縫中艱難求存,别無選擇。

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工作和家庭位于天平的兩端,同樣重要,我會盡我所能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同時我也想變得更好,去實作一名軍人的價值。

相信我的孩子也會為這樣的媽媽感到自豪。

軍人媽媽應該是什麼模樣?

其實沒有人可以給我們答案

除非我們自己活成一個答案!

■有需要咨詢問題,歡迎關注三劍客公衆号,進入背景留言,我們将不定期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