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遍全網的撒嬌式育兒法,你真的學會了嗎?

自從傅首爾在綜藝節目中現身說法,為觀衆展現了“撒嬌式育兒”的神奇效果後,這一育兒方式瞬間火遍全網,被許多父母稱贊和效仿。

的确,父母在孩子面前适當示弱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但是,如果不了解“撒嬌式育兒”背後的運作原理,盲目應用,反而會影響親子關系。

恰當示弱讓孩子變得自信有擔當

在孩子心裡,父母總是無所不能的。年齡越小,這種感覺會越強烈。當孩子逐漸長大,自主意識迅速崛起,便想要驗證自己的能力,并期望擁有如父母一般的勝任力。

這個時候,父母偶爾對孩子撒個嬌,适度示弱,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火遍全網的撒嬌式育兒法,你真的學會了嗎?

我曾在小區運動場碰到這樣的場景。有個小女孩在大人的運動器材上面做運動,估計是有些害怕,她問媽媽:“媽媽,你能陪我一起玩嗎?”

母親大概是看出了女兒的不安,但她并沒有走過去和孩子一起玩,而是微笑着說:“媽媽有點害怕,不敢上去,我好像沒有你勇敢呢。”

這句話就像是有魔力一樣。聽完媽媽的話,女兒略作停頓,猛然站直了身子,雙腿運動的幅度也變得大了起來。她大聲跟媽媽講:“媽媽,你看,這個很簡單的,不用害怕。你勇敢一點,有我陪着你呢。”

當這位媽媽“小心翼翼”地站上運動器材時,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說:“媽媽,你真棒,好勇敢呦!”

這位媽媽用“撒嬌”幫助女兒克服了恐懼,同時讓女兒在“幫助媽媽”這件事上獲得了成就感,變得自信和勇敢。

上述案例與著名教育學家海蘭的觀點不謀而合:當孩子面對完美型父母時,會養成兩種性格。要麼學習父母,讓自己變得完美;要麼什麼都不做,等着父母幫自己做。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面前恰當地示弱,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寬容、更自信、更勇敢。

火遍全網的撒嬌式育兒法,你真的學會了嗎?

控制型示弱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撒嬌式育兒”雖然有其特定優勢,但是踐行這個方法的前提是信任孩子,并且以幫助孩子成長為目的。

如果父母僅僅是為了借助孩子的同理心來滿足自己的内在需求,以此依賴或控制孩子,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角色就很容易倒置,這将給孩子的人生造成極大影響。

知乎上有位網友釋出了這樣一篇文章。他在文章裡抱怨,父母經常對自己撒嬌,并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自己在忙碌之餘還要費盡心思安撫父母的情緒,以至于身心俱疲。他很想拒絕父母,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然而,就是這樣一篇看似“大逆不道”的文章,卻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許多人留言說,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曆。

火遍全網的撒嬌式育兒法,你真的學會了嗎?

這就是那些“被撒嬌的孩子”長大後的樣子,他們懂得照顧父母的情緒,也比一般孩子更懂得擔當。可是,他們并不快樂。

因為父母過于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進而壓制和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這些孩子内心嚴重缺失安全感、滿足感和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被忽視的孩子》裡講道:當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失了應有的界限,就意味着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年,這使得他們在青春期叛逆的風險将更大。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或許會責任心過度,卻永遠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始終處于情感缺失的狀态。

因材施教,營造最舒适的親子關系

每個家庭的育兒環境不同,孩子的性格養成也各有差異。是以,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火遍全網的撒嬌式育兒法,你真的學會了嗎?

第一種情況:如果家庭教育環境良好,孩子有較強的安全感和自主意識,父母适當示弱,就能夠幫助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信。這裡的适當示弱是指,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内,且這件事情不會颠倒了親子角色。

比如,你可以跟兩三歲的小朋友撒嬌道:“媽媽做完家務活有點累,你能幫忙把玩具擺放好嗎?”這樣做,不僅能給孩子創造幹家務的機會,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但你不能跟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說,媽媽太累了,就由你來負責今天的晚飯吧。這件事情完全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外,隻會讓他們變得驚慌和不知所措。

第二種情況:如果因為教養方式不合理或家庭關系不和睦等,導緻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們就要多關注孩子的内在需求,通過滿足孩子的需求幫他們擷取安全感并養成良好品格。

為人父母需要清楚,沒有哪一種育兒方式是絕對有效或者堪稱完美的,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當我們選擇一種方法時,關注點不應在方法本身,而應聚焦于應用對象的個體特性,因材施教,才是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