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耦園匾額上的“字我介紹”

作者 |「潘慕白」

首圖 |「時雨淸風」

在蘇州衆多的園林當中,耦園别具匠心,饒有情趣。

耦園原名涉園,是清順治年間保甯知府陸錦所築,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涉園建于清初,鹹豐年間毀于兵燹,曆二百餘年,同治十三年(1874)僑寓吳中養病的蘇松太道道台沈秉成購得廢園,擴建後易名“耦園”。

耦園有被專家評為“吳中之最”的黃石假山,還有被稱為蘇州古典園林“地罩之王”的山水間落地罩,更有三面臨河完美呈現江南水鄉人家面貌的優越位置。

白牆黛瓦,小橋流水,秀山曲徑,亭台樓閣,徜徉其間,如入畫中。更叫人流連忘返的是穿梭園中,可以好好品味園主夫婦隐居求志、詩酒唱酬的風雅情趣。

@白牆下的花園 ▲

耦園有一個宣傳點,即它是蘇州唯一一座以愛情為主題的園林。未來耦園,看資料會被園主夫婦隐逸市朝、詩酒聯歡的一幕幕打動。來了耦園,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園主夫婦是如何在這一方小園裡演繹他們傳世的詩文生活。耦園裡一屋一亭,一方水澤一座假山,哪怕一個匾額,無處不展現二人隐居的生活情趣。

特别是題于匾額之上的幾個字,往往既蘊含着他們的人生追求、生活情趣,又彰顯着他們的思想内蘊、美學智慧。

那一塊塊匾額是點睛之筆,讓後來人逛耦園,如品明清獨幕喜劇。由此,耦園簡直就是園主夫婦留下的一篇伉俪情深的愛情獨幕喜劇,篇幅精短,卻筆墨明快,文辭雅潔。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來自耦園匾額上的“字我介紹”吧。

@姑蘇戀旅人 ▲

“耦”字是耦園獨幕喜劇的題眼。

購園隐居時,沈秉成才52歲,官途大好,晚清學者俞樾在《安徽巡撫沈公墓志銘》中有記載:“八年授江蘇常鎮通海道,十年調蘇松太道,累以籌饷功,加按察使銜,晉布政使銜,賞戴孔雀翎。”任職蘇松太道多次因功被賞,但沈秉成志不在仕,有歸隐意,希望可以安靜地著書立說。是以,購園後,他便在此定居,與夫人過着夫唱婦随翰墨快意的生活。

沈秉成的夫人嚴永華,詩書畫三絕,堪稱一代才女。她非常聰慧,其胞兄缁生曾評價她是“天授詩學者”。嚴永華自号“不栉書生”,舊時有“不栉進士”之說,“栉”即梳頭,意思就是不绾髻插簪的進士,指有文采的女人。嚴永華以“書生”自居,可見她對舞文弄墨的志趣與志向所在。

@白牆下的花園 ▲

“耦園”這名字,取得真是别具韻緻。

“耦”有兩個義項,一是“兩人耕為耦”,意為兩個人在一起耕地,二是通“偶”,意為一對,成雙。同時,耦園乃一園兩宅,沈秉成和嚴永華在涉園的基礎上,擴建一園,兩園合而為一,是以這東西各一園,與“耦”有不謀而合的美意。

耦園有許多展現“耦”字意境的楹聯。一走進耦園穿過門廳,可見院落的磚雕牆門,磚雕牆門對面是三間硬山頂平房,原是耦園的轎廳。入可見晚清著名書法家鄧石書“逍遙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間”楹聯,展現出園主夫婦“城市山水”兩相宜的佳境世界。梁上匾額書橫批“偕隐雙山”,其中的“雙山”,指的是園子的東花園和西花園,橫批取自嚴永華《雙山寓廬》詩句“偕隐雙山間,一廛差可托”。在喧鬧的城市之外逍遙,如同徜徉在山水之間,這樣的偕隐生活讓人豔羨。

過轎廳,便到了主人會客的“載酒堂”,三間高敞的大廳,讓人不禁聯想舊時主人招待賓客、詩酒高會的場面。堂上挂一幅《松下對奕圖》,旁有楹聯:“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上聯句取自南宋戴複古《初夏遊張園》原句,下聯取自陸遊“載酒園林,尋花巷陌”句意。楹聯由王西野撰,瓦翁書,非常生動地描繪出園主夫婦在此與文人墨客詩酒酬和的畫面。“東園”和“西園”,“南陌”和“北陌”,無不展現“耦”意。

上@火之星2100,下@姑蘇戀旅人▲

載酒堂還有一副柱聯:“左壁觀圖右壁觀史,西澗種柳東澗種松。”由清代書法名家王文治撰書。此楹聯,不但通過“左右壁”和“西東澗”來彰顯“耦”意,還表達了園主夫婦一邊寄身翰墨一邊寄興林泉的“耦”趣。

枕波軒東半亭牆面有磚刻楹聯:“耦園住佳耦,城曲築詩城。”這幅楹聯出自嚴永華之手,可以說這是這位女主人對她與夫君偕隐“愛巢”最深情最完美的诠釋。

佳“耦”天成,合耦情深。一個“耦”字,最是詩書陶情,閑居适性,盡顯夫婦偕隐之意,伉俪唱和之樂。

上@莫修-文,下 @白牆下的花園▲

琴瑟之好、同床共枕、舉案齊眉、白頭偕老……腦子裡想多少個夫妻恩愛的詞,都不及一擡頭看到磚額上“枕波雙隐”四個字。

這四個字是“耦園住佳耦,城曲築詩城”的橫批,非常完美地表達了園主夫婦超然物外、逸遊自恣的内在世界。

提到“枕波”,自然讓人想到《世說新語》裡的“枕石漱流”和“漱石枕流”兩個詞語。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具有禅理思辯色彩的故事。

說的是晉代孫楚(字子荊),年輕時打算隐居,便對好友王濟(字武子)說他想去過“枕石漱流”的隐居生活,卻誤說“我欲枕流漱石”。王濟不明就裡,問如何用石頭漱口,如何枕着流水。孫楚口誤之後,卻解釋說用流水洗耳,用石頭磨牙,自圓其說,而且頗有禅機。從此這兩個詞語都流傳了下來,隐喻潔身自愛、磨礫心志。

後人還總結了這兩個詞的深層次含義與境界。“枕石漱流”有兩層含義,一是物質層面的,有所需,始才“枕石而解困,漱流以解渴”;二是精神層面的,有所向往,始才“枕石而觀雲,漱流以戲水”。而“漱石枕流”是一種靈魂層面的,為得釋然,“洗其耳因其見污,砺其齒因其見圓”。

@喜瑪拉雅北坡的魚▲

耦園多水,園林三面臨河,園内也是山水相宜,是以退隐在此,用“枕”水來抒發超逸心懷,正是園主夫婦心志所在。

“枕波”非園主夫婦獨創,但用在耦園,比“枕流”更有意趣。枕流在野,天高地闊,展現的是一種疏狂不羁的生命姿态。水面細波,旖旎浪漫,兩人情投意合,雙隐靜園,退而求志,枕波恰到好處。

一個“枕”字,突出了枕河人家的好意思,也盡顯園主夫婦隐居的悠遊自在。

@莫修-文▲

“雙照樓”這名字,哪一個字拿出來,都平常,都不見奇。

但是三個字組在一起,于平常裡,卻有一份奇恣深緻,令人回味無窮。其中的“雙”字,自然讓人聯想到沈秉成與嚴永華攜詩遊園、成雙成對的美好畫面,但它别有韻味。

據介紹,“雙照樓”因面南而立,三面設窗,可得日月雙照,又以南朝梁王僧儒《忏悔文》“道之所貴,空有兼忘;行之可貴,其假雙照”句意而得“雙照”名,照為“明”意,寓意園主夫婦雙雙明道。

其實不論因得日月眷顧而命名,還是從古文中尋意而得名,都沒有什麼稀奇。而“雙”字,也是耦園“愛”主題的精髓所在,也不見奇崛之處。

@喜瑪拉雅北坡的魚 ▲

我喜歡這個字,是因為我把雙照樓放在整座樓的位置上去品。

雙照樓位于耦園東花園,确切地說是位于一座讀書樓建築群的主體建築一側。此讀書樓建築群,樓前有月台,樓中有天井,造型極具氣勢。樓中間設大廳三間,一樓名“城曲草堂”,樓上名“補讀舊書樓”。在整座樓的東端,有一部分略向南突,呈曲尺形,一層名為“還硯齋”,二層即“雙照樓”。

整座樓三間與讀書有關,可見園主夫婦對讀書的重視。他們夫婦于書齋讀書吟詠、著書立說,或者聯吟作對,好不快哉。

這個“雙”字,讓我腦海裡出現了一幀幀生動的畫面。他們樂在書齋,興之所起在書,最得意莫過于“又”讀了一本書,“又”寫了一首詩。然後上樓休憩品評一番,茶煙袅袅,意味無窮。

“雙”,不但是他們生活的映照,更是他們生命的姿态。退隐之後,可以抛俗事棄俗慮,他們寄身翰墨,滿足于“又讀一本書又寫一首詩”的收獲之中,盡得日月之光,智慧之光。兩個人,心心相印,吾心似你心,你心似吾心,“雙照纖塵淨,俱清萬籁沉”(釋惟一)。這才是他們夫婦二人隐居的最高境界。

上@白牆下的花園,下@時雨淸風 ▲

第一次看到“補讀舊書樓”這幾個字時,一刹那,感覺心跳了出來。

這五個字來自耦園東花園城曲草堂二樓的匾額,說是樓,其實就是一間書齋,是園主夫婦讀書的地方。這個名字,現在能查到的資料,說的是取自陶淵明詩句“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表達了園主夫婦向往着讀書學習式的隐居生活。

大概這确實是園主夫婦為書齋起名的出處與意圖了。陶淵明詩句的意思很淺顯,說的是地既耕又種了,是時候回去讀喜愛的書了。

上@姑蘇戀旅人,下@火之星2100▲

但是我覺得取意陶詩之句,并不能盡顯“補讀舊書樓”的神韻。

這一命名,神在這個“補”字,也韻在這個“補”字。

唐司空圖有詩句“補屋草和花”,一直是我特别欣賞的心境。山間有破屋,風吹雨打而漏,屋主便用草和花補屋。我曾以此句為題寫文,我相信人心中也有一屋,經不起太多的風雨,但有一腔補花補草的願,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圓滿的。

而今對另一種“補”,尤其歡欣雀躍,愛之不盡,那便是“補讀舊書”。人在仕途,為求名利,自是要奔走經營,勞勞役役,難得有閑散心境,靜心讀書。

待有朝一日,終于如願以償,日日與書為伴,書卷多情似故人,甚至恨不得讀盡前人書,将那些遺失的讀書時光都補回來。

一個“補”字,叫人寂然凝慮,悄然動容。

@喜瑪拉雅北坡的魚 ▲

凝視着這一個一個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的字,讓人深深地感受到,園主夫婦的高蹈趣味,不禁被他們的才情豐贍,思緻委婉所折服。

每一個字,都是陳舊而有溫度的,它們仿佛隔着時空在向我們訴說着一段風月琳琅的歲月,介紹着它們主人的風神容儀。細細品來,真是讓人沉吟遐想,俯仰低徊。

說明:本文配圖均已獲得授權,圖檔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嚴禁商用。攝影作者前帶有@符号的,均為微網誌賬号名稱。

或許您會喜歡下列作品:

轉發是最大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