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如何回答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能玩一下手機嗎?”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現在父母非常關注的話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應該采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産品。

兩三歲接觸電子産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議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要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下傳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瘾而索要手機玩。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确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丢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瘾。

是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适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訊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建議父母家人的手機去娛樂化,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着父母要手機玩。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曆,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怼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一是用父母身份強壓,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這兩種方法弊大于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建議家長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着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如何回答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12-18歲:适當幹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準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适當幹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于如何使用。

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并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有了溝通和信任後,可以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逾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友善、手機搜尋學習資訊等。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如何回答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家長分享三點經驗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産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

來看一位家長分享的三點經驗。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

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二來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我們家平常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平闆電腦,每次隻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電子産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是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于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麼死,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

隻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如何回答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通過電子産品學習

在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産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産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在晚高峰時間我要帶孩子趕着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于是我就告訴他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

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他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着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産品裡的資訊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

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着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資訊等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實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解釋給孩子聽。

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麼孩子從不同管道接受的資訊就全部結合起來了。

找到能替代電子産品的活動

有的媽媽說,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

是以說,除了使用電子産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或者帶孩子爬山、遊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煉了;還有親子閱讀、親子遊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

優秀的父母,是會帶着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覺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于手機等電子産品中?

與其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本文轉自 |教師幫

圖檔來源 | 包圖網

■ END ■

部分内容配圖 / 源于網絡 侵删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