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封控在家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吃吃吃,但最近我身邊不少朋友,都被“吃”給整憤怒了:

辛辛苦苦做半天,娃就一句“不想吃這個”!

埋頭苦幹2小時,娃看都沒看一句“我不餓”!

老母親們都在憤怒地吐槽“孩子太挑食了!太難伺候了!”

(嗯,昨天憤怒的那波是因為不睡,今天咱們再說說那波不吃的)

如果我說很少有挑食的寶寶,大部分寶寶都是正常的,你會不會想要打我。

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們自己,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飲食偏好,有人喜歡甜的,有人喜歡辣的;有人無肉不歡,有人純素食主義。

但成人世界對口味上的偏好是非常寬容的,就算你路邊買個煎餅老闆也會親切地問“蔥和香菜要不,加不加辣?”,怎麼到了孩子身上态度卻180°轉了彎。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CC小時候就被奶奶叨叨“這不吃那不吃,你這孩子咋這挑食”。

再加上CC小時候本來就黒瘦黑瘦的,奶奶一直念叨着是因為挑食惹的禍。

這大概也是很多人最大的擔憂,怕孩子挑食,導緻營養不良。

我隻能這麼說吧,營養過剩的孩子千千萬,但因挑食導緻營養不良的還真沒幾個。

01

1、吃的偏≠挑食

因為一般的孩子連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挑食都算不上。

許多父母在這點上都有誤區!

娃主食隻吃米飯,饅頭、面條、大餅、餃子一口都不吃!

娃隻愛吃雞腿,牛羊豬肉都不愛吃;

娃不太喜歡蔬菜,愛吃的也就2、3樣,其他的都不太喜歡;

——這都不!叫!挑!食!

啥?這多明顯的挑食啊,為啥不叫?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釋出的膳食寶塔: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我們可以看出來食物主要分為四大類來達到孩子的飲食均衡:

奶類大豆堅果

肉蛋禽魚類

蔬菜水果類

谷類薯類

隻有這幾大類中某一類完全不吃,才是挑食,才需要幹預。

現在食物種類非常豐富,幾乎沒有什麼食物是不可取代的。

不必過于糾結某一種食物,為了讓孩子吃一口西藍花、香芹等鬧得雞飛狗跳。

這種不吃,那就換一種其他同類型的。在四大營養類型中,找同類的替代品,隻要多嘗試總能找到能入孩子口的。

哪怕是同類中孩子隻鐘愛某幾樣,它們也能提供同樣的營養。

與此同時,其他大類也在正常攝入,那從營養素層面上,孩子依然能擷取均衡的不同營養。

是以,不需要一聽孩子說這不吃那不吃就焦慮的不行,還給娃扣上挑食的帽子。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至于普通意義上的挑食,即口味偏好,這太常見了。

孩子生來就是不一樣的,飲食習慣也與天生屬性、地區風俗和家庭習慣等都有關系。

2、不吃某種“好食材”≠挑食

胡蘿蔔對視力好,你怎麼一口都不吃!

芹菜好多粗纖維,你都便秘了為啥不吃?

吃魚可以讓你更聰明,你這孩子,怎麼不知好歹呢?

大人多多少少都會帶着一點功利心養孩子。打着為你好的名義,實控制之行。

胡蘿蔔、芹菜、魚是真的好,但是不吃孩子又能怎樣呢?是會營養不良還是影響生長?

确實,有些孩子對食物的挑剔程度特别奇怪,有些是重度綠色過敏患者,有些是但凡和瓜沾邊的就一概嘗都不嘗。

但作為父母,一定要在思想上認識到,飲食有偏好這并不是孩子的錯誤,比吃什麼更重要是尊重孩子的飲食意願。

很多關于吃飯造成的拉鋸戰,幾乎都不是因為某種孩子不吃的食物引起的,而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因為我想讓你吃。

“我覺得”這對你好,“我覺得”你應該吃,都說了是為你好,還不領情,就是不懂事、不知好歹。

看,對于孩子來說,食物的功能已經不是簡單的充饑,而是承載着父母的控制。

吃飯已經變成了沉重的任務和壓力,吃不吃變成了他們跟父母談判的籌碼,飯桌成了跟父母權力之争的戰場。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很多時候,孩子讨厭的不是吃飯,而是被逼着吃飯、被控制的感覺。

為了戰勝你,他們甯願犧牲自己的身體,也要感受自己“說了算”的力量。

你越想讓我吃,我就越不吃。

這些可憐的孩子早已經忘記了食物是好吃呀、是可以充饑的呀。他們早就不會把吃飯當作是一種享受的事情了。

某個食物之于孩子再好,好的過親子關系嗎?

是以不要一個勁地哄、勸、逼了,孩子自己是知道饑飽的。人類繁衍迄今200多萬年,沒聽說過面前擺着飯,還能把自己餓死的。

3、簡單的“我不吃”≠挑食 ,可能是你腦補太多

要說孩子不想吃某種食物的原因,那可是太多了。

可能是當時不太餓、心情不好、心裡想着别的好吃的,或是純粹不喜歡吃它。

但所有的原因,到了孩子嘴裡可能就隻是一個“我不想吃”。

趨于這種簡單粗暴的回答,我們會想當然的了解為“哦,他不喜歡”——“他又不喜歡”——“他什麼都不喜歡”——“他太挑食難伺候”。

我家奶奶就是這樣判定CC太挑食的。

早起做了炒餅。

奶奶:來吃飯

CC:我不想吃。

奶奶的結論:她不愛吃炒餅,其實隻是因為剛起沒胃口。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中午做了炸醬面。

奶奶:來吃飯

CC:我不想吃。

奶奶的結論:她也不愛炸醬面,其實隻是因為玩過家家正上瘾當時不想抽離出來。

小孩子都是直男思維,你問他答,多一句原因也不會想解釋。

是以,每次我都會多問一句“你為什麼不想吃呢?是現在不想吃,一會再吃?還是……”

教給孩子對食物正确的表達方式,也讓孩子明白“哦,我其實并不是真的讨厭某種食物,其實是有很多其他原因的”。

是以,孩子吃飯真的不用管。如果不是為了對抗你,那就是真的不喜歡。

前者越逼越糟糕,後者逼也逼不來。

隻要勉強符合生長曲線,孩子吃不吃就随他吧。

其實有時候,放下焦慮,你會發現自家娃其實吃的還行。

因為,沒有哪個媽媽覺得自己的孩子吃的正好。

别說CC了,就我生完DD都胖出雙下巴了,我媽每次開視訊還會說“怎麼都瘦了,是不是又偷着減肥呢?”

02

如果孩子已經出了問題,或者你實在想幹預,給你3點建議:

1

讓她參與下廚

人總是對自己付出越多的東西,格外重視。

這種精神上的偏執,甚至會大于口味本身。

跟你們分享我自己一個故事,我從小就很讨厭吃茄子。

我6年級那年住外婆家, 突然想學做飯,我外婆教我的第一個菜就是炒茄子。

我炒出人生第一道菜,自己濾鏡加持,再加上親人的彩虹屁,來人我就展示一道炒茄子,這麼說吧,那個暑假我吃光了外婆家菜園裡所有的茄子~

而CC不愛吃黃瓜,這次封城,誤打誤撞搶到兩個拉皮,DD拿着手感新鮮,吵着要玩,我說幹脆你來切吧!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DD看着也參與,姐弟倆合作了一整盆,切拉皮、黃瓜去皮、切片,放芝麻醬,醬油、拌勻。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還沒正式開飯,倆人就幹掉了大半盆,我說CC,這以後就算你一道拿手菜了!

我猜,她一定會是以愛上黃瓜……

2

若非要幹預,不要逼他,去感動他

敵人無法逼你吃下你喜歡的美味,但是我們會心甘情願吃下夫妻的黑暗料理。

為什麼?

因為愛啊!

他親自下廚诶!她做飯很不容易诶!

如果你想借用外力,就讓孩子一起參與,看到你備飯的不容易。

當然這不是要說出來,而是讓孩子看到,可以和其他人配合,在家人做飯時,帶孩子到廚房看一看。

看看家人做飯時認真的神情,被煙熏皺的眉,被悶熱出的滿頭汗。

讓孩子知道,原來飯菜并不是想吃就可以随意變出來,你不喜歡吃的食物也是家人費盡心思做出來的。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隻有孩子看到你的付出,知道你為此忙碌的全過程,他才會珍惜,才會滿含愛意的面對一道菜。

當吃飯時,我們不僅僅看到的是飯菜,更是那個全心為我們做飯的人,飯菜裡就會擁有一種特别的味道——愛,飯菜也就變得可口起來。

3

多放風,耗光電量,不信他不喊餓

其實,說了那麼多,孩子挑食的一大部分原因,隻是因為不餓!

尤其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飯點前餓的幾率太小了。

因為零嘴太多,動的卻太少,孩子吃得下才怪。

CC一直都不是個嘴饞的孩子,雖然5歲後不挑食了,但整體飯量一直不大。

但有一年暑假報了遊泳課,那年暑假也開啟了CC的狂吃模式。

下了課,就喊餓,立馬就要來塊面包和牛奶打底。(擱以前,這點量下去飯幾乎就無緣了)

回家後也毫不影響食欲,幹一大碗飯。

真是應了那句,運動和饑餓感是最好的助餐劑。

後來,我家的傳統就是,無論刮風下雨,隻要沒事沒作業,就讓孩子下樓瘋跑瘋玩。

是以啊,如果你嫌孩子吃得少,不妨多拉出去跑跑,耗光電量,咱就不信他不喊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