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網都在罵“家庭PUA”,父母趕緊了解問題的本質

“PUA”的全稱是"Pick-up Artist",原本是指男性通過一定的訓練和學習後,提高情商和人際交往能力,更順利地與女性交往。

但是,部分别有用心的男性掌握了PUA技巧後,以此欺騙女性、實施精神控制,進而達到不法的目的,令不少女性在感情中受到重創。

我們曾拍攝了一期視訊,從清醒催眠的角度去解讀PUA,幫助女生更好地識别渣男慣用的PUA術。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期視訊在“快手”平台上,浏覽量突破200萬,成了爆款視訊!可見網友們對這個話題有多關注。

全網都在罵“家庭PUA”,父母趕緊了解問題的本質

有的網友說,除了婚戀PUA之外,還有父母對孩子的家庭PUA、上司對下屬的職場PUA,也讓他們非常痛恨。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PUA”。我們在臨床中接診大量青少年抑郁症、雙相障礙患者,他們之中就有很多人從小被父母貶低、批評,甚至又打又罵,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這是他們得病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那些自身履曆比較優秀、事業小有成就的父母,他們教育孩子時更容易強調家長的權威,不斷打擊孩子,強迫孩子聽話。

很多青少年、年輕人對這種父母深惡痛絕,在深受年輕人喜愛的B站(哔哩哔哩)上,很多UP主也拍過相關視訊,點選量都挺高。

全網都在罵“家庭PUA”,父母趕緊了解問題的本質

圖檔為哔哩哔哩平台上的截圖

還有豆瓣上曾經存在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大量青少年和年輕群體對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非常不滿,在讨論組内“抱團”抱怨。

這本來是很多孩子真實心聲的折射,有助于督促這部分家長改正,但後來,小組的内容越來越傾向于純粹的抱怨和發洩,成為了負面情緒的傳染源,容易誤導青少年、兒童。再加上小組名起得過于極端,将所有父母都稱為“禍害”,豆瓣平台逐漸意識到這個小組的存在會弊大于利,便隐藏了這個網絡小組。

網友們這種心情完全可以了解,“家庭PUA”給人帶來的心理傷害也确實很大。

不過,所謂的“家庭PUA”,與戀愛PUA、職場PUA其實有很大差別。嚴格來講,絕大部分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算是真正的PUA。

父母在客觀上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但無法否認,絕大部分父母的出發點也确實是為了孩子好。

比如有的父母經常批評、打擊孩子,其實他們并不是真的覺得孩子很差勁,而是擔心表揚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有的父母打孩子,是真的擔心孩子“不打不成器”,品行逐漸走歪。

當然,有些時候父母實在怒火中燒,對孩子采取的打罵有一定的洩憤成分,但這是相對次要而且少見的。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父母還是抱着教育孩子的初衷和目的,希望孩子成人成才,獲得幸福的。隻可惜用錯了方法,好心辦了壞事。

全網都在罵“家庭PUA”,父母趕緊了解問題的本質

圖檔來源于網絡

這與戀愛PUA、職場PUA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戀愛PUA,“渣男”“渣女”的初心可不是為了讓戀人變得更優秀,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欲、個人利益,甚至是不法目的。

說得簡單一些,他們是壞人,但大部分父母不是。相反,很多父母其實是很有道德感、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在工作和社會上備受尊重,可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确有很大問題。

是以,希望青少年、年輕人能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不要盲目地怨恨父母,更不要受到精神分析的影響,認為父母是“控制孩子”,這會強化了自己的憤怒、痛苦情緒。這對改善與父母的關系無益,對于我們自身的心身健康和人生幸福也無益。

尤其是得了抑郁症、雙相障礙等精神障礙的孩子,他們可能會是以一味指責父母,認為“原來,我之是以生病,都是父母害的”,将所有的過錯都歸咎于父母。

其實,抑郁症、雙相障礙的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形成雖然跟原生家庭有關,但也與校園、社會、網際網路環境。希望患者們理性對待,不宜以偏概全,否則情緒更加容易波動,病情不斷加重。

當然,我們這樣說絕不是為這部分父母開脫。如果想改善親子關系,加快孩子的康複,這部分家長必須改正,持續地、深刻地自我檢討、改變及提升。

全網都在罵“家庭PUA”,父母趕緊了解問題的本質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很多孩子指責父母對自己造成傷害時,父母非常生氣,并理直氣壯地說,“無論怎樣,我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無異于火上澆油,很多孩子直接回怼,“就算你們是為了我好,那你們傷害了我,就不用負責任了嗎?法律上過失殺人還要坐牢呢!”

是以,父母不能因為出發點是好的,就把自己的教育方式合理化。如果父母還是不改,不但孩子很有可能出現抑郁症、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還有可能親子關系斷裂。

等到孩子長大了,離開家了,他們可能根本就不想回家看望父母,甚至拒絕父母接觸自己的孩子,生怕父母繼續PUA孫輩。為啥孩子這麼冷血、無情呢?如果父母不及時自我檢討,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是以,如果父母将來想兒孫繞膝、享受晚年的天倫之樂,那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采取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親密的親子關系,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先讓孩子享受到親情的溫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