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昨天在手機上看見一則新聞,北大某知名教授發的微網誌被指出多處語病錯誤。一開始筆者沒什麼興趣,就沒點連結。今天看手機,該消息又跳到了顯眼處,說這位教授已經作出一笑置之的回應,而挑錯的網友表示“很失望”。

于是筆者來了興緻,點開新聞,又去北大張頤武教授的微網誌翻了翻,看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筆者孤陋寡聞,如果不看新聞,原本不知道張頤武教授何許人也。張教授的微網誌有900萬粉絲,還是頗有影響力的。挑錯的網友是某地一名律師。張教授那條引起争議的微網誌這裡就不引用了,評論區有數以百計的網友起哄批評。

筆者認為某律師要麼是嘩衆取寵,為了蹭流量,要麼另有目的。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張教授

微網誌不是學術平台,也不是嚴謹的出版物,隻是個社交平台而已。大家在微網誌上暢所欲言,很多人發微網誌習慣用口語方式表達,就像生活中聊天,語句不嚴謹很正常。張教授随手敲的一段話,卻被某律師抓到了“把柄”。

比如某律師稱,張教授微網誌頭一句“專家作用不能忽視”,“專家”和“作用”之間少個“的”字,嚴格來說是這麼回事,但人家這條微網誌就是口語化的,并不影響閱讀了解,隻要認識字就能看懂。也沒人規定發微網誌不能口語化。

當然,張教授的微網誌裡還有漏字、錯字,某律師着實下了一番功夫,雞蛋裡挑骨頭。他在截圖裡把張教授寫的“認真學”改為“認真地學”,卻令人發笑。看來某律師忘了自己上學時的一句口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既然他這麼較真,就應該站出來呼籲,把這個口号改為“好好地學習”。

看某律師的照片,年齡也老大不小了,應該聽說過《水浒傳》裡誕生的俗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照他的思維,這也是病句,改成“大碗地喝酒,大塊地吃肉”才對。但俗語的優點就在于簡練,一改就鬧笑話了。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這個俗語被很多名家引用。張恨水的小說《新水浒傳》第十七回,柴進對董平說:“仁兄,筆者等聚首多年,今日這一行,卻不知再能像當年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也無?”二月河的名作《雍正皇帝》第三十四回,雍正接見一個武官時說:“你是武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該灑脫些的。”

這都是出版物,某律師與其在微網誌上較勁,不如去糾正出版物的“謬誤”。

中國的漢字用法很靈活,名詞可以具有不同的詞性,在某律師眼裡可能也是毛病。就拿當代中國著名文學家、詩人餘光中的詩作《碧潭》來說,其中有一句是:“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憂傷的側影”。

要是某律師看見“再玻璃些”四字,必定莫名驚詫,還要批評餘光中國文不及格,為什麼不寫作“再透明些”?問題是餘光中如果和他的水準一樣,也就稱不上著名作家和詩人了。當然,我們不能要求一個滿身銅臭的訟棍和詩人比文學造詣。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某律師還指出,張教授那條微網誌裡最後一句話“上海加油”用錯了标點符号,應該是歎号而不是句号,且不說一個符号影響不到張教授為上海加油的熱情,這再次暴露了某律師的國文水準之低。他肯定不知道中國古文原本沒有标點符号,是以古人讀書要懂得“斷句”。

比如韓愈的大作《張中丞傳後叙》裡有一段話,隻斷句不加标點的話,是這樣的,“守一城 捍天下 以千百就盡之卒 戰百萬日滋之師 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天下之不亡 其誰之功也”,最後一句應該加歎号還是問号?其實隻要看得懂,無需标點也能讀出作者的情緒。

某律師批評張教授,和幾年前一個中學老師挑魯迅文章的毛病如出一轍。那個老師說,魯迅的名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連标題都用錯字了,是“紀念”而不是“記念”,應該按現代漢語标準糾正,諸如此類。

實際上漢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字、詞含義也因時而變,明清到民國,人們常用“記念”一詞。作為一個國文老師,能不知道嗎?你算老幾,想否定整個傳統文化?看來他為了出名不顧一切了。

如果按照現代國文标準,那麼中國的所有古文都有語病。這一點魯迅在《不通兩種》裡說過,“做中國人其實是很不容易‘通’的,高手如太史公司馬遷,倘将他的文字推敲起來,無論從文字、文法、修辭的任何一種立場去看,都可以發現‘不通’的處所。”然而,這并不妨礙魯迅盛贊《史記》是“無韻之離騷”。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話說回來,讓某律師讀魯迅上面這段話,肯定也能挑出幾處不符合現代漢語标準的語病來。他當然不會那麼做,對蹭流量而言,不如去幾百萬粉絲的張教授的微網誌上挑刺。

北大教授張頤武微網誌風波:警惕有人渾水摸魚

前面是從漢語本身的角度讨論張教授的微網誌問題,或許筆者低估了某律師,他向張教授發難,也可能是不喜歡張教授對上海抗疫的态度。上海之前抗疫不力,沒少被網民批評。張教授近期的微網誌也說了,上海加大抗疫力度後,效果顯著,是以多次為上海加油。

上海是中國的,無論如何,大家都希望上海疫情盡快清零,恢複如初,為上海加油有錯嗎。筆者還看了張教授之前的微網誌,幾次譴責某作家對中國疫情的惡毒言論。僅從這一點,筆者就無條件支援張教授。

術業有專攻,張教授畢竟是中文系專業,單論國文水準,能甩某律師十條街。正如少數網友所說,可能張教授正能量的言論招來了某些人忌恨。而很多網友的情緒很容易被某些言論帶偏,希望大家遇事不要急着發言,靜觀其變。對他人不要過于求全責備。如果張教授出版的書出現了類似問題,再批評也不晚。

至于某律師,但願他隻是吃得太飽,而不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