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木杆老秤

文/任文鑫

青未了|木杆老秤

我家有一杆“老秤”,那是老爺爺老奶奶他們過去在家中使用的,直到後來有了電子秤來接班,它就退休在這個老屋子裡,這個秤帶着和它搭對的砣,從此便沒再離開過那間老屋,從此不再肩負衡量重量的職責,而更換了做人心裡要有把秤,教育子孫後代“做人要有良心,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做事不可缺斤少兩的光榮使命。

這杆秤大約有我的手臂這麼長,看上去就像一根長笛,前端有一個紅色的挂繩和光亮亮的秤鈎。秤杠是用木頭制成的,經過長時間使用的“打磨”,秤杆摸上去十分光滑。上面隐隐約約地還能看到一些小點點,小時候不知是什麼意思,但通過一件事情大體見過它是用來衡量物品重量的。也就知道它是計量重量用途的。

話說老奶奶在世那時候市場買回來東西就說,那是用來稱重量的刻度,每個點代表着一兩,更代表着“信義”,做人要有良心,不可缺斤,不可短兩。如果她覺得買回來的東西感覺分量不夠,她就會用它再次衡量一遍它的重量。再來看看那長得像個大鈴铛的秤砣,它是用鐵做成的,雖然已經生鏽,摸起來粗糙不堪,但仍是實沉沉的。

聽我爺爺說說,這杆秤,力大無窮,稱起一個我,綽綽有餘。我就覺得要是犯了錯,不聽話了也許要用它來稱量一下我的良心啦。

青未了|木杆老秤

我們家的這杆秤,還有一段背後的故事呢。老奶奶告訴我,他們之前住的地方,以前是一片片的菜地。這些菜地是屬于集體的,大家一起種菜,有專人負責賣菜,也有人上門來收菜。是以,我們家的秤根本沒有“嶄露頭角”的時候。大約1983年的時候,土地承包到戶了,我們家分到了2畝地,老奶奶帶着爺爺和爺爺的兄弟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青菜、絲瓜、辣椒……。老奶奶把豐收的蔬菜有時會分給鄰裡,有時吃不完會運到市場上去賣,用的就是這杆秤。我們家的蔬果新鮮美味,份量足,憑借着大家的不辭辛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青未了|木杆老秤

随着時代的變遷,國家發展,家人工作變遷調動,我的家也遷移去了另外的地方,老爺爺老奶奶那裡基本不怎麼回去了。而在遠方的另一個家裡,這杆秤也一起來到了後來的爺爺奶奶的家放到了老爺爺老奶奶過去居住的老屋裡,回想起老奶奶,我會想起那杆“老秤”心想:“它經曆了歲月變遷,風霜滄桑,見證了祖國的發展,它不僅是一杆秤,能稱重量,更能時刻提點我們“做人要有良心,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做事不可缺斤少兩。

(圖檔源自網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系。聯系電話: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當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