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裁員解約!打價格戰!特斯拉看到了什麼

裁員解約!打價格戰!特斯拉看到了什麼

特斯拉Model X。徐凡淋/攝

裁員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不祥的信号,預示着特斯拉未來将面臨艱難時期。

徐凡淋丨文

股價下跌、傳遞量下滑、全球裁員、解約應屆生等,有關特斯拉的消息連日來備受關注,這家曾被“供上神壇”的車企正逐漸失去昔日光環。

“特斯拉都裁員,怎麼可能招人,都不招人了。”面對特斯拉連日來的裁員風波,特斯拉上海一内部人士直言。

4月25日,多名應屆畢業生稱,在今年3月春招時經初篩和三輪面試後拿到特斯拉offer,已認證公司簽章等待入職,但均在4月23日前後被通知解除錄用。

此前的4月16日,特斯拉CEO馬斯克釋出通知書稱,特斯拉将在全球範圍内裁員10%,按2023年底特斯拉全球員工總數140473人計算,此輪裁員共涉及約1.4萬人。

對于裁員緣由,馬斯克在内部信中表示,旨在讓公司保持精簡,并邁入下一個增長周期。他認為公司的“高速”發展造就了“某些領域的角色和工作職能存在重複,全面審視公司各個方面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生産效率至關重要。

裁員解約之外,這家電動汽車标杆企業、被華爾街趨之若鹜的“科技新貴”,正面臨銷售與利潤大幅下滑、技術突破等難題。

01

解約應屆生,全球速裁上萬人

“簽約的崗位是特斯拉研發工程師,工作地點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目前崗位已取消。”

被解約的李同學是一名大學應屆生,解約之前本處于待入職階段,4月23日被通知解約,解約原因,特斯拉方面稱招聘需求有一些調整和變化,目前他的崗位已取消,也取消其offer。

另一名被撤回錄用的應屆生則表示,特斯拉給他的說法是“上司層讨論的結果”,目前“全球暫停入職,在等待開放中”。HR在電話中稱如果後續有需要,可以重新面試。

特斯拉方面通過短信方式發送解除錄用通知函(解約函)的連結,簽署完成後就徹底從特斯拉離職。

裁員解約!打價格戰!特斯拉看到了什麼

據悉,特斯拉取消了在國内所有應屆畢業生的offer(錄取通知),三方協定上的違約金是零元,但這次解約給了應屆生一個月底薪的賠償。

除了解約應屆生,在現有員工中新入職人員和銷售部門是被裁的重點人群。

雖然馬斯克在内部信件中表明此次裁員的比例為10%,但在實際裁員中,有内部人士表示,特斯拉中國本次的裁員比例遠遠超過10%,銷售部門與新人是被裁的重點人群。

“我們店一名上班3天的小夥子賠了6萬元。”一名在特斯拉工作了5年的一門店經理表示,公司裁員賠償金為“N+3”,如果被裁的人無異議,3分鐘就可簽好離職手續。

“全國都有裁員,每個店都有裁,銷售部門裁的比較多,被裁的大多是新人,因為新人需要時間學習成長,公司沒時間再培養新人。”上述特斯拉門店經理表示,實際裁員比例普遍為20%左右,部分門店達30%。

“被裁的主要是新人,還有就是态度不好、工作不積極的人。”在該門店經理眼中,特斯拉是家看中過程的公司,認為隻要過程做得好,結果肯定不會差。

“特斯拉對每個人的工作日程都有把控。”該門店經理表示,在實際工作中,工作的時候有個電腦,電腦裡記錄的都是過程,每天幹了什麼清清楚楚,如一天接待了多少客戶,帶了多少客戶試駕等。

“工作态度與工作日程決定結果。” 該門店經理表示,如果一個人長期沒有工作日程或極少工作日程,也無業績,這樣的會被裁掉。

其實,特斯拉裁員迹象早已顯現。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公司高層曾要求經理們确定團隊中的核心成員,同時暫停了部分股票獎勵,并取消部分員工的年度考核,這一悄然布局無疑為裁員埋下伏筆。

有車企人士表示,特斯拉裁員和取消應屆畢業生的offer,是特斯拉開源節流求生存的無奈之舉,在競争激烈的電動車市場,特斯拉通過裁員來應對需求下滑和競争加劇的挑戰,這顯示特斯拉在尋求新的增長動力,透露出其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

“全球需求一直疲軟,裁員是特斯拉在增長前景疲軟情況下削減成本的必要舉措。”韋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丹·艾夫斯(Danlves)稱,裁員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不祥的信号,預示着特斯拉未來将面臨艱難時期。

02

下降的銷量與利潤

裁員解約!打價格戰!特斯拉看到了什麼

特斯拉Model 3。徐凡淋/攝

在全球電動車汽車市場陷入需求低迷、價格戰越演越烈的重重困境之中,特斯拉近期的一系列的裁員舉動無疑加劇了市場緊張氛圍。

就在解約應屆生與全球大裁員的同時,特斯拉交出了一份營業收入與利潤雙重下降的一季度财報。

4月24日淩晨,特斯拉釋出2024年第一季度财報并舉行電話會議。一季度财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實作營業收入213.01億美元,同比下降9%,環比下降15.4%,這是特斯拉自2020年初以來首次出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同時創12年來最大降幅。淨利潤(GAAP)為11.29億美元,下滑55%,降幅過半,總毛利潤為36.9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5.11億美元下降18%;總毛利率為17.4%,較上年同期的19.3%下降1.9個百分點。

報告期内特斯拉業績不及預期,對于一季度業績下滑原因,特斯拉方面表示,主要受一季度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和車輛傳遞量下降的影響,部分原因是弗裡蒙特工廠的Model 3更新生産線和柏林工廠的生産中斷。

根據特斯拉釋出的最新全球生産與傳遞報告顯示,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生産43.34萬台電動車,同比下降1.7%;傳遞38.68萬台電動車,同比下滑8.5%,為近4年來首次季度銷量同比下滑。

同時,一季度特斯拉自由現金流轉負,上季度為20.6億美元,本季度為-25.3億美元。特斯拉方面将轉負原因歸于27億美元的庫存積壓與1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資本支出。

對于公司大幅度裁員,特斯拉首席财務官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裁員已經全面完成。

在特斯拉增長困境的背後,也有美國整個電動汽車市場的低迷。據标普全球汽車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電動汽車銷量近26.9萬輛,同比增長2.6%,環比下降7.3%。

除美國外,歐洲的電動車市場需求也在放緩。以德國為例,該國3月的電動汽車銷量下降29%,創十幾年以來最大降幅。

此外,今年年初美國芝加哥地區出現極端寒潮天氣,電動汽車在寒冷天氣下充電速度緩慢,也降低了人們購買電動車的動機。

事實上,在行業低迷之下,去年以來,歐美衆多傳統車企已經開始重新考量他們的電動化戰略。

03

國内競争加劇,價格戰白熱化

在中國這一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特斯拉雖然占據不少市場佔有率,但面對中國車企強勁的生産實力,特斯拉正面臨銷售與技術的“全面圍剿”。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3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售累計約13.2萬輛,同比下滑3.6%,其中,3月銷售量約6.24萬輛,同比下降18.61%。有觀點認為,特斯拉一季度全球傳遞量下滑與其在中國市場同期業績不理想有一定關系。

有市場人士認為,特斯拉在華銷量大幅下滑,主要受越來越多同級别電動中高端車型進入市場後對其主力車型擠壓所緻。

這之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小米SU7上市的影響。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便将“槍口”瞄準特斯拉Model 3。

“小米SU7上市新聞釋出會上,小米CEO雷軍直接将SU7各項技術對标Model 3。”特斯拉一門店經理直言。

特斯拉Model 3除與小米SU7競争外,特斯拉Model 3目前售價23.19萬元,而在20萬~30萬元價格區間的細分市場中,還要與極氪007、新極氪001、星際元ES、未來ET5、小鵬P7i、比亞迪漢、小鵬P7、智界S7、智己L6等搶奪市場。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開始推出對标特斯拉Model Y的車型,如已上市的小鵬G6、全新騰勢N7,以及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推出首款車型樂道L60亦直接對标特斯拉Model Y,且成本更低,比特斯拉Model Y價格低約10%左右,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釋出并于第四季度開始大規模傳遞。

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降價促銷量成了特斯拉的營銷政策之一。

4月21日,特斯拉Model 3、Y、S、X全系在中國大陸降價1.4萬元,Model 3起售價降至23.19萬元,Model Y 起售價降至24.99萬元。降價後的Model 3與小米SU7價差縮小至1.6萬元,Model Y 與全新騰勢N7價差縮至不足1萬元。

4月24日,特斯拉又針對Model 3、Y車型推出0首付活動,Model Y首付零元起,日供可低至146元;Model 3首付零元起,日供可低至145元。

裁員解約!打價格戰!特斯拉看到了什麼

特斯拉門店促銷活動。徐凡淋/攝

此外,特斯拉下調購買門檻,支援舊車置換抵首付活動。據上述特斯拉門店經理介紹,通過特斯拉官方完成置換,特享5年0息還月供貸款福利。此外,還可享價值32000元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90天免費試用,14天保價服務以及14天通勤保障等。

事實上,為刺激一季度銷量,今年以來特斯拉已多次降價。

1月1日,特斯拉推出購車優惠活動,宣布Model 3後驅現車保險補貼6000元,同時推出低息金融政策,限時購買Model 3與Model Y最高優惠2.3萬元。1月12日,特斯拉中國官網宣布,Model 3煥新版售價降至24.59萬元,降幅1.4萬元;Model Y售價降至25.89萬元,降幅7500元。

3月1日,特斯拉再次推出限時購車優惠活動,在3月底前提車Model 3和Model Y的買家,可享受保險補貼、車漆福利、低息金融合計最高優惠3.46萬元。

對此,蓋世汽車研究總監王顯斌表示,特斯拉今年的傳遞量資料可能不會太理想,新産品的釋出節奏也相對緩慢,如果後續銷量持續不佳,特斯拉可能還會采取降價政策來保障銷量。

在技術方面,特斯拉當下也面臨較大突破口,目前各項技術基本都源自2012年釋出的Model S。多年來,特斯拉的續航實力幾乎獨占鳌頭,V3超充領先業界,新興的輔助駕駛技術也曾引起轟動。

然而,國内目前已經出現不少能與特斯拉抗衡甚至超越它的技術。如華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比亞迪的雲攆、dmi發動機、自研刀片電池,理想的增程器、蔚來的換電站等,不管是續航能力、快充技術還是視覺方案等輔助駕駛能力,這些車企各具特色,能夠在消費者的權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