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了孩子後,你會“消費降級”嗎?這個答案太紮心了

有了孩子後,你會“消費降級”嗎?這個答案太紮心了

作者丨周公子

都說生了大寶就是生了一台“碎鈔機”,生了二寶就是生了一頭“吞金獸”。當一對夫妻開始生養孩子,他們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最近育兒圈流行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對夫妻自從養了倆寶之後,日子就變得緊巴了:原來從不記賬,現在每一筆都要計算清楚;原來名牌衣服想買就買,現在要等打折才敢進貨;原來去進階超市消費從不看價錢,現在也得掂量掂量才敢丢進購物車了……一連串“慘狀”被網友總結為4個字:消費降級。

當然,也有人不屑一顧,表示:“我甯願不生,也不會讓自己消費降級。”“如果我的生活品質降低了,孩子的狀态會好嗎?”在評論區裡,這種聲音也獲得了不少點贊。

對于很多人來說,生兒育女幾乎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為人父母,作出一定的犧牲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到底有多少人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又有多少人不會呢?他們各自的理由又是什麼?

為搞清楚這個問題,《婚姻與家庭》雜志在各大新媒體平台展開調查——你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嗎?在回收的2149份有效問卷中,68%的受訪者表示“會”,32%的人表示“不會”。

聽起來,大家犧牲的意願還是挺高的。有趣的是,在說“會”的人裡面,72%添加了一個這樣的注腳:“其實,我是不得不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折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為什麼你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

A.養娃基本花銷太大,我不得不減少其他消費。72%

B.對别人我沒那麼遷就,但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滿足他就是滿足我。24%

C.不隻是孩子,但凡别人有需求,我都會傾盡所有滿足對方。3%

D.别人都是這樣的,是以我也是這樣吧。1%

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之是以會為孩子消費降級完全是出于無奈(A.養娃基本花銷太大,我不得不減少其他消費),因為現在養孩子越來越貴了。

早前網上就流傳着一個“十大城市育兒成本排行榜”,揭示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到底要花多少錢。其中,北京的費用為276萬元,上海247萬元,深圳216萬元,廣州201萬元。平均折算到24年裡,每年也得八九萬到十來萬的樣子。而且,這個榜已經流行好幾年了,如今這個成本隻會更高,普通人負擔也更大。也難怪72%的人選擇“會”,但要強調自己“不得不降”了。

B(對别人我沒那麼遷就,但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滿足他就是滿足我)排名第二,占比24%。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樣的父母看似是為孩子犧牲,實際上也獲得了“替代性補償”。因為孩子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是以,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将自己體驗為孩子——“滿足孩子,就是滿足了我”,這便是一種角色代入的狀态。是以,這些父母在付出中也會獲得巨大的快樂。

選C(不隻是孩子,但凡别人有需求,我都會傾盡所有滿足對方)的人不多,隻有3%。某種程度上,這種心理有一點不健康。當事人不但會傾盡所有滿足孩子,也會傾盡所有滿足其他人。這種燃燒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獻姿态,一旦過了頭,就會變成讨好型人格,會讓自己活得非常累。

D(别人都是這樣的,是以我也是這樣吧)占比1%,選擇這個選項的人更傾向于具有依賴型人格,什麼都看别人的,人家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一副毫無主見的樣子。然而,做父母往往是需要主見的,隻有這樣,才能夠哺育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

有了孩子後,你會“消費降級”嗎?這個答案太紮心了

為什麼你不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

A. 我的生活品質降低了,狀态就不會受影響嗎?狀态差怎能帶好孩子?20%

B. 錢不是省出來的,我甯願辛苦賺錢也不要降低消費。27%

C. 要是消費降級,也是為了整個家,不單是為孩子。41%

D. 我甯願不生或少生。12%

傳統觀點強調父母奉獻,是以,當一個人說“不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的時候,也許會被認為自私。但是用現代觀點看,這些說法其實各有道理,對于維持家庭平衡具有積極意義。

比如占比最多的C(要是消費降級,也是為了整個家,不單是為孩子),就顯示出41%的人在面對“消費降級”這樣的重大決定時,最為看重的是“公平”。

當家庭經濟出現困難,他們最先想到的是“有難同當”,要讓全體成員一起來面對,而不是單純指望長輩做出犧牲去成全孩子。這種公平的理念,能夠在困難時期維持家庭的團結,同時也更有利于孩子從小培養集體觀念,遇事學會考慮他人。

B(錢不是省出來的,我甯願辛苦賺錢也不要降低消費)同樣是熱門選項,占比27%。它彰顯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态度,遇到資金短缺的時候選擇“開源”,而不是一味“節流”,想方設法維持消費水準不降級,需要能力,更需要氣魄。這種迎難而上、兵來将擋的作風,不但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寬更廣。

A(我的生活品質降低了,狀态就不會受影響嗎?狀态差怎能帶好孩子?)占比20%,也不在少數。這意味着,不少人意識到消費水準降低帶來的深遠影響,不止是“吃少一點兒穿差一點兒”,其實更容易影響一個家庭的整體狀态。隻是,選這一項的受訪者往往也隻是反對而已,對于解決的辦法,還沒有考慮得更多。

D(我甯願不生或少生)占比12%,雖然不多,但也顯示了一種趨勢。官方資料顯示,2020年,日本新生人口同比減少2.9%,連續5年創曆史新低;南韓新生兒數量減少10%,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法國正經曆45年來人口出生低谷;美國第一次疫情封鎖9個月後,人口出生率下降7%……

專家認為,大部分發達經濟體正進入新的生育低谷,原因雖然有很多,但生育成本高昂、經濟不确定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已成為影響決定的重要砝碼。

以上就是“你會為了孩子消費降級嗎”的調查結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是不希望為了孩子消費降級的,就算那些回答“會”的人,多數也是受限于各種現實因素。父母長期壓抑自身的願望來成全孩子,不僅會大大影響他們自己對于人生的滿足感,也會對孩子産生很多不良影響。

是以,為人父母,“學會滿足自己”是一門幸福必修課。就算工作再忙,帶孩子再累,我們依然應該想辦法去多開發一些“讨好自己”的手段。例如,不能再像二人世界時那樣經常旅行度假,但可以給自己買支心愛的口紅;允許暫時将孩子交給長輩照顧,去參加一場喜歡的聚會,等等。

隻有學會從一點一滴的滿足感中汲取能量,我們才能在“消費降級”的壓力之下達到新的平衡,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增長點。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