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性格膽小怕生,多半是父母造成的,掌握妙招解決問題

孩子性格膽小怕生,多半是父母造成的,掌握妙招解決問題

有一些孩子非常大膽而且自信樂觀,非常讨人歡心,而有一些孩子則是比較膽小内向,平時也不喜歡社交,更喜歡獨處。

而相比較那些勇敢的孩子,膽小、怕生的孩子也很難适應新環境。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并給予一個正确的指引,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春節期間,朋友帶着大寶回老家,距離大寶開學也還有一段時間,就在老家住了一段時間。

朋友回來也有一個多星期了,大寶和老家的老表們也越來越熟絡,大寶每天和表哥表弟們玩得很開心,就是睡覺都要一起睡。

但是,朋友堂哥的兒子卻一直自己玩耍,不願意和大家夥玩耍。

起初,朋友以為是堂哥的兒子沒見過大寶,比較怕生,但後來她發現,不管是和大寶還是和自家兄弟姐妹,他都是不怎麼親近。

哪怕是大家夥一起喊他一起玩耍,他也不願意。

而朋友的堂哥面對自家兒子的這些行為表現也是十分擔憂,甚至擔心兒子未來的發展會受到影響。

01

孩子膽小、怕生的表現

内向、不自信、不合群是大部分家長給膽小、怕生孩子的一個标志性标簽。

這一類孩子很難适應集體生活,難融入,也不喜歡社交。

為人處事也畏手畏腳,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因為不知道怎麼找話題或者是插不上話而感到苦惱,是以反而會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呆在一個小角落。

這一類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不是很好,面對自己不喜歡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把“不開心”挂在臉上,甚至還會發脾氣。

這一類孩子對于新事物也是興緻不高,不願意甚至是抵觸接觸新事物。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很怕黑,晚上不敢自己一個人上廁所、晚上睡覺必須要開着燈等等。

02

孩子膽小、怕生的原因

1 家長過度保護

現如今,大部分家庭依舊隻有一個孩子,是以家長都會格外的寵愛孩子,把孩子捧在手心,細緻呵護。

比如,朋友堂哥家有一些重男輕女的觀念,對于這個兒子的到來是非常歡喜的,是以格外的寵愛,更是當做傳家寶一樣守護着。

孩子性格膽小怕生,多半是父母造成的,掌握妙招解決問題

不讓兒子單獨出門玩耍、不讓兒子吃外面的零食,對于兒子也時常的事事順從。

很多家長也是如此做法,但是這對孩子而言就像吃一種慢性毒藥,慢慢腐蝕孩子的心理以及各種能力。

孩子反而會因為被保護得太好,而在集體生活中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

也正是因為一直被保護,孩子相比于同齡夥伴的獨立能力也會差一些,也會給同齡人一種古怪、孤僻、難相處的感覺。

2 家長缺乏陪伴與關心

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家長為了家庭、孩子,需要外出打工,更有不少家長需要離開家鄉到外地務工。

這也就導緻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孩子雖然非常思念家長,想要與家長多相處,但現實并不允許,也導緻孩子的内心十分孤單。

3 家庭關系緊張

留意觀察,會發現,大部分膽小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氛圍大都是不和睦的,家長之間的感情也不和睦,經常吵架。

看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夫妻倆一言不合就吵起來,家裡要交水電費,夫妻倆又是一頓吵。

在這樣一個充滿了“火藥味”的家庭中成長,會對孩子産生兩種影響。

第一種,孩子有樣學樣,學習到家長的這樣暴力處理方式,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就用暴力來解決。

第二種,孩子在這種壓抑環境下,會變得非常謹慎,不敢做錯事情,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就會被“火藥”誤傷。

在家裡,特别是爸爸媽媽在家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高度緊張,跟家長說話都不敢太大聲。

03

解決辦法

第一,放手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應該束縛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成長。

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飯、第一次幫忙做家務、第一次自己睡覺……

這些第一次都記錄下孩子的成長曆程,也讓孩子的膽量在一個又一個的“第一次”中變得越來越勇敢。

“第一次”是每一個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經曆,家長不應該用所謂的“愛”來捆綁孩子。

家長要懂得放手,也要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去探索、去發現。

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内,少一些幹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快樂成長。

第二,多一些關心與陪伴

雖然說,現如今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孩子已經不愁吃穿了,但是卻十分缺乏家長的陪伴與關心。

特别是一些留守兒童,一年與家長見面的機會隻有逢年過節的一兩次機會,相聚的時間卻又很短暫,匆匆回家又匆忙返工。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家長的關心的,是以,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擠出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

如果是在外務工,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跟孩子視訊,多多關心孩子。

■ END ■

部分内容配圖 / 源于網絡 侵删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