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音頻,邊聽邊看
你家的熊孩子,是否問過你以下這些問題: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為什麼小明家可以住别墅,而我們隻能住小房子?”
“媽媽,為什麼你工作那麼辛苦才賺一點錢,小明媽媽天天在家睡覺卻那麼多錢?”
......
當孩子問到父母這類涉及金錢的問題時,很多父母可能會内心不安——是據實相告還是遮遮掩掩,是個困擾很多父母的難題。
對于中國父母而言,和小孩坦誠地談錢不是一件易事,因為金錢這個話題比較敏感。
很多人擔心告訴孩子家裡不缺錢,孩子會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當然更多人沒有這個顧慮,因為他們打心裡就覺得,家裡确實沒錢......
中國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接受很多技能、知識和道德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金錢教育。
其實,金錢教育是除了道德教育之外最重要的教育,因為良好的金錢觀不僅能讓孩子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還能讓他在機遇來臨時巧妙抓住,使Ta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如果你想讓孩子變成一個富有的人,那你一定要聽聽這本《反溺愛》。
《反溺愛》一書,不僅指出了與孩子談錢的重要性,還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正确與孩子談錢。
01
不想寵壞孩子,就要好好談錢
很多人潛意識會覺得,一旦和孩子說“家裡不缺錢”,或者給孩子很多零花錢,孩子就容易被寵壞,甚至變成不學無術的纨绔子弟。
但《反溺愛》的作者羅恩·利伯指出,寵壞一個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被寵壞的孩子有四個主要共通點,但不一定同時出現。
它們分别為:很少分擔家務或其他責任、沒有太多行為與作息規範、父母或其他人給予了他們很多關注與協助、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在被寵壞孩子的共通點中,前三點不用花半毛錢,就連第四點,即使家裡不太有錢,但如果有很多親戚溺愛這個孩子,孩子也可能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環境裡,就連身為中産階層與工薪階層的父母,也擔心孩子會信奉物質主義,誤以為一切都是他應得的。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作者認為,談錢其實是談價值觀。金錢是中立的,并且還能作為教育的工具。
同僚阿紫的兒子很調皮,每次路過玩具攤都一定要買玩具,不買就蹲在原地哇哇大哭,怎麼說都不肯走。
阿紫因為這個事情很頭疼,後來我給她出了個妙招,她試過以後,兒子果然有了改變。
這個妙招是,等兒子再次在玩具攤前不肯走時,阿紫主動和孩子說:
“媽媽也很想買給你,但是眼下媽媽微信裡還差兩塊錢。我們一起把這兩塊錢賺回來,再過來買玩具好不好?”
兒子答應了阿紫的請求,阿紫就帶着兒子開始在街上撿礦泉水瓶。阿紫和兒子說,一個礦泉水瓶能換5分錢,他們要撿夠40個礦泉水瓶,才能買那個玩具。
最終,母子兩人撿了差不多2個小時,才換錢買到那個玩具。
兒子拿到玩具後禁不住跟阿紫說:“原來賺錢那麼辛苦,媽媽養大我真不容易。”
你看,如果家長使用得當,哪怕是兩塊錢,也可以給孩子灌輸我們希望他們秉持的價值觀。
其實細看之下,每個和金錢有關的問題都與價值觀有關:
零用錢與耐心有關;捐獻與慷慨有關;工作與毅力有關;在“想要”和“需要”之間妥協或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與節儉及精明有關。
把這些問題都談過一遍,對培養孩子的洞察力會很有幫助。孩子會知道,自己家為什麼比大多數人富有,或為什麼無法比同齡人擁有更多。
隻要對擁有的事物心懷感恩、願意與别人分享、在讓自己最快樂的事物上理智消費,不管孩子比别人擁有得多還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
這對孩子來說就是金科玉律,對我們大人來說也是一樣。
02
如何教孩子使用零花錢
如今,在很多家庭,給孩子零用錢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但很多人隻知道要給孩子一點錢,卻不知道如何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才能發揮零用錢的最大好處。
零花錢最大的好處是什麼?是培養孩子的耐心。
比如,孩子想買一個新的玩具,需要200元。家長可以把每天的零花錢設定在10元左右,讓他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期限裡,存夠200元,然後去購買。
用延遲滿足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隻有足夠的耐心,才能換來想要的禮物。
學會延遲滿足,是妥善使用金錢的關鍵。要知道,耐心與孩子成年後的良好财務狀況有很大的關聯。
最惹人注目的例子要屬巴菲特,如果不是他在年輕的時候養成了耐心的習慣,他又如何能成為一代股神?
耐心的培養至關重要,克制淺層次的欲望對孩子來說也非常有必要。
書裡提到了三種教孩子用零花錢的方式:
1. 把孩子的零花錢一式三份;
可以給孩子準備三個存儲罐,把零花錢分為三份,依次用來消費、捐獻和儲蓄,這樣能讓孩子了解,金錢有不同的用處。
2. 教孩子認清“需要”和“想要”;
在出門買東西前,可以讓孩子列出想買的物品,然後問他“它是不是你生存的必需品”“家裡其他人是否也認為它是你必需的。”
根據答案,把物品分為“需要”和“想要”兩類,并教孩子優先買“需要”的物品。
如果孩子非常想買某個“想要”的物品,可以鼓勵他說出買的理由,并且讓他在其他物品上削減預算。
3. 教孩子挑選成本效益高的商品;
在和孩子逛超市前,和孩子一起寫下要買的物品和總預算。引導孩子在預算範圍内挑選最合适的商品,練習把有限的金錢發揮最大價值、帶來更多滿足感。
當孩子學會了耐心等待、克制欲望并厘清“想要”和“需要”時,那麼他的财商便基本建立起來了。
随着年齡的增長,這類财商高的孩子就會越來越明白應該如何賺錢,以及如何花錢,最終成為富人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一邊擺爛,一邊等土豪孩子養你了!)
03
幫孩子樹立正确的金錢觀
看到這裡,你應該也知道:
我們大方地和孩子談錢,其實是通過樹立正确的金錢觀,來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價值觀、道德、品質。
那麼,如何幫孩子樹立正确的金錢觀呢?書裡提到的這幾點,值得我們去效仿:
1、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很多人都有能力給孩子提供所有的必需品,也能提供給孩子許多他們想要的東西。或許和其他人比起來,我們給的比較少,但和整個國家或整個世界比起來,我們給的要比大部分人給的多。
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這一點,但孩子可能不太知道,是以,我們要培養他們這個意識。
可以帶他們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擺脫社會迷思、教導他們感恩、并幫他們養成幫助身邊人的意識。
2. 通過捐獻來培養他們慷慨的品質;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慷慨,捐獻這件事就不該被忽略。
作者認為,早一點和孩子談捐獻的事情,孩子就越能從慷慨行為中得到快樂,并收獲一顆善良的心。
捐助行為可以提醒孩子去思考,他們想要支援什麼讓社會變得更好的理想。
3、工作對于金錢的意義;
知道了金錢的重要性,懂得了怎麼花錢還不夠,還得知道怎麼賺錢,是以讓孩子做一些工作賺錢,也非常重要。
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賺錢的行動——比如和孩子一起種花,拿去市場賣掉;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藝品或者蛋糕,再拿去換取金錢。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激勵孩子這種工作賺錢的本能,并觀察這種天生的勤奮會帶孩子走多遠。
工作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可以在打工中學到職業素養,如發展自我、與别人合作,以及有始有終地做好一件事,這些優秀的品質足以讓孩子蛻變。
從小教孩子花錢和賺錢,不僅能培養他正确的金錢觀,還能鍛煉獨立思考、統籌全局的能力。
要明白,孩子隻有從小懂錢,長大才能富有!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和孩子談錢的技巧,歡迎收聽這本《反溺愛》。
如果你還想更了解更多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以下四本書将對你有所幫助,陸續聽一遍後,你會知道如何成為更完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