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疫情防控“安全線”、診療救治“生命線”。自本市疫情以來,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堅持“兩線并軌”,多舉措舉全院之力堅持常态救治絕不停擺,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確定女性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保障疫情期間市民群衆的就醫需求,醫院從未停止開展危重症、化療、限期和急診手術,婦科擇期手術也已恢複開展。

等不起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病人

多學科協作與病魔“搶”時間

4月19日,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之時,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主任醫師朱芝玲接到消息,一名“黑斑息肉綜合征”合并宮頸腺癌患者正在從外地趕來紅房子醫院急診的路上。

“黑斑息肉綜合征”是一種由基因變異引起的遺傳性惡性良性腫瘤綜合征,發病率約為0.36-4/10萬,十分罕見。這類患者除了表現為皮膚黏膜色素沉着,胃腸多發錯構瘤性息肉,以及由息肉導緻的腹痛、梗阻、出血等并發症外,罹患特定癌症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患者小甯(化名)所患的“宮頸腺癌”正是宮頸癌中的一類,預後較差。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據了解,小甯曾有過2次腸套疊手術史。自從被診斷為“黑斑息肉綜合征”後,平均每半年接受一次胃腸鏡檢查,摘除的大大小小息肉,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了,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直到今年2月份,小甯開始出現下腹刺痛症狀,而且越來越嚴重,以至于她不得不通過每日口服止痛藥來緩解。3月份,當地醫院經過系列檢查和宮頸活檢,考慮為“宮頸癌”。醫生建議患者去大醫院找大專家來确定治療方案。

“去上海!去最好的婦産科醫院—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小甯父親心中打定了主意。但此刻,上海疫情正在最吃緊時刻,怎麼去?去了醫院收不收?治不治?“惡性良性腫瘤病人的救治不能等!”在當地醫院和當地衛健委的幫助下,上海市衛健委獲悉小甯病情後發放了通行證“救急”。

4月19日,當地120救護車将小甯和父親一路護送到了紅房子醫院楊浦院區急診。奔赴100公裡,當120駛入紅房子醫院時,小甯和父親的心安定了下來。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急診醫護團隊立即為患者完善系列檢查,加快提速“綠色通道”,收治入院,随後一系列診療工作有序展開。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要明确診療方案首先要有明确的診斷。對于惡性良性腫瘤病人,病理診斷是“金标準”。醫院病理科再次病理切片會診,明确為“宮頸胃型腺癌”。這是宮頸腺癌中較少見的一種亞型,與HPV 感染不相關,具有較高的侵襲性,且對輔助治療敏感性差。綜合病史、婦科檢查與影像學檢查結果,朱芝玲主任診斷小甯為“胃型腺癌IIA2期”,也就是說患者病情已經發展到了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時治療随時會面臨疾病進展,影響生存。

罕見疾病合并兇險的宮頸癌,小甯的治療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險境,尤其是她的惡性良性腫瘤病竈累及範圍較廣,而且有過兩次開腹手術史,盆腔内組織黏連嚴重、解剖關系不清,對手術醫生來說是個巨大挑戰。“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醫院集合各科優勢力量,婦科部立即召集婦科、病理科、影像科、宮頸科等科室的專家針對小甯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線上MDT多學科會診,讨論制定最佳診療方案。4月22日,中西醫結合科朱芝玲主任在華山醫院普外科專家的協助下共同為小甯進行了手術治療,曆時近6小時,手術順利完成。目前,小甯術後恢複良好,主診醫師根據病理制定後續輔助治療方案。

據了解,從4月初以來,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共收治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病人并手術50餘例,包括宮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等,每一位等不起的婦科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在這裡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

拖不得的化療病人

“更新管理”保障特殊時期的安全治療

上海實施全域靜态管理以來,對于正在接受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患者,特殊時期的化療就醫成為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化療是一種周期性、連貫性的治療。為了保障惡性良性腫瘤化療患者的就醫需求,確定應診盡診,應治盡治,自本次疫情發生之初,婦科各診療組定期排摸所有拟在院化療患者成為了一項正常工作。“把安全問題想在患者前面。”據醫院婦科部部長鹿欣介紹,醫院對化療患者的資訊排摸非常具體,包括有多少患者正在接受化療、或者将要接受化療、化療周期如何?是否外地患者?能否來院化療?是需要住院化療還是在日間病房化療?有沒有被封控等等。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趙女士(化名)是一名身在長三角地區的宮頸癌患者。2021年她慕名來到紅房子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之後按照制定方案定期前來進行化療。4月初,眼看着下一次化療時間就要到了,但上海疫情正處在焦灼狀态。正在她焦急無助時,接到了來自化療病房的電話。原來,醫院經過排摸發現了不少像趙女士一樣的外地患者。特殊時期,外地化療患者複診、化療怎麼辦?醫院建議病人先在當地就近選擇專業正規醫院按時接受化療。至于化療方案,醫院則同樣集合了化療專科力量與當地醫院接診醫生電話對接,在充分了解病人沒有化療禁忌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盡可能按照最優治療方案接續治療。

醫院婦科部主任鹿欣告訴我們,接受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一般需要在醫院住院1-5天不等,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滞留醫院引起的疫情風險不僅是患者的擔憂,也是院方管理工作上的重要議程。

特殊時期,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醫院在保留之前日間化療病房、住院化療病房的基礎上,調配各方資源又專門開辟了緩沖化療病房和隔離化療病房。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結合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床位配置設定。對于病情複雜、有高危因素的住院化療患者,更是施行了一對一負責制。疫情期間,病房分區的靜态管理模式,建立起了安全流暢的患者化療綠色通道。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除此之外,為了使化療病人在疫情期間有序接受治療,醫院還特設了“線上專線”友善化療病人咨詢。線上專線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都有惡性良性腫瘤專科醫生線上接診。對于經過評估不宜延期的患者将及時安排入院,保證有效治療;對于可适當延期化療或者正在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則會指導她們做好居家期間的自我健康管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動态調整和回報,盡量減少她們到醫院的頻率。近一個多月來,“線上專線”共接診了200餘位患者,解決了她們的燃眉之急。

據了解,自疫情發生至今,醫院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化療門診和病房化療收治診療工作從未間斷。4月1日至今,醫院共收治化療患者近400例。靜态的分區管理、積極的醫患溝通、順暢的化療流程……特殊時期,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但也正因為做到了這些,每一位拖不得的化療病人在這裡得到了放心安全的救治。

恢複擇期手術

切實解決病人就醫需求

疫情防控期間,紅房子醫院孕産婦、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急診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從未停歇。近日,随着城市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為了切實滿足患者就醫需求,醫院目前已恢複擇期手術。

紅房子醫院擇期手術恢複開展!分層保障女性患者就醫需求

4月28日,52歲的柳阿姨(化名)在醫院楊浦院區接受了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等了快一個月了,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下了。”

柳阿姨在今年2月初時曾因“絕經後陰道不規則流血”就診于外院,發現子宮内膜異常。為了求得進一步診治,3月中旬,柳阿姨來到了紅房子醫院子宮内膜病變團隊羅雪珍主任醫師的門診就診。經過系列檢查,醫生發現原來柳阿姨的症狀是因為“子宮内膜不典型增生”在作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宮内膜癌癌前病變。除此之外,柳阿姨還被診斷出了HPV高危型陽性合并宮頸進階别鱗狀上皮内病變。當日,柳阿姨就接受了宮頸LEEP術。好在術後病理結果顯示“切緣未見病變累及”,柳阿姨安心回家,等待着手術排期治療自己的子宮内膜病變。

不想疫情說來就來,像柳阿姨這種手術,按照當時疫情的防控需求不得不暫時延期舉行,優先保障危急重症病人的診療救治。近日,随着疫情趨勢的逐漸平穩,醫院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前提下,切實解決病人就醫需求,正在逐漸恢複擇期手術,打通患者的就醫通道。據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介紹,醫院婦科部各診療組正在對疫情前至今等候住院手術治療的病人逐一進行評估排期,排期手術。“許多患者,即便她們罹患的是良性惡性良性腫瘤,病情也是容不得等待過久的。”

據了解,疫情期間,醫院普通門診、急診、網際網路醫院始終處于開放狀态,近期專家門診已經恢複。目前防疫警戒仍未松懈,醫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為切實解決群衆就醫需求,各項診療服務正在陸續全面恢複中,五一期間醫院門急診及網際網路醫院也将持續開放,全力保障醫療服務有序開展。

撰文:李敏

編輯:李妙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